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著;朱建迅,郑康译;译林出版社;2010-06-01

1,对孩子的心理,拿捏得那么准确。顽皮,就是渴望被关注。不惜用各种方式,来引人注意。即使破坏规则、被打被骂,也在所不惜。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冷落被忽视。

2,一些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已经是陌生的游戏。比如当海盗寻宝和当大盗劫富济贫。

3,孩子之间的物物交换,是美国资本主义文化的精神。很现实,索取就得付出。双方同意,就是一场公平的买卖。

4,很喜欢小说的结局。符合人物的个性和小说的基调。孩子们继续过着孩子的生活,玩他们的游戏,用想象力创造心中的成人世界。没有圆满的团圆,没有成人的领悟。就作者自己说的:写青少年,他必须见好就收。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褪色》

黄琦旺著;南方大学学院;2017年11月

1,慢慢读。情绪和思绪的密度都很大。就在许多细节的描述中,读出作者的独特性。

2,读完。还在作者的文字中。脑中就是一个认真思考生命、真诚面对自己的形象。然后,那些困惑、困顿、矛盾的时刻,也赤裸呈现。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故事课》(全集)

许荣哲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很多故事。精心安排。简洁易读。

2,第一本还有跟小说有直接关系的写作技巧。简单说,故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人物有目标,然后千辛万苦后达标。另一种则是在一次意外或机遇中,达到另一个目标。接着,故事不一定要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可以是从结果开始、可以是从意外或者冲突开始。

3,第二本跟广告比较有直接的关系。都是一些如何捉摸人的心理的技术。

4,回到第一题。读这两本书,学到的写故事的技巧不多。但是很好读。因为作者很有条理地、很用心地、很浅显地用很多精彩的故事作为例子,讲述“好的故事能说服人、欺骗人、玩弄人。”

5,我不带贬义。只是觉得,写小说,比作者阐述的更复杂,技巧更多元。因为,小说丰富多了。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柳林风声》

(英)肯尼斯.格雷厄姆著;梅静译;云南美术出版社;2017-06

1,我想,作者一定非常纠结吧。爱吹嘘、爱炫耀、会狂妄、会妄想的蛤蟆一直改不了本性。我一面读,就一面好奇,这能符合儿童文学的“礼教精神”吗?一直到了最后一章,作者才终于草草的让蛤蟆“觉悟”了。作者最终没有忠于文字、人物的本性,而选择妥协真实世界的成文规定和约定俗成。

2,蛤蟆倾全心地热爱驾驶汽车,真的很糟糕吗?好吧,它的热情甚至越过了法律,去偷别人的车,这是不对的。水鼠听了流浪鼠的海洋游历故事,也憧憬海洋,真的不应该吗?好吧,水鼠恢复清醒时,也觉得自己的家很安定和舒服,这是它的选择。可是,蛤蟆的热情如果得到好的疏导,也可以是美好的嗜好和事业,不是吗?赛车手的人生难道就不值得过了?水鼠如果对远方有憧憬,充满好奇,也可以是一种选择,不是吗?人生可以是安稳的静好,也可以是波澜壮观的风景,不是吗?作者显然鼓吹的一种价值观,就是要安分守己。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水獭的孩子小胖,在森林里走失了几天,让家里人担心不已。总之,冒险就是不好的,是不对的。

3,故事里的獾是一个沉默、稳定、可靠的朋友。他在蛤蟆不可控制之前,就命令水鼠和鼹鼠抓住蛤蟆,还把它关进房间里,不让它出来。友谊真的是如此的吗?朋友可以为朋友着想,为他安排对的事,然后有权替他做主,做出对的决定?这是不是过分了?这叫干涉,不叫关心。即使是最至亲的父母,到了孩子已经成长,当孩子做出父母觉得不对的选择,也应该尊重和祝福。说到底,谁能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替他人铺一条正确的康庄大道?而上帝,又真的存在吗?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秘密清零》

