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独立与自由

IMG_1027本书主要分成三部分:关于读书,关于中国大学和关于人文学。第一部分最好读,第三部分也可以,中间的那部分比较不能引起我的兴趣。虽然第二部分谈到北大和清华的一些历史,因此而谈到一些民国初年的大学者, 让我终于知道了这些耳闻多年的大师原来出自此处;但是,关于中国大学的确实情况与数据,跟我还是距离比较远的,所以读起来没有切身感受。

陈平原谈到读书,没有忽略掉为功名而读书的状态, 但是他更提倡一种“无用”的读书境界。能够随便翻翻一本书,或者读得废寝忘食,都真能获得读书的乐趣,是一种没有功利主义的读书状态。

读本书时,我发现有一点比较有趣的是,陈平原非常推崇以大师为风景的大学。什么意思呢?就是那些人文科里的老年教授,特别有个人风采,性情独特,是大学校园内的一道风景。这些老教授的许多小故事甚至成为大学的神话。老北大就是这么一个意味。可是,这样的风景已经消失。

陈平原也特别以北大散漫而自由的校园风气感到自豪。这也是北大学生历来有非常强的自学风气的传统。而教授们也重视熏陶,而非传授知识。这就要求教授们除了有性情,也有文采。

我想,贯穿读书,大学风景,校园风气和教授风采的一种精神,既是追求一种精神性的 独立与自由的理念。这跟一种急功近利的“有用”,刚好相反。在本书的第三部分,提到中国90年代开始,社会科学蓬勃发展,以致人文科学被冷落的情况有关。陈平原没有太愤世,但对人文学科迫不及待要趋近社会学科的功利主义,不无忧虑地。也因此,他才会返回人文学的“无用”读书,大师们的“无用”风采,以抵抗整个中国社会的社会趋势。

我只觉得,那种独立与自由的精神境界是浪漫的,更让人向往。在今天这种追求效率,眼前利益的社会时尚之下,能够不忘并坚持这种浪漫,真难得。

 

陈平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2012年11月第2次印刷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