《风光旖旎》

刊登于2025年1月17日《星洲日报“文艺春秋”》

跟忆比,我容易多了,今天我这么想。不是自我催眠,但还是有点做作,因为跑第二圈时,我还是觉得路很漫长,还有第三圈呢。当下想放弃的念头,让我不再轻易上自己的当。这种策略,不新鲜了。每个早晨,看到仗着拐杖,躯体歪斜,步履蹒跚的老太太,我多次对自己说,看啊,她们一定羡慕我们如此轻快吧。然后说,我还能跑,真要感恩惜福。继续说,现在是在储存年老的资本啊。是现时的激励,也是放眼未来的警告。但是很快的,坚固的理由,长远的目光,都会在重复的作业下松动,涣散。明明依然合情合理,可就是漏风的乒乓饼和漏气的可乐一样,努力回想美味却不比真实的难吃来得有说服力。

半年前,我和老公从多年坚持的轻松跑一圈,逐渐每周增加四分一圈,直到三圈为止。到了三圈,我们几乎每周跑六天,每次跑半小时。接着,我们跑了一个7km的马拉松。然后呢,我问老公。他说,为健康而跑啊。可“健康”是什么?没有每周增加四分一圈,没有加快三圈的速度,没有跑半小时但加快速度。“健康”是周日跑三个圈,周一跑第一圈时想第二圈,周二跑第二圈时想停止,周三想周四还有三个圈,周四想周五三个圈怎么还没到,周五跑完三个圈才终于松一口气。“健康”看似天天完成三个圈,其实是永远跑不完的一圈一圈再一圈。

我不愿意妥协,跟自己顽强斗争。跑之前,试着保持心态积极,想想完成后的成就感,或者准备迎接思想叛乱。也试过保持平常心,不拉高期待也不低估障碍,但不即不离难把握,而若即若离不可求。当然会有情绪低落时,就硬着头皮上阵。跑的时候,或者关注身体姿势,或者胡思乱想,或者脑袋放空。但是,没有一个持久有效。保持正面,会让身心状态欠佳时更难克服,而且正能量不是电力无穷的电池。关注身体、胡思乱想和放空都奏效,尤其还滚热辣的时候。但意识会对身体的反应麻木,对早餐吃什么昨晚电影说什么买不买鸡蛋麻木,甚至对什么都不想也麻木。最终,我决定随心随欲,其实是无能为力。一天一天再一天足够长到你用完所有存货,足够久到让一个强效配方过期,足够远到你看不到尽头然后说:还有多久,为什么那么远,我在做什么,我不想抵达了。

可我却没有停下。每次跑完三圈,早餐特别美味、静坐特别专注、写作时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它们一环扣一环,以写作为最关键的终点,在午餐前结束。就这样,一个美好的早晨,起始于一场胜利的思想斗争。会有战败的时候。比如下过一场雨,以地上湿为借口。比如下午有事,说时间不足够,其实是刚刚好的。比如前一晚睡不好,懒惰就更理直气壮了。可是,每一次投降,会启动多米诺连锁反应。决定不跑了,心情马上松开,中心骨牌倒下。早餐时,悔意开始发酵,肚皮里胀气,吃进的面包、鸡蛋和巧克力饮料都消化得不是很好。接着,静坐时,羞意继续膨胀,胸腔鼓鼓的,呼吸有点不顺畅、心跳也好像不规律了。最后,到了写作时,怨意正式爆发,思绪和情绪遍地零落。

现在,我用早餐做诱饵,让双脚不停追;我以写作为鞭子,在身后不断赶。但我的日常不是薛西弗斯石头的意义承担,却有普罗米修斯肝脏的凡俗拉扯。

今天,忆高中统考开始。她非常焦虑,流泪了,担心成绩不好申请不到理想大学。忆在SPM考获全科A,所以期许统考也能成绩标清。我跑到半圈,气开始喘时想,忆面对的压力比我大多了,顿时斗志高昂。虽然我的意识还是抗拒了,但今天的三个圈不容易也不难地完成了。我以为忆自我要求高,才情绪爆发。后来我才了解,由于行动管制令的影响,忆今年三月考了SPM,只有六个月就迎接高中统考了。忆说,连老师都不够时间教完高三课程。她非常气馁,今天第一天,考题只会作答一半,却必须振作,迎接下面一周的考试。她还说,如果允许,她要明年再考一次。我肃然起敬的同时,也隐隐担忧。我看到一个追求完美的少女。我看到一个少女此后坎坷的一生。我想到了自己。

