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之死》

《玉米田之死》收录了平路开始创作的早期六篇短篇小说。第一篇〈十二月八日枪响时〉虽然比较不成熟,文字驾驭还不熟练,但是结构的严谨和对人物内心变化的掌握已经呈现出出色作家的水品。这说明,平路的思想上已经有足够成为她的创作题材的源泉与构思,欠缺的只是文字堆砌的功夫磨练。只要继续写,就能写出佳作来。

事实证明,以上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下一篇短篇〈玉米田之死〉写得非常好。作者采用侦探追踪的手法,通过对一名死者的追查,反映出主角本身的反思。其中小说的主题:对乡土的眷恋,对自身文化根源的寻思,对漂泊在异乡的失落感,描绘得非常深入。

〈茧〉继续沿用侦探小说的笔法。但是,在侦探小说的架构后面,是人物内心情感挣扎的反映。作者以非常流畅的意识流手法,以现时的描述,穿插对过去的回忆,最终带出事情的真相。整篇小说写得很流畅。而且,真相的揭示也颇令人意外,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大西洋城〉又回到作者偏爱的主题:海外华侨所忍受的屈辱,自尊上的挣扎,精神上的失根。但是,跟主题交织着的是副题:对经济消费主义的反省。故事情节的发展很有创意。原本的受害者林姨,变成加害者,甚至是自己本身不幸的主脑。而,主角“我”也一样,在不断将罪恶矛头指向别人后,猛然发现责任是负在自己手中。

〈妒餍〉是一篇很独特的短篇小说。作者用第一人称,意识流的写法,将一个心智在长期受损和压抑的情况下变成扭曲的心理过程写了出来。这一篇短篇,反映出平路在写作形式上是有要求并不断尝试的。

六篇中的最后一篇〈惊梦曲〉算是写得不错的。只是不够幻想力。作者只是从理念出发,意在鞭策缺乏人性的社会分工,冷漠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文字的呈现是不错的,但是作品的思想却显得贫乏。这或许就是大部分对科学不太了解的作家常会犯上的毛病。但是,或许这是作者首次尝试科幻小说写法。 如果是,那我们的要求也不能太苛刻了。

看过了六篇短篇小说,我们可以说,平路在各种形式的尝试上是大胆的。虽然,处处仍显露出新手的稚嫩,但是却也表现出了一个可造之材的端倪。或许,假以时日,平路也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也未可知了。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