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記》

卡洛.科洛迪著;祝本雄譯;譯林出版社;2017-07-01

1,整部小説像沒有構思好的作品一樣。即使是歷險的過程,也不應該讓結構鬆散而沒有主題一樣亂走。

2,真無趣的兒童小説。作者只想告訴讀者:要聽話。可是,爲什麽要聽話要上學,要聽話要吃藥,要聽話不可以説謊,又沒有真實而可信的理由。完全因爲真實世界太複雜,用兒童的視角沒有辦法説清楚。於是,就變成了,不聽話,就會遇上壞人,會發生坏的事,就會後悔莫及。應該上學因爲有了知識才能有沒有的將來,應該吃藥因爲吃了藥才能病好。至於説謊,其實是最難説清楚的,因爲真實世界不可能沒有謊言。

3,兒童不明白複雜的真實世界。可是,兒童文學應該用虛構,把複雜的道理用情節、用畫面、用詩意呈現給兒童。但是,因爲複雜,就用簡單、膚淺的教條來取代,這就不可能成爲好的文學作品。這跟成人自己做不到卻要求兒童做到一樣,沒有説服力,甚至蠻橫無理。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自控力》

凱利。麥格尼格爾著;王琴卉譯;印刷工業出版社;2012-08-01

1,如果說真的有自控力秘訣,那麽從科學的角度來説確實有一個,那就是集中注意力。當你作出決定的時候,你需要訓練自己的大腦,讓它意識到這一點,而不是讓它自行其是。你需要意識到,你是如何允許自己拖延的,你是如何用善行來證明自己放縱是合理的。你也需要意識到,獎勵的承諾并非縂能兌現;未來的你不是超級英雄,也不是陌生人。你需要看清,自己身處的世界,無論是銷售陷阱,還是社會認同,都在影響你的行爲。當你的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或許你即將向誘惑投降的時候,你需要靜下心來,弄清自己的欲望。你需要記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什麽才能真的讓你更快樂。“自我意識”能幫你剋服困難,實現最重要的目標。這就是我能想到的對“意志力”最恰儅的定義。

2,想獲得一個冷靜明智的頭腦,我們就需要在所有誘惑面前安排10分鐘的等待時間。如果10分鐘后你仍舊想要,你就可以擁有它。但在10分鐘之内,你一定時刻想著長遠的獎勵,以此抵抗誘惑。如果可以的話,你也可以創造一些物理上(或視覺上)的距離。

3,不要抑制想法,接受它的存在,但不要相信它。你要接受的想法是:這些想法總是來來去去,你無法控制會出現什麽想法,但你不必接受它的内容。換言之,你可以對自己說:“好吧,那種想法又來了,又得心煩。不過,這就是思維的運作方式,它並不一定意味著什麽。”

如果我們想要獲得心靈的平靜和足夠的控制力,我們就需要認識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我們能做的就是,選擇自己相信什麽,選擇自己要做什麽。

4,當我們面對意志力挑戰過於强大時,我們很容易給自己下這樣的結論—-我是個軟弱、懶惰、毫無意志力的廢物。但通常的情形是,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并未處於自控狀態。當我們處在慢性壓力中時,迎接意志力挑戰的是最衝動的自己。想要贏得意志力狀態,用能量去自控,而不是自衛。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從壓力中恢復過來,保證有能量做最好的自己。

5,出人意料的是,增强責任感不是罪惡感,而是自我諒解。研究人員發現,在個人挫折面前,持自我同情態度的人比持自我批評態度的人更願意承擔責任。他們也更願意接受別人的反饋和建議,更可能從這種經歷中學到東西。

儅我們遭遇挫折時(這種情況是難以避免的),我們需要原諒曾經的失敗,不要把它們作爲屈服或放棄的藉口。想要增强自控力,自我同情比自我打擊有效得多。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文字燒》

翁菀君著;有人出版社;2018年6月

1,我更喜歡最後部分的極短篇。因爲每篇短小,主題卻很鮮明,情感比較清晰直接。作者的文字功力也很棒。

2,這終究是一本散文集。我還是很喜歡作者關於飲食的文字。有很多很獨到的感受,用很獨特的視角,傾訴作者的情感。比如:“不夠深刻的悲傷和快樂,活著只有七分,像喝下不鹹不淡的白粥。”,“在一日之始,在午餐和晚餐之間,不想太多又不能太少的欲望,偏偏一份簡單的三明治剛剛好。”,“小小一片餅皮原來自有容量,根本無法一次包攬所有未經挑揀的任性與莽撞。”

3,但是,作者敏感而常常自我衝突的個性,字裏行間顯露無疑。比如《炒飯與鄉愁》。在台灣吃炒飯解鄉愁,回到家鄉又思念台灣的炒飯。何不在台灣享嘗試融入台灣炒飯,回到馬來西亞就享回歸固有的本地味道?作者散文中,常常有莫名的憂愁和焦慮,常常處在錯的地方、錯的時間、錯的情緒。説白了,就是不懂得活在當下,珍惜擁有。這樣的錯位,矛盾的情感,是帶來很多寫作的衝動。但是,生活得快樂嗎?