我想到了自己的现在。我的现在,认真做的一件事就是写作。而我的写作,来到这个阶段:接受自己不够好。

我通过手机,传了一段话给忆。我对忆说:“我当初也在好班,大家都寄望我有优越的成绩。但是年少的我当时情绪很不稳定,所以没有你现在如此坚定的意志。结果,我也没考好,中等吧,忘了具体成绩。”我说:“但是,人生不是一次考试(即使很重要的考试)就定输赢的。如果一次考试就决定人生,人生就容易多了。即使来到半百了,我还是觉得,自己一直没做得好,人生的考题太难了,就不断前进罢了。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过的坎,你现在在前途的十字路口。”我说:“如果我说,哎呀,没这么严重,小事,不会影响人生的。那是不近人情的。可是真的,忆,你的路还很长,不用着急,放大视野,放远眼光,慢慢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我已经到了这个阶段,觉得要接受天命,接受自己不够好,跟自己和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再强调一次。尽力了,就对得起自己。然后,放开手,接受人世间不尽如人意是多数。”

我最后给忆一个真诚的祝福:“祝愿忆人生旅途有阳光,有风雨,未必一帆风顺。。。”我写到这里,竟然词穷了。我脑海里想着,我要她的人生达到什么呢?如何才能算值得的一生?精彩吗?快乐呢?难道就不要成就了吗?我迟疑着。。。前面一大段肺腑之言,怎么可以没有一个好结尾,更不可能因为没有结尾而全删掉。于是,我想,风景吧,不都说人生的过程如旅途的风景,风景如何呢。。。风光吧。。。这个时候,手机上自动出现几个词供我选择。我看到了“旖旎”。于是,我心急地,点下了最后四个字:风光旖旎。传了出去,我那么激动,那么自豪。我重新把话打进自己的日记里。突然间,那八个字,从自己的嘴巴跳进自己的耳朵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是说给谁听啊。

一周前,我发现台湾文学奖获奖名单早就公布了。我用了两天来压抑,然后释放。这些年来,多次的失败以后,我不再责怪自己达不到评审的要求,也不再跟参赛者比才气。我对自己说:It’s OK to be not good enough。此刻我感觉,自己的手拍拍自己的肩,说,“尽力了,就对得起自己。然后,放开手,接受人世间不尽如人意是多数。”可是,我来到一个岔口:如果我的文字已经写坏了,我还继续写下去,是怎么一回事?写坏了,还一字一字再一字?

忆未来的日子会有阳光,也会有风雨。我衷心希望,她不会一帆风顺,倒不是以退为进,或有自知之明。我其实很期待,她扬帆起航,风雨无阻,劈波斩浪。然后呢?我也不知道。

我和老公达到三个圈,完成马拉松后,曾经尝试间歇跑,想增加最大摄氧量。可是,我尽全力快跑竟然拉伤了膝盖。我很苦恼。我害怕继续运动会造成永久性伤害,又疼痛妨碍了运动。但我还是很固执,坚持运动,只是拉伸时避开疼痛的姿势。我追踪的一个健身频道说,受伤后继续运动是复健的一部分。跑步对膝盖没有伤害,肌力训练也可以训练膝盖之外的部位。完全不运动是长远损失。多年经验告诉我,运动受伤像煮饭烫伤、走路跌伤、驾车撞伤一样,不可避免。都是从疼痛里成长罢了。但是,我们因此暂停了间歇跑。也知道,不会从此不再的。顽强面对,只是第一步。理智平衡,才是持久的良方。

写作也是长跑而不是快跑。写作的压力曾经让我患上自体免疫系统疾病。如今,我学会放慢,慢到一天只写两个小时,只写五百字。我学会放下,早晨写作后,做做平常事,过过日子。我的日子,过得还蛮好的。我写作时,也不再感受到过去的紧张和焦虑。我一天一天地快乐,一天一天地期待。文学终究需要读者。当我知道自己参赛的作品落选了,挫败还是打击了我的自信,引发了自我怀疑。都说作家是自己文字里的神。我却那么渴望,自己文字以外有谁来指引我。我有没有写坏了?我如何知道,自己写坏了?别人说,我写坏了,我就不写了吗?

