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Siaw Shan

《永远的爱犬》

罗德尼哈比卜,卡伦肖贝克尔著;李镭译;中信出版集团;2023-01-01 1,永生狗的定义:在高质量的生活中尽可能生存更长时间。我们有能力通过改变狗所处的环境来积极影响和控制它们的基因表达,这就是表观遗传学。最有效的一种长寿药就是食物。摄入营养单一的精致食物、暴饮暴食、缺乏锻炼以及环境中有害的化学毒素和慢性压力导致狗狗寿命缩短。 2,我们和狗共存了几个世纪。我们一直互相依赖,在健康上也有很多共同点。过去一个世纪里,我们刻意对狗进行育种,导致了狗的基因弱化。跟人类一样,饮食、运动和生活环境等外在因素对健康寿命很重要。城市化的狗的生活被限制,被剥夺了户外活动、新鲜空气、富含微生物的泥土和大自然的原始野性,而这些才是保证它们身心健康的要素。 3,体型较大的狗比体型较小的狗更容易过早死亡。过早给狗绝育对它们的健康或行为产生长期影响。给幼犬在青春期前绝育时,考虑子宫切除术或输精管切除术,而不是完全切除性器官。衡量宠物食品健康程度的一个简单方法是计算加工过程中被烹煮和加热多少次。节食、合理安排用餐时间和运动可以主动激活细胞自噬。狗狗也需要合适的家庭环境,每天接受关于行为和社会化的指导。狗狗对应于人类的年龄不是简单地将它们乘以7。 4,宠物传统的颗粒狗粮和罐头是超加工食品,富含大量碳水,损害狗狗的新城代谢。狗其实不需要任何淀粉。狗狗的祖先食谱中,50%热量来自蛋白质,50%来自脂肪。狗狗吃的越多,越是超重甚至肥胖,越可能出现全身炎症。食物不但向自身的细胞、组织和系统不断输入信息,还会将关键信息输送到肠道菌群,对新城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强度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狗狗什么时候吃和吃什么、吃多少同样重要。间歇性禁食对狗极为有效。 5,运动是缓解压力、焦虑、抑郁和孤独感的良药,不管对狗还是人。当你感到压力时,你的狗狗可能也会感到压力。肠道生物群取决于我们的饮食选择、身体运动水平、睡眠质量和生活环境。狗狗喜欢做出一些决定,包括嗅闻和在青草中觅食。 6,狗狗离地面更近,比我们更容易暴露在有害因素中。“绿化”你的家能减少狗狗与化学物质的接触。狗对过量噪音、反生物节律的光线和电磁污染更敏感。每天两次出门嗅闻,一次在清晨,一次在晚上,是为狗狗重置生物钟的好方法。 7,做好5个R:1,减少加工食品。2,修改进食时间和频率。3,加强运动。4,用营养补充剂补充食物中缺乏的营养。5,重新考虑环境影响:压力,接触的毒素。 8,狗狗每日摄入的10%的热量可以来自健康的人类食物。简单方便的长寿零食包括:切碎的生胡萝卜、苹果、西兰花、黄瓜、浆果、杏、梨、豌豆、菠萝、李子、桃子、欧洲防风草根、樱桃番茄、芹菜、椰子、石榴籽、生南瓜子、蘑菇、煮熟的鸡蛋、南瓜、孢子甘蓝、切丁的肉类和内脏。茶、香料和药草是狗狗长寿的绝佳来源,蘑菇汤和长寿骨汤也是。有毒的食物并不多:葡萄和葡萄干、洋葱和韭菜、巧克力和夏威夷果、肉豆蔻。 9,狗狗的基本需求的核心营养补充剂:白藜芦醇、姜黄素、益生菌、必需脂肪酸、槲皮素、烟酰胺核糖、猴头菇、谷胱甘肽。 10,加强新鲜食物。计算合成营养添加量。以8小时进食时间为目标,少吃一顿没问题。睡前至少两小时内不要吃东西。 11,每周至少三次,进行至少20分钟加快心跳的运动。大脑锻炼(游戏)和身体锻炼一样重要。进行昼夜节律嗅闻,想闻多久就闻多久,不要牵绳勒住。无论领养还是购买,都负责任地进行调查。通过提供持续的社会化训练,精神刺激和以狗狗为中心的日常活动,可以最小化狗狗的慢性情绪压力。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压力,减少狗狗的化学物质负荷。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夜晚的潜水艇》

