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与时间》

刊登于2018年6月22日《中国报》“老之将至”

二十年前在中国留学时,有一天,骆老师进课室来,先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他出门前戴上手表,发现手表慢了,他就校了一下。接着,他就出门去。走不多久,他再看手表,发现手表还是慢了。他心想,应该是慢了十分钟,又校了一下。就这样,每过十分钟,他都校一次手表。于是,半小时的路程里,他一共校了三次手表。最后,他打趣说,到底是手表告诉他时间,还是他告诉手表时间啊?

骆老师是个有智慧的人。他随意说的一个故事,让我回味多年。尤其大概十年前,决定认真阅读与写作时,脑里一直浮现手表与时间之间的寓意。我觉得,自己的头脑,就像骆老师的手表一样。

当我发现自己的记忆衰退得很厉害时,我没有放弃自己。我制造任务、寻找方法改善自己。像日常生活里丢三落四的,老公建议我用纸和笔作记录。慢慢的,我从不记得自己买过什么、煮过什么、吃过什么,到都能记住了。但是,这些日常里反复循环的生活内容,是比较容易记住的。

至于更复杂的脑力活动,就没这么容易了。十年前,我重新阅读时,每次看完一本小说后,都说不出故事的开头。甚至于那些情节错综复杂的,到半途我就看不下去了。于是,每本小说我都阅读两三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来我的集中力缓慢地改善,就能看一遍而不至于跟踪不了作者了。但是像《百年孤寂》这样的经典,读了两遍我还是只能大略读出来龙去脉。许多细节还是边读边丢的。

两年前,我开始在部落格贴电影的内容摘要。开始时,看完电影隔天,我就忘了内容。经过了两年的训练,现在我已经不用老是去问老公了。但是,能够记住是有窍门的。观赏电影时,我得不断提醒自己之前的情节。也就是说,电影播放的同时,我不断往前追溯。

天道酬勤。逐渐的,我的记忆真有改善。可是,我也只能短时间记住而已。像我读过红楼三遍了。而且,第三遍是上一个网络课程时细读的。当时我还认真作了许多作业。可是现在我已经基本上忘光了自己写过的作业细节了。

脑袋应该是记录人事物,然后在需要时提取记忆的器官。它就是记忆的载体。可我的脑袋坏了。我需要一遍又一遍把不想忘记的讯息输进脑袋里。写清单、做笔记、记摘要,都是在校正我的脑袋。我不断对它说:记住这、记住那。可它还是忘掉这、忘掉那。这不就是骆老师在不断告诉他的手表时间吗?而我不能像换手表一样换一个脑袋。

手表停了,不代表时间就停了。同样的,我的脑袋坏掉了,那些记不住的生命点滴,也掉落在岁月的暗流里去了。时间没有因为手表停止跳动而凝固。我也不会因为脑袋坏掉了,就永远停留在年轻的时刻。我能做的,只是一直提醒自己:老之将至,不要妥协。

我能做的,只有定时校对,才不至于迷失在时间的长河里罢了。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写作/老之将至(专栏).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