管他呢!我再不讨好他人,不听人赞许,不听人批评,就目中无人,反正谁是上帝。也不为一个文学奖,不为一次付梓,不为一次刊登,就不想赢,我不加入你们的比赛又怎样了。反正就是每天跑、每天吃、每天修炼,没有目的地一样日日日写下去。

我不会知道,我现在的文字已经写坏了。当我知道时,我就知道了。如此而已。我决定不紧张不焦虑,很快乐很期待,在字里、在圈里、在日子里。

现在,我对着电脑荧幕,我问:我踩在时间上跑,直到我跑完时,那是什么地方?

我完全想象不到。

明天吧。明天跑步时想想。

明天不知道会不会碰上许久没见的两父子。跟我们相反方向的穆斯林养狗叔叔会碰上的,第一次碰面会说一句Morning,第二次碰面就微微笑而已。他的狗狗,用三只脚一路跟在身边。还有那只主人已经搬家的猫,风雨不改坐在隔壁家大闸门前,等待马来阿姨给猫饼。这几天,种菜叔叔的富贵花开始谢了,盛开时我赞叹地竖起拇指,他开心回说,美哦。那个牵着儿子上幼儿园的外籍母亲,她的婴儿已经能挺立坐好,有一次还指向一只野猫,嗯一声。路过幼儿园,偶尔会看到把车停在路边的那个母亲。母亲抱住女儿来到幼儿园门口,老师从她手里接过时,小女孩就会发声哭泣了。刚过的屠妖节,我一直碰不上印度叔叔扫落叶,错过了今年说Happy Deepavali的时机。跑完步,徒步回家来到我们这条街的第一家,就是跟我们的狗朋友打招呼的时候了,它总是爱理不理的。然后,隔几家,是两只同样冷漠的大乌龟。每次抵达家之前,对面的老太太都会刚好在浇花。我偶尔会问她一句,吃了早餐没?过去,我比较常见老先生,老太太比较不出门的。一个月前,老先生去世了。

跑完步,我的上衣湿答答,印出运动胸罩。裤子腰围湿成一圈,但没人看出来。我的额头刘海分成左右,是手中的手帕擦拭时摩西分海一样掰开的。明天,我大概还是这个模样。而问题呢?大概也是想不出个什么来。

Posted in 写作/文学创作 | Leave a comment

《控糖革命》

(法)杰西。安佐斯佩著;张艳娟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01-28

1,淀粉、纤维、果糖和蔗糖就像四个性格不同的兄弟姐妹。它们有着共同的父母—-葡萄糖。

2,甜食中含有食用糖,或者叫蔗糖。蔗糖分解后会产生葡萄糖和果糖。淀粉类食物则不会产生果糖。所以,每当我们吃了甜食并出现葡萄糖峰值时,相应的果糖峰值也会出现。因此甜食导致的葡萄糖峰值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比淀粉类食物导致的葡萄糖峰值更大。

3,线粒体利用氧气将葡萄糖转化为一种化学形式的能量,提供给每个细胞。当我们出现葡萄糖峰值时,向细胞输送葡萄糖的速度就会过快,一下子传送太多,问题就会堆积起来。当我们的粒线体淹没在不必要的葡萄糖之中时,一种能产生严重的后果的小分子就会被释放出来,那就是自由基。自由基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它们会随机捕捉并修改我们的遗传基因,引发有害的基因突变,甚至可能引发癌症。当有太多的自由基需要中和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处于一种氧化应激状态。氧化应激是导致心脏病、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下降和一般性衰老的主要原因。果糖比葡萄糖更容易造成氧化应激。这就是吃甜食比吃淀粉类食物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更大的原因之一。脂肪太多同样会增加氧化应激的情况。当一个葡萄糖分子与另一种类型的分子碰撞时,就会发生褐变,也就是糖化反应。这也是我们衰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器官慢慢退化和我们最终走向死亡的原因之一。我们不能阻止这一过程,但是我们可以减缓或者加速它。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氧化应激和糖化反应的结合会造成全身性炎症。

4,脂肪保护我们免受氧化应激、糖化反应和炎症反应的伤害。胰岛素在这过程中帮助我们将多余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肌肉、脂肪细胞这三个储存柜之中。如果胰岛素水平过高,身体就会阻止脂肪燃烧。只有在葡萄糖峰值出现2小时后,胰岛素水平开始下降,我们才能再次燃烧现有的储备。