陈春成著;麦田出版;2021年 1,这本小说集子,最惊艳我的部分是作者的哲学思考。《传彩笔》里的“如果你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但只有你自己能领受,无论你生前或死后,都不会有人知道你的伟大—-你愿意过这样的一生吗?”,读了这篇真让我纠结,这样的选择在艺术里做出就好,也幸亏只有在艺术里。《李茵的湖》里的“并非宇宙间有什么隐秘的牵连,是人的记忆常把不相干的事物无端地牵连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神秘的却常常让人觉得是真实不过的、又解释不了的牵连,总让艺术家觉得美丽无比,让恋人觉得浪漫无比,但是作者却那么理智地面对和诠释出来了。《裁云记》里的“我不知道哪个最适合我,又无法逐一尝试。选择其一,就意味着放弃了无穷减一种可能性。”又是另一个让每一个人都会纠结又必须面对的哲学问题。 2,另一个让我非常惊艳的部分是作品里的中国文化,尤其中国哲学。《酿酒师》里不同的酒的酿法像道家炼丹一样,喝了的效果几乎跟成仙一样。《尺波》里的“熬夜”是夜晚不睡炼天地之间的气,还有那把神奇的剑最后不断穿刺,永恒地不断穿越空间和时间,真让我觉得像在读武侠小说一样。《《红楼梦》弥撒》简直就是一篇中国武侠的未来版。虽然这是集子里我最不喜欢的一篇,但也是作者试图用武侠元素来写科幻小说的尝试。 3,其实,每一篇作品都藏有很多很好玩的元素,让人从整体的思想上被启发的同时,又在小细节处可以玩味。《竹峰寺》里的把物件藏起来,似乎就收藏已经逝去的人与物,不被人发现。然后,在千里之外遥想那里发生的一切。真是一种艺术家的童真。 4,最后才来说这篇最厉害的《夜晚的潜水艇》。通过想象力来讲一个想象力的故事。作者对想象力的描绘已经那么让人吃惊:走进画里的山,迷失在地上的图案,沉溺在符号、音乐中,自得其乐。这是一种着迷于虚幻、想象的境界,却又完全脱离普通人,跟真实世界格格不入。然后,作者还让想象力和现实事物相遇,就在艺术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边界。一切不可能都可能了,在作者的精湛文字之下。让人赞叹,想象力无穷无尽啊。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逆龄饮食:逆转慢性疾病与衰老的再生医学新成果》

安德烈亚斯。乔普著;韩冰洁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01-01 1,五个生活习惯,多活10年。 1,健康饮食;2,多运动(每天快走30分钟);3,控制体重;4,戒酒;5,戒烟。 2,年轻的免疫系统,年轻的身体。 补充维生素C预防感冒;补充维生素D抗感染;食用菌菇增强抵抗力;食用蓝莓强化NK细胞;富含鞣花酸的超级食物:黑莓,核桃,石榴,树莓,草莓;强化免疫系统的超级食物:黑醋栗,黑莓,草莓,猕猴桃,葡萄柚,辣椒,十字花科蔬菜,大蒜,紫葡萄;多运动预防感冒;多运动预防癌症。 3,开启细胞保护,收获健康与美丽。衰老与疾病的导火索:自由基。 食用神色蔬果;天然调味品(香料)高效抗氧化。 4,延缓衰老—-端粒。 坚果增加端粒长度;咖啡使人年轻;饮用绿茶保持健康;补充维生素和omega-3脂肪酸;补充维生素D延缓衰老;传统地中海饮食法。 5,大脑的衰老。 补充优质脂肪(omega-3);超级食物:鱼类;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激活大脑;食用水果和蔬菜对抗炎症;大脑降压;为了大脑健康而减肥;维生素D调节情绪。 6,血管年轻,人才年轻。 超级食物坚果;传统地中海饮食法;超级果蔬:柑橘类水果,苹果,十字花科,绿叶蔬菜,番茄,洋葱和大蒜;超级食物:豆类;椰子油:欺诈;补充膳食纤维。 7,滋养好微生物,健康由内而外。 拒绝滥用抗生素;拒绝有害脂肪;苛刻的低碳生酮饮食不可取;三个关键词:多彩,有益,后生元;膳食纤维助推器;菌菇:低卡膳食纤维之星;超级食物:燕麦;亚麻籽和奇亚籽。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终身免疫力》