4,我想,歸根到底,散文是情感的抒發。而人的情緒常常是短暫善變,也矛盾模糊的。但是,寫作還是可以是理性的事。也就是給自己厘清混亂的思緒,給自己明確的目標。這樣,散文就變成了情感的答案了。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我在美國當精神科醫生》

楊伊德著;微信讀書聯合出版;2023-12-15

1,跟《無國界醫療實錄:援非醫生真實手記》相比,這本沒有標榜“真實手記”反而在前言中説明了故事有參雜了自己的虛構,反而更可信。

2,説服人的是作者的態度。援非醫生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帶著訓教的口吻説故事。可這個美國醫生訴説故事時,讓人覺得更客觀。他甚至承認,病人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這樣坦白的表態,其實比不自覺的高姿態,更親切。

3,讀《無國界》時,我就覺得,爲什麽沒有關於醫生的故事。難道每一個醫務人員都是聖人嗎?而《我在美國》就至少說了兩個有關醫生本身的故事。醫生也有缺點,會顯露醜陋的一面;也會有生病的時候,有脆弱的一面。

4,我不相信,《無國界》裏充滿情節性的故事,完全是真實的。作者的虛構、剪輯、結構安排,就像拍紀錄片一樣,就是一種人工的加工。而《我在美國》雖然已經聲明,人物與情節都經過篩選和過濾,但卻讓人讀出作者的用心和真心。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厨房裏的人類學家》

莊祖宜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03

1,好讀。介於專業和娛樂之間。

2,可以讀到專業的厨藝知識,卻不是詳細的資料羅列。不被沉悶的知識難倒,也可以略探美食世界的奧妙。

3,可以讀到一個厨師的心情,即使不懂得下厨也很有趣。窺探一名厨師的專業領域,好像自己也懂得厨藝是怎麽一回事。

4,這種書,最能滿足想知道一點,卻不想付出更多的讀者。像我。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癌症密碼》

傑森馮著;楊誠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3-01-01

1,原書出版日期是2020年。因此,提供的調查和醫學研究資料,還算近期。

2,癌症細胞是一種基因已經沉睡的單細胞機制。在身體受到慢性攻擊時,比如受到輻射、受到香烟的傷害、細菌的不斷感染,做出的生存變化。單細胞的機制,是不斷生長、長生不死、四處移動和瓦氏效應(無氧供應能量)。而癌病的基因突變,就是體内的細胞的古老的單細胞機制被喚醒了。這種細胞的突變,就是癌症的“種子”。

癌症的“土壤”,就是促使癌細胞生長的養分。能夠不斷提供養料的無氧能量方式,其實是靠三種營養傳感器運作:胰島素、maTOR和AMPK。因此,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血液裏的胰島素過高,是促使癌細胞不斷生長的原因。

癌細胞不是在某處定居以後,才開始遷移的。癌細胞從一開始就不斷脫落,進入血液,經歷嚴苛的環境挑戰。當成功突破各種關卡的癌細胞回到原發腫瘤時,已經進化成更強,也得到了更好的庇護。這種脫落和移動不斷發生,癌細胞不斷進化,所以最終成功定居的癌細胞侵略性非常强。

3,癌症範式3.0的癌症進化模式,可以分爲3個階段:

     1,轉化: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症的第一步,是慢性亞致死性損傷的進化反應。癌症表型發展為一種對抗多細胞生命規範的生存主義機制。這是癌症的“種子”。

     2,發展:營養傳感器胰島素、mTOR和AMPK影響控制生長因子,為癌細胞增殖生長提供肥沃的“土壤”。

     3,轉移:癌細胞早期脫落到血液中,使其面臨生存的巨大選擇壓力。由於原發腫瘤由自己的後代重新植入,自然選擇壓力將有利於獲得更具侵略性和更原始的特徵。

4,免疫治療、遠隔效應和適應性治療,是癌症進化範式揭示的癌症治療新策略的例子。

5,癌症的額“種子”存在於所有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中。癌症是一種返祖現象,是細胞為生存鬥爭(轉化)二回歸到早期的遺傳法則。“種子”是否能茁壯、開花結果,取決於環境(土壤)和條件。癌症發展最重要的方面是身體的生長途徑。同時也是營養傳感器的途徑。