5,葡萄糖峰值短期影响:1,持续的饥饿感;2,食欲旺盛;3,慢性疲劳;4,糟糕的睡眠;5,感冒和冠状病毒并发症;6,更棘手的妊娠糖尿病;7,潮热和盗汗;8,偏头痛;9,记忆和认知功能问题;10,更难管理的1型糖尿病。

长期危害:1,痤疮和其他皮肤问题;2,衰老与关节炎;3,阿尔兹海默症与痴呆;4,患癌症的风险加大;5,精神障碍;6,肠道问题;7,心脏病;8,不孕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9,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1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1,皱纹和白内障。

6,控糖的10个窍门:

1,正确的饮食顺序:最先吃蔬菜(纤维素),然后吃肉(蛋白质),最后才吃淀粉和甜点(果糖)。

2,在每餐前增加一道绿色开胃菜。

3,停止计算热量。(同样卡路里的果糖、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燃烧时释放同样的热能,但它们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却截然不同)

4,平稳早餐后的血糖曲线。(咸香早餐比甜早餐好。确保有蛋白质。添加脂肪。添加纤维。选择性添加一些淀粉或者完整的水果(或不加)。)

5,吃自己喜欢的糖,因为所有糖都一样。(蜜糖没有更好。适量的糖是可以的。吃完整的水果仍然是吃糖的最健康方式。)

6,选择餐后甜点而不是甜甜的零食。(“一顿多吃一点,吃得更饱一点”比“少食多餐”好,因为能提升自身新陈代谢灵活性。断食疗法也是一种使新陈代谢更健康的方法。)

7,吃饭之前喝点儿醋。

8,饭后动起来。

9,如果一定要吃零食,就吃咸香美味零食。

10,为你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穿上外衣。(水果跟脂肪、蛋白质和纤维混在一起吃。浆果比热带水果和葡萄好。淀粉类或糖类食物与蔬菜、牛油果、豆类、黄油、奶酪、奶油、鸡蛋、鱼类、酸奶、肉、坚果灯配搭食用。)

7,某些特定的食物,比如甜点,对某些人来说或许是最佳选择,对其他人却不是。不同的人会对同样的食物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些差异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造成的。如我们的空腹胰岛素含量、肌肉质量、不同的肠道微生物菌群、水合度的高与低、休息情况、压力大小、饭前是否做过运动(或者饭后是否做了运动)等,并且影响因素还在持续增加。尽管每个人的葡萄糖峰值不同,但是一般性原则依然适用。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加油吧,大脑!》

黄翔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08-01

1,

姓名:大脑

家族:中枢神经系统

家族小弟:脊髓

职业:公务员

工作职责:管理、领导、思考、创造

外貌特征:白白胖胖

性格特征:外向、爱社交

最喜欢的运动:有氧运动

最喜欢的食物:葡萄糖

最喜欢的词语:新鲜

最喜欢的颜色:五颜六色

最喜欢的生活方式:规律生活

最讨厌的事物: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辐射、毒品

2,形成稳定的长期记忆。

提升效率的方法1:激发学习兴趣。赋予意义。创造奖励。

                         2:不断重复。

                         3:利用ø波。(摇头晃脑地背书。散步获得灵感。行驶时一边看风景一变思考)

                         4:利用适度的饥饿。

                         5:保证充足的睡眠。

3,自律的人生如何炼成。1,最强的自控力是习惯。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习惯一旦养成,就变成了所谓的“瘾”。不做就难受,做了反而会感到开心和释然。

                                          2,自控力是有限资源。自控力就像肌肉,好好锻炼,就有可能越来越强。如果放纵自己,慢慢地,自控力也会萎缩消失。

培养良好习惯,刻意练习,提高自控力水平。

如何培养习惯:1,让习惯变成具体的行动。

                         2,喜欢你的习惯。

                         3,慢慢来,别着急。

                         4,奖励自己。

如何刻意练习:1,静坐冥想。

                         2,减压锻炼。               

                         3,睡觉。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时间机器》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顾忆青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01

1,一个科学家乘坐时间机器,来到802701年。人类进化成两各分支。一支由于生活物质达到极致,精神上不再具有挑战而智力退化。另一支却走向相反的方向,终日劳作,像禽兽一样,匿藏在地下世界,捕食地上优质人类。

2,威尔斯被誉为科幻之父。或许穿越时间是他的发明。但是,这个概念仍非常粗糙。他对于人类未来的想象也很不具说服力,完全脱离现实。

3,这篇小说只能达到简单的儿童文学的水平。描述的人类社会粗糙得像不曾涉世的孩童。对人性的刻画也肤浅和幼稚。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如何解决复杂问题》