刊登于8月11日《星洲日报“文艺春秋”》

七年了。那个秘密,有了解答。

“如果我选择了他呢?”我就能吃精致的食物,比如米其林一星二星三星。我就可以知道,坐在跑车副驾驶位上的感觉。我就会有豪华的出游,住高级度假屋、看极光、游城堡、与海豚共游。我总是猜测和幻想,那个不存在的世界、生活、我和他。我不敢对老公说。我羞于启齿。但是,老公不想知道,因为他从来不问。这是自己保护,他知道选择性蒙昧会开心一点。我不说才对,不说最好。于是,这个隐藏的问题,是一笪污垢,时不时浮起。我的心总是灰灰的、刺刺的、咔咔的。我擦拭又擦拭,就是干净不了。只能不去想。暂时忘记。暂时沉到最深、最暗处。直到有一天,看着他的脸书,我惊觉自己如此平静。过去他的落魄因为我,我耿耿于怀。现在他的成功已经不是因为我,我竟然无所谓了。旁观那些贴文,不论惊喜还是可惜,我都不再觉得,跟自己有关。我这才发现,我已经有段时日没有问了。我已经接受,没有答案。那个不存在的自己,是更幸福和更富足,还是忏愧和懊悔?我一点都不想知道了。

只是,我必须知道,为何老公能原谅我。他真的不在乎吗?他为何能放下?因为他害怕失去我吗?那就是委曲求全了,不是吗?我一直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有一次,我们看美剧Emily in Paris。我很疑惑,也很好奇。老公曾留学法国,他会理解。我问他,为何法国人的情爱关系那么混乱,丈夫明目张胆搞暧昧,妻子跟情妇争风吃醋,似乎婚姻有外来者再自然不过?老公说,确实,法国人接受爱情无法专一。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说:“你也是接受这个事实,所以,你才能原谅我出轨,是吗?”

老公说:“不是的。我是很爱你。”

这不是我要的答案。

我还是欣慰,至少,他不怨恨。

我的心还是灰灰的、刺刺的、咔咔的。

四个月前,我们家经历了一场死别。我和老公心爱的毛孩,大小姐病逝了。死亡这张网,铺张、笼罩、囚禁我。两个月来,我照顾病重的大小姐,身心疲惫。即使做好心理准备,当那个时刻降临,我还是被抛掷一个虚无的时空,迷茫而恍惚。我感受不到过去未来和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这里那里还是哪里。死神紧紧的眼神,锁住我的存在。我站在意识的边缘,濒临崩溃。就在大小姐走了的那个深夜,我一点半从睡梦中惊醒。悲痛牢牢箍着我。我不愿吵醒老公,我必须独自面对。我爬起来,坐在床头静坐。

死亡迎面扑来。我想到了短暂而不长久的美好,想到了终将消失的生命,想到了自己有一天也会彻底从这个世界被删除。我悲怆,更恐慌。我知道,静坐时,不要抗拒而要面对。我一面流泪,一面想起了大小姐、老公和爸妈。我对不起大小姐,我没有让她安详离去。我对不起老公,我背叛了我们的爱情。我对不起爸妈,我没有像他们爱我那样爱他们。尤其老公,我深深亏欠了他。我如此愧疚,我无地自容。就在此刻,同一瞬,老公发现我醒了,我也发现他醒了。我睁开眼睛,转身,投进他怀里。我放声哭泣。

“I nearly give you up, are you angry?”

“No。”

“Are you sad?”

淡淡的一声,嗯。

我呼喊:“You love me so much that you are not angry but sad!”

一双手拥住我。

一会儿,情绪平复了些许,我说:“This will always be the flaw of our love. It cannot be mended. Our love is not perfect.”