(美)海瑟。莫迪著;朱翔龙译;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08 1,四种免疫功能紊乱类型测试: A,焖烧型: 我有糖尿病或高血糖 我有冠状动脉疾病,有过心脏病发作经历,或有高血压 我肥胖或超重(BMI大于30) 我每周锻炼的次数少于3次 我每周喝超过6份的酒精(1份酒精是14g) 我每晚的睡眠时间经常少于6个半小时 我吃快餐或加工食品 我抽任何形式的烟草 我服用3种或3种以上的处方药 我有牙周病 我有关节炎 我有痤疮(酒糟鼻)或脂溢性皮炎 我很少得感冒或流感 我有炎症性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B,误导型 我被诊断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我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多发性硬化症)家族史 我得关节疼痛时好时坏,有时关节肿胀 我有甲状腺疾病 某些食物似乎会使我得病状加剧 压力使我的症状发作 我有慢性肌肉无力或疼痛 我的四肢有刺痛或麻木的感觉,或有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 我有不明原因的脱发或头发变薄(与年龄无关) 我有反复的不知名的皮疹 我有口干和或眼干 我经历了童年创伤或不良事件 我小时候得过单核细胞增多症 C,过度活跃型 我有季节性或全年性过敏症 我有食物过敏或敏感症 我有哮喘或慢性咳嗽 我有耳部感染的病史 我有鼻窦炎的病史 我对强烈的香味或气味有生理反应 我有湿疹或其他引起瘙痒的疱疹 我有荨麻疹或肿胀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文洁若:93岁,独自老去》

谷雨实验室 张瑞著;微信读书制作;2025-02-19 1,我已经到了不追求成绩的年龄。如果是十年前,我还会觉得,默默无闻地耕耘是很可悲的。再更早的十年前,甚至觉得没有才华是可耻的。 2,这种转变,不是因为放下了。其实,还是觉得一生孜孜不倦,到头来没有成就是一种遗憾。我想,谁能够对自己是平凡甚至平庸感到释怀呢?读这本小书(才一万字),觉得翻译家文洁若也很可敬,是因为我终于理解了这种选择。 3,她之所以能够不在乎自己没有才华,没有成就(她的名声一直被自己的丈夫萧乾掩盖),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热情。她热爱自己的工作,她要一直工作到死为止。她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外在的肯定被内在的愉悦取代了。回馈不来自他人,而来自本身。因此,她追求的就是we must outlive them all。她一点都不在乎自己是否成名。长长久久的生命,给她每个当下的幸福。我不肯定她如何看待生后名。她是觉得留名是一种虚荣,还是觉得应该知命而不能强求?书里没有说。但是,她困苦也可以工作,她生病了还要工作,她孤独仍继续工作。只有工作,没有其他。所以,她只奢求时间。她珍惜每一个当下,因为她时时刻刻都活得实在而快乐。 4,这样的人生,除了永生,还缺什么呢?足够矣。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圣女贞德》

G。萧伯纳著;房霞译;新星出版社;2013年 1,25年前,我看Luc Besson导的The Story of Joan of Arc,十分震惊。电影里对这个圣女的超能力的描绘,直接影响了我的精神状态。我觉得自己就是她。现在回想,导演捕捉到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很形象地通过片段式的画面表现。女主角也非常出色,把神经质的不正常状态演绎得淋漓精致。 2,25年后,诺贝尔文学得主的文字,成功让我的注意力从非常个人、非常私隐的审美偏见,引入到更广阔、更深厚的文学境界里。我是带着非常好奇的心态阅读的。到底怎么诠释一个跟宗教神秘主义牵扯的人物?怎么处理迷信?不会是鼓吹迷信吧?原来,作者只是通过一个圣女来讽刺政治和宗教集团里的奸诈、腐败、虚伪、迂腐。甚至连圣女本身,也只是以个人荣耀为目的而已。我还拘泥于一个圣女。其实,有一个眼界更开阔、内涵更深远的文字世界,在等着我。 3,Joan of Arc对我还是意义非凡,它定义了我的二十、三十岁。现在,我五十岁了。面对这个曾经被我封为女英雄的贞德,我竟然不再热血澎湃,这点让我很意外。但,我坦然接受了,不论是那个少年,还是这个不会为当年的狂妄而羞耻的中年。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八堂自然课: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生存之道》