安德烈亚斯。瓦格纳著;胡正飞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

1,创造的过程不是一马平川,也不是一路向上。

那些在各自领域里有着革命性发现的人,也会产出很多有头无尾的成果。

名气大的诗人写出的烂诗要比名气小的诗人多得多。

发现纯属偶然,失误比比皆是。

对复杂的创造景观来说,我们仅靠选择是无法征服它的,因为选择无法接受在通往更好方案的路径上出现的次等方案。

复杂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性,那就是它们的解决方案形成了一个崎岖、粗糙的景观(很多山谷和高低不一的山峰),不管大脑如何编码,也不管寻找最佳方案的空间多大,我们都需要克服这种粗糙性。换言之,我们可以确信,针对所有的复杂问题,包括需要我们的大脑解决的问题,要找到其解决方案,纵使景观再崎岖,也需要在思维空间里找到景观内的最高峰。

2,游戏对于创造,就如同遗传漂变对于生物进化。

游戏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不做评断,让我们不用去关注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完全可以先下行到山谷(代表不完美的结果),再爬上顶峰(代表完美的结果)。

做梦可以让意识从低矮的山丘爬下来。

走神可以让我们进入创造力孵化期。

生物进化需要在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之间做出平衡,自然选择要推着生物往坡上走,遗传漂变则要反其道而行之。创造力也一样要平衡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选择有用的想法—-专注的思维就派上用场了;另一方面要搁置选择—–去玩耍,去做梦,去游神。

3,人类所有的创造力均是如此,其背后的能量源泉是幽默、艺术和科学三者的结合。

创造性思维要做的,绝不只是泛泛地吸收各种概念、想法或图像。这些因素必须被重新组合起来,无论它们最初看起来有多么不相关。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其中一种卓有成效的工具是类比。

类比将看似不相干的概念和现象关联在一起,帮助我们发现了大自然中的深刻规律,引发了技术革命。而类似的修辞手法在文学和诗歌中也起了核心作用,即隐喻。

隐喻,是思维重组最紧凑的形式。

思维有两种: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倾向于为一个问题提出多个候选方案,而收敛性思维则可以从各种方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4,敏感的触角,叠合空间思考,远距离联想,这些都是同一种才能的不同特征,而这种才能可以让思维走得更快、更远,是创造性思维。当人生旅途中累积的知识被重新组合起来,人类的创造力才能迸射出璀璨的光芒,更重大发现才会接踵而至。通常情况下,选择和评判会清除掉“差想法”,而当我们的意识在做游戏、做梦或者进入孵化期的时候,所有的选择、评判都会被暂时搁置,从而大大降低了思维重组的难度。

游戏、做梦和思想孵化可以帮助意识进入一种能够在思维景观内飞跃和漂移的状态。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抗炎生活》

池谷敏郎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2-11-01

1,在常温下会凝固的油脂,称为“饱和脂肪酸”;不会凝固的液态油脂,称为“不饱和脂肪酸”。3种不饱和脂肪酸有三种:Ω3,Ω6和Ω9。Ω3脂肪酸的代表是EPA、DHA和亚麻酸。Ω6脂肪酸的代表是α亚油酸。Ω9脂肪酸的代表是油酸。Omega3的α亚麻酸,约有5%会在体内转换成EPA或DHA。Ω6的亚油酸,则会转换成AA。

2,EPA或DHA较多的细胞,性情较为温和,不容易引起炎症。AA较多的细胞,性情会变得粗暴,容易引起炎症。AA也是人体必须摄取的油类。最理想的比例是 EPA:AA=1:1。EPA其实比DHA 更具抗炎作用。Ω9脂肪酸不会和Ω3脂肪酸或Ω6脂肪酸互相竞争,与炎症几乎无关。

3,Ω3含于鱼油、紫苏油、亚麻籽油、奇亚籽油、核桃等中。

      Ω6含于红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

      Ω9含于橄榄油。

4,Ω3代表性食用油是亚麻籽油、紫苏油和绿色坚果油。

Ω3容易氧化。加热后,α亚麻酸容易遭到破坏。防止氧化的方法是不可放置在温度较高或阳光直射的场所,建议放进冰箱保存。开封后尽快食用完毕,以一个月为目标,今早食用完毕。建议以低温或是生食的方式摄取Ω3。