“Why do you want our love to be perfect? The world is never perfect. It is not a problem. You are the problem. ”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爱情,只有要求完美的人。

终于,我释怀了。

第二清晨,我必须讲清楚。我们像往常一样,虽然缺了大小姐,但带着二小姐,去爬小山。二十分钟车程后,我们抵达。车门打开,二小姐一跳,直奔草丛。我们俩跟在后。我走没几步,就停下,拉住老公的一只手,看着他,说,我要你知道,那只是一个异常的行为。

我说:“我是个热情的人,容易受激情驱使,容易被才华吸引,所以那是一场迷失于激情的短暂脱轨。”

老公说:“这才是我害怕的,你的热情不可控制,有一天你会走向你我无法预测的方向,你甚至会伤害自己,也一意孤行。”

我说:“我会用理性指引自己的热情,就像我爱你,因为我选择爱你。”

两天后,晨运前,我躺在沙发上等他刷牙。他从厕所出来,喝水,然后躺在我身上。我一手轻轻压他后背,另一手缓缓摸他后脑勺。我喜欢想象,他感受到我的爱,像水一样温柔。突然,我听见三个字。

清零了!

我们的婚姻十七年了。我却感觉我们的路,眼下才展开。这不合理啊。可真真切切,我的心明净而清澈。我们回到了爱情之初。我问他为何不牵我的手,他说,“因为害羞”,然后两手触碰的第一次。电邮里,他说我的文字让他激动,下一封我加倍扭捏和造作,却得不到回应的第一次。重聚了,我一一陈列行李里的衣物、他交代的电玩、家乡的味道,他看着我的眼睛说,“可以停下吗?”的第一次。我阻止他玩电玩,把他拉离电脑,他面壁赌气拒绝进食的第一次。五年后,我得了一个小奖,站在多位作家之中,他在成列的镜头后踮起脚、伸长颈项的第一次。我们参与二奶巷书法会,他指着后面小男孩的对联说,“好丑哦!”,我尴尬却止不住哈哈,哈哈哈的第一次。结婚十年,旅游曼谷,烈日下走了两个小时,他臭脸不说话,站住不动的第一次。旅游希腊,岛上迷路,公共巴士上我流泪,他说,“我坏坏吗?”的第一次。第十六年,大小姐离世第二天,他说,“她的事解决了。现在的事是你和我的健康”的第一次。七年前,我彷徨于他们之间,他建议我跟那个他好好谈谈,我问他,“谈什么”,他说,“不要侮辱我”的第一次。我说,“我会偶尔回来看小姐们”,他哽咽,“爱是每天都见”的第一次。偶尔,夜市买了菜,他说,“重,让我拿”,我边跑边喊,“不给!”的第一次。最近,我切水果,我们一边吃一边看三两个动物视频,一起哈哈哈两三分钟的第一次。昨天散步时,他跟狗狗朋友打招呼,我要牵手,他说,“有口水”,我“哼!”的第一次。每晚,我睡了,告诉他一声,“bye ”,他才松开手的第一次。一个个的第一次,是一个个的真心。不会陈旧,不会退温,不会远去。永远是第一次。

两天前,我们看了一部挪威电影,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女主角忠实跟随自己的情感。她原本读医,有一天就转念艺术,拿起了摄像机。她跟一个男人相恋,有一天就爱上另一个男人。她跟一个漫画家同居,有一天就住进一个咖啡师的家。我和老公认真讨论这部电影。当一个社会富裕到一定程度,人们不需要只为温饱而活时,个人就摆脱了家庭与社会的各种束缚,便有了追求自我的空间。于是,爱情变成两个人的事,只有你情我愿,不必终身厮守。只要个人愿意承担后果,不必背负家庭责任与社会义务。我和老公都认为,我们就属于这类幸运的个人。我们有足够的财富来过个性化的生活。老公的妈妈,为了养活自己与家人,一辈子劳碌,没有时间与空间谈个人理想。她一辈子只在行使一个妻子、一个妈妈、一个女儿、一个姐姐的职责。独缺了一个“人”的意愿。我们的上一代,或许我们这一代,甚至我们接下来的几代,或许都还需要过这样的日子。因为,我们穷。电影里的爱情观是人性化的,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象征。这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可能。

这次,老公问我。他说:“以后你也会离开我,是吗?”

我回答:“我没有这样的勇气,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了。”

我们不安慰。我们不掩饰我们的伤感。

今早,他吻了我三下,把我从沙发拉起。我张开双手,抱住了他。我说:“我们会永远幸福。”

他很用力地,嗯!