因此,生長疾病是新城代謝疾病,新城代謝疾病也是生長疾病,兩者密不可分。癌症是一種進化和生態疾病。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無國界醫療實錄:援非醫生真實手記》

謝無界著;微信讀書出品;2023-11-22

1,確實八個都是非常好的故事。尤其是紀實的,更增加了閲讀的震撼。

2,但故事的曲折性就讓我懷疑了,一名醫生怎麽可能掌握細節呢?尤其大部分故事的離奇性都埋藏在細節裏。比如一個退休老軍人撫養私生女就爲了贖罪,關係到一個家庭的隱私。比如一個落魄志工入獄就爲了報仇,關係到醫療體系以外的法律系統。比如一對互換身份的兩個人,他們的恩怨情仇涉及到了政治腐敗、族群仇恨和社會貧困,其中兩人之間的關係真的如作者所訴説的那麽正面和動人嗎?

3,即使作者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社交網絡,我還是覺得,他給故事的總結是不可靠的,因爲他是外人。比如一個過分嚴厲的父親造成孩子心理障礙,真的可能因爲醫生跟孩子合演一齣戲,就能解決的嗎,其中父子之間的糾葛,有作者講得那麽簡單嗎?

4,或許這麽說吧。作者畢竟是一名醫生。作爲一名醫者,對自己的病人有如此的真摯關懷,也對一個國家有如此的批判眼光,難能可貴。但是,醫生畢竟不是作家。或者說,作者只能做一個簡單的作者,寫一些簡單的故事。我覺得,現實世界的真實性,得有更深入的挖掘、更深入的描繪。要達到表現人性善惡的程度,真的是嚴肅文學的使命。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跨越不可能》

史蒂芬科特勒著,李心怡譯;中信出版社;2021-11–01

1,好心情會提升創造力,坏心情則會强化分析性思維。

     儅我們害怕時,大腦會將我們的選擇限制在那些經過驗證的正確選項上。這是符合邏輯的、顯而易見的、確定無疑的選項,我們知道它們會成功。

     儅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情況恰恰相反。我們感到安全可靠,我們可以給前扣帶皮層更多的時間去注意微弱的信號,我們也更願意冒險。這一點很重要。創造力總是帶有一點危險的。

2,這也是爲什麽感恩、正念冥想、鍛煉和睡眠時保持巔峰表現的必要條件。最有必要的才是最關鍵的。儅生活變得複雜時,這四種練習通常會被從我們的日程中刪除。但研究表明,這是我們最不應該做的選擇。相反,你應該好好利用這些練習,因爲有了它們,你才能擁有解決複雜問題所需的創造力。

3,大腦的左半邊更傾向於關注細節,而右半邊則傾向於關注全局。左腦會關注樹木,二右腦會注意到森林。如果我們想要培養創造力,那麽就需要學習使用右腦來接收更全面的情況。

     這是情緒之所以很重要的另一個原因。在危機時刻,我們會關注細節。我們想知道此時此刻是否有解決問題的數據可用,我們會變得更相信分析和遵循邏輯,更傾向於選擇成功率高的、簡單的行動幾乎。

     在放鬆狀態下,系統則會向相反的方向運轉。我們的視野會更加開闊,更有可能思考廣汎的語境,也更有可能運用右腦。

4,兹洛托夫還發現,你可以提前對潛意識進行編程。你可以丟給大腦一個問題,讓它有意識地去解決,然後用輕微的刺激活動來激活潛意識,最後在活動結束后重新啓動意識思維,來找到你的答案。這是“麥吉弗法”。

5,那些演講席上的高光時刻會把我們帶離當下。即使成功就在幾秒鐘后,但它仍然發生于未來的事件,受希望、恐懼和各種令人分心的因素所支配。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創造更多心流體驗,那麽重點就會落在“明確”而非“目標”上。明確賦予了我們確定性。我們知道要做什麽,知道在做事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哪裏。儅目標明確時,元認知就會被當下的認知取代,“自我”就會置身事外。

6,最清晰的目標應該與我們的宏大變革目標、高且有難度的目標以及我們所有的内在動機—-好奇心、激情、使命感、自主性、控制感、恐懼等相一致。簡單來説,一旦把所有這些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就很難再脫離當下。

7,焦慮容忍度是挑戰與技能平衡點的關鍵組成部分。如果你操作正確,就會脫離自己的舒適區,所以必須學會適應不適感。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