盖瑞。佛格森著;高环宇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12-01 1,一只鸟被杀死了,随鸟而亡的是歌唱,随歌唱而亡的是杀死飞鸟的人。—-俾格米人的格言 2,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来都是,永远都是。自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的自我意识逐渐膨胀,以致成为了大自然的“征服者”。可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自始至终都不是平衡而和谐的。在人类发展早期,需要不断与大自然斗争,才不至于被大自然吞噬。那些以为早期人类跟大自然处于“天人合一”关系的人,是天真而幼稚的。所以,当本书作者说“大自然带来的却是孩子般的纯真”时,是自欺欺人的。只要真正在没有现代文明器材与知识的帮助下,在大自然里尝试生存过的人都会明白,大自然非常严酷而残暴。人类是在有了科技的帮助,才能脱离大自然的险境,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大自然。所以,当我们说,我们不应该以征服者的身份面对大自然,不是说我们完全退出大自然(现实上不可能),完全还原大自然,甚至返回过去的“淳朴”年代。我们必须承认,人类是跟大自然共存的,因此大自然就是从人类立场出发,用有利于人类的角度去诠释的大自然。没错,后来的人类的狂妄自大,带来了大自然的伤害。但是,大自然受到伤害之所以是一个问题,也只是因为这种伤害进一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因此,人类应该吸取教训,学会尊重大自然。但是,只有利用现代文明的知识和科技,适当干预,才是有建设性的。而所谓的知识,除了不把大自然当成资本主义的工具之外,也包括了相反方向的不要过分美化大自然。因为这种不真实的想象,对实际上的环保工作并没有好处。 3,书中说,“大自然一直强调效率”,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可是,大自然的效率也可能是弱肉强食的。有时候,一种新的品种入侵一片土地,会带来失衡。这种时候,人类的恰当干预就可以减缓失衡的状态。当环保分子说,大自然不需要人类的干预时,他们以为大自然会维持天堂般的状态。其实不尽然。大自然也是不断地改变、进化。人类文明的介入,可能是破坏了本来相对平衡的状态,也可能只是加速了改变而已。换句话说,没有人类的干涉,有的物种也会绝种。 4,书中也说,“在全世界的每一块大陆上、每一片海洋里,智慧总是从老传到小。”,也是不完全正确。没错,老大象凭着记忆,带小象到水源。大树也会牺牲自己,让小树有足够的土壤养分和阳光。但是,这也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有的猛兽,父亲会吃掉幼子,以铲除竞争对手。更多的物种,在产卵以后,不说不养育,甚至从此形如陌路。大自然有庞大的系统,有各种各样的物种,千奇百怪的生态。为了推广环保,把个别的例子当成大自然的规律,是以偏盖全的。我们应该个别情况个别对待。再说,这种把人类的人伦道德强加在大自然身上,不但不符合科学精神,其实也是一种人类的自我中心。这也恰恰证明了,人类看大自然,从来只能是以人类的立场出发。 5,书中有这段话:“世界各地有很多原住民文化都认为大树是“讲故事的人”。它们能告诉我们太多,不仅有过去发生的,比如持续干旱、小冰期气温的升降,还有最古老的大树“唠叨”的那些生命在洪水、山火、狂风带来的剧痛中蓬勃发展的故事。”没错,这种说法跟第一条俾格米人的格言一样,非常美丽动人。但是,不要用这种简化的、抽象的艺术语言,来试图定义大自然,以为这就是大自然的全貌。我们需要艺术。我们也需要科学。艺术不是偏颇而肤浅的。用美丽的语言,来掩盖真实的复杂性,以达到宣传的效果,这是对艺术的亵渎。 6,我也称自己为一个环保主义者。我同时也是一个用文字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家。我期许自己通过科学,更了解大自然。我不允许自己用文字,来说一些容易煽动人的假话。因为我爱我们的地球。这才是真正的尊重,不论对大自然还是艺术。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幸存者,如我们》

欧大旭Tash Aw;彭临桂译;联经出版社;2021年10月 1,我一面读一面期待更精彩的文字。可是,我读到的都是恰到好处的熟悉感。 2,书中的地理,不是作者的想象,大马读者都会知道。书中的大环境(外劳、城市以外的贫困区、贫民的生活),不是作者的捏造,大马读者很熟悉。书中的角色,他们的心理活动,不是作者的塑造,敏感的读者都能会意。我期待这些写实的内容,会有出其不意的表达方式,突破那熟悉感,就是要有一点拉开距离的陌生。 3,可是,作者写出来的熟悉感,却很好读。好读到让人觉得好像作者不用想象、不用虚构、不用安排、不用刻意一样。其实,这是最上等的文学效果之一。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