含Ω9的橄榄油最适合用来烹煮。因为不容易氧化,结构相当稳定,很适合加热调理。烹饪的温度上限为190-220°c,若高于此温度,油品就会变质,产生有害物质。

《免疫的威力》

伍焜玉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08-01

1,维持健康的免疫力的几项生活要素: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有效的舒压、营养的三餐。

睡眠不足会减弱抗菌免疫力。生活工作压力造成免疫失调。适当的运动可增强免疫力(剧烈的运动是身体受到重大外来压力一样,反而会减弱免疫细胞功能)。营养不良时会降低免疫力。吸烟喝酒伤免疫。

2,维持正常发炎反应在平常无事时是处于“休息”状态的,也就是说在“低发炎”状态;等到病菌、病毒入侵体内,启动免疫发炎反应时,才能抵抗微生物感染。感染的病菌被灭除后,发炎很快消失又回到“休息”状态。

3,要维持正常发炎状态不容易,因为引起身体发炎反应的外在环境因素众多。有的因素非人为所能控制,能控制的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

4,重红肉(牛、猪、羊)、高脂肪、高盐、高糖,相较于“地中海饮食”的重视蔬菜、坚果、少吃红肉,多吃鱼、低脂肪、低盐、低糖,更容易引起人体发炎。

5,引起发炎的生理机制中,有一项是改变居住在肠内的益菌。

6,抗炎食物:葡萄、大蒜、姜黄鸡咖喱、绿茶、蔓越莓、西兰花、西红柿、坚果。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人工少女》

龚万辉著;有人出版社;2022年6月

1,觉得还是很好读的,当我没有把它当成科幻小说来读时。也没有读过很多科幻小说(需要恶补的),但是看了很多科幻电影,所以对“科幻”有了自己的定义。作者只是利用了科幻的一些设置,比如人工造人、世界末日、逃离地球。但是,完全没有细节、没有来龙去脉,只能猜测因为作者对这些科技没有深入认识。当书中以这些背景作为主要场景时,其实是写得最不具说服力的。那些成功的章节,都是跟科幻没有关系的部分。

2,即使不作为科幻小说来读,《人工少女》的结构也跟长篇小说不同。整部小说是以片段串联起来,没有一个线性的情节发展。是很类似散文的写法。跟绘画或者照相机捕捉一个框也很类似。所以,阅读的愉悦不在于小说的追踪,而在于每一个场景里的情绪感受。

3,主要的主题是“虚与实”,“流失与寻找”,“腐朽与永恒”和“父与子”,“父/母与女”。这个部分,作者展现了他的写作功力。不但捕捉到细腻的情感变化,流露出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也结合作者特有的怀旧情怀,展示了一系列在上世纪末至今的流行文化,尤其日本漫画文化。回到“不当成科幻来读”,其中一个原因也在于,科幻比较吸引人的部分是社会的前瞻性和未来的可能性。作者却在写已经流逝和过时的元素。完全没有“科幻精神”。

4,最后,想要谈一个比较敏感的课题。书中有一个章节,处理的是父女关系。作者让这对父女共浴,一直到少女十二岁。我觉得这是很不恰当的。我只可以理解为,作者没有真实的面对孩子的经验,因此想象一起浸在浴缸里是非常亲密的举动。问题一是:,女儿可以天真单纯,觉得这是跟父亲之间的私人时光,但是女儿会长大。一个女儿小时候或许乐意跟父亲共浴,但到一定年龄一定会觉得不舒服。作者把年限放到十二岁,真的太迟了。问题二是:父亲和女儿之间是不对等的关系。父亲应该保护女儿,而不是“利用”女儿的天真单纯和“侵犯”女儿的私隐。人与人之间毕竟有界限,再亲密的关系也会有私隐。比如夫妻之间在大便时,或许还是会避嫌。再比如儿子在自慰时,不会让母亲看到。作者以为父女共浴是超越了躯体这个界限,是亲密而独有的特殊经验。其实,正好相反,这种越界非常危险,非常不恰当,甚至是侵权。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杨绛著;商务印书馆;2016-07-01

1,虽然还是觉得作者的学问是很深厚的、很扎实的,说话有根据、有条理,字里行间也不卑不亢、坦然真诚,但是,我就不喜欢。

2,说道理就是沉闷。只有小故事才好听。故事是道理通过文学性处理。

3,艺术性愉悦比理论性愉悦更讨好我。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