其实,这是个未知数。我们都没说。但,那不是一个秘密。

只是,我们也那么肯定,此时此刻,我们分不开。

爱情不会完美。爱情的完美,只能是当下的真诚。

Posted in 写作/文学创作 | 2 Comments

《夕阳之歌—-马共小说选》

黄锦树,张锦忠编;有人出版社;2023年5月

1,最喜欢两部作品,黎紫书的《山瘟》和张柏晋的《夕阳之歌》。都是文字形式强烈的作品。也就是形式表现力特强,起着带领读者领略故事特有的风格的作用。说简单了,就是形式就是故事。内容就是文字风格。这样的创造,是有创意的。而不是把内容和形式分开来考虑的。

2,可是,是不是风格强烈的形式,才能有这样的表现力呢?浅显易懂的形式,也可以是一种风格吗?可以的。重点不是强烈、诡异、奇幻等等。重点是,整体把握形式,抓到形式的特点,然后表现。要感性地感受形式,把它融进故事里,说出非得它不可得内容主题。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艺术哲学》

王德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

艺术真理和科学真理、道德真理的区别在于,艺术用感性形式向我们展示人类生存状态。其中没有逻辑性关系,也没有伦理实践的判断。

1,,审美经验是一种静观的经验。所谓的静观,是指我们并不实际地承受着事件。但这种静观不能被看作是理智判断上的冷静态度和道德判断上的清醒态度。当我们处在艺术的领域中时,我们一方面是静观的,另一方面又充满生动活泼的情感。审美经验是静观与感动的结合。

2,当我们面对现成的科学知识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思想,而是理性的判断力。人在痛苦之时,才开始思想。痛苦与哲学联系在一起,与艺术联系在一起,总之,是与真理联系在一起。

3,人的生存体验是区分美与不美的形式的基础。

创作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4,表现情感并不是目的本身,表现是为了发现,有所发现才是目的。

5,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过程的结果在过程结束之前是不可预知的。

文学的文字是诗意的存在,是人类跟世界的诗意联系。文学作品的形式不是一种载体,而是人类生存体验的一种诗意展示。

6,任何词语,其最初的命名力量都是一种感性的力量吗,而不是来自逻辑观念的力量,因为它们对事物的命名(如河流,山岳,森林等),其实都是在命名着外部事物与人的生存之间的关联。

7,一部艺术作品的真正内容其实就是其“叙事形式”,而通常所理解的“内容”,只是作品的材料。

8,在一部堪称艺术作品的小说中,其情节和人物并不是小说的内容本身。真正的内容属于小说的叙事形式。

9,以文学作例子,所谓语调,就是给作品中的叙述以一种确定的节奏、一种措辞的倾向、一种造句的风格。这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学作品的形式技巧。形式技巧的意义正是在于它能形成一种语调。语调形成了之后,体验就能够被传达,也就是说,作品的真正内容就能够出现。

10,作品的叙事就必然具备双重语调,也即一方面是事物自身的对象性语调,另一方面则是作者的情感评价语调。

11,文学创作的本质恰恰就是创立语境。

艺术鉴赏是一种自我观照。所谓自我观照就是人类的生存状态的体验。

12,我们所说的“艺术享受”,乃是指人的生存体验在一个象意世界中获得了自我观照。这才是“艺术享受”的本义。只要从这个意义出发,就不难理解,生存体验的自我观照是人类心灵可能有的最高享受,这种享受意味着自由的静观与最高程度的情感之间的统一。

13,人类能欣赏自己的痛苦,那乃是一种真正的自由。

14,对艺术家来说,技巧是想象的器官。

15,形象记忆力是艺术家的重要特征。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唐嘉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01-01

1,意识流就是不让口气断,偶尔不相关的事连接在一起也没关系。但是,一个口气是否顺畅,还是很依赖于事情的相关性。

2,比较不自然的是,除了狗的视角之外,还有通过书信来呈现的主人的视角。是全能第三人视角了。是不是现代文学越来越多限制的视角,所以读19世纪的小说这种全能视角变得不能适应了?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