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红》——深刻精深的艺术理论探讨

奥罕帕慕克(Orhan Pamuk)在《我的名字叫红》里,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渊博的才学和精湛的技巧。不愧为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这本小说是带着后现代主义的笔法写的,即故事中的人物不时会跟读者直接沟通。可是,这不是重点。因为,小说并不旨在探索文学形式的可能性,所以没有呈现复杂的结构。虽然采用多重视角,可是却以章篇为单位,不会在同一章里出现多于一个视角,因此读者不会混淆。反而每个章篇里阐述的视角是非常清楚,人物内心也很容易明了的。即使是在悬疑案的杀手还隐藏着身份时,多个可能杀手的角度其实也只是为了讲述艺术理论,并没有要让人去猜测和追踪谁是杀手。

说到这里,就要谈谈这本小说的本质到底归类为哪个类型。首先,它像侦探小说。接着,它也带有很浓厚的爱情小说味道。但是,读完了小说以后,我发现,《我的名字叫红》虽然拥有悬疑小说的架构,却不像一般侦探小说那般利用情节的曲折离奇来吸引读者。作者更着重的是探究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包括杀手,嫌疑或者非杀手。那,它是爱情小说吗?也不像。虽然小说中对几个主要人物的爱情经历和心理挖掘得很透侧,可是却不是整部长篇的重点。但是,小说中的悬疑部分和爱情部分却是整部长篇小说的宏伟架构中的一部分。对于我来说,这本《我的名字叫红》更是作者帕慕克雄心勃勃向世界展示土耳其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的野心之作。

很坦白说,我没有对小说中的各个部分都花力气去阅读,理解或者记忆。所以,对于波斯文化,图尔曼帝国,占木耳王朝,萨菲王朝等的历史叙述,我只是略过。同样的,对于这些政治上的争夺形成的文化上的冲击和融合,我也没有在小说之外,去寻找资料以了解更深。但是,我细心阅读了《我的名字叫红》里的对绘画艺术(细密画)的描写。这里面包括了细密画所遇到的法兰克画派(欧洲文化)的理论上的冲击的探讨。然后,作者也用了大量的笔触来描绘细密画的风格。接着,包括细密画大师的杰作,个别作品的鉴赏,还有大师们的生平和经历。最后,还有无名画家的一生贡献和牺牲,而这部分是作者带着极大的同情书写的。最后,小说里还有一个部分是必须提到的,就是对伊斯兰教的阐述。

小说花了很大的力气在探讨细密画风格和欧洲法兰克画派风格之间的差异和争执。首先,细密画跟伊斯兰教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先看看一些非常玄的艺术哲学理论。关于“绘画与时间”1,一个为细密画奉献一生的有才华的画家,还必须遇上真主赐予的时机,才会成为不朽的大师。关于“色彩与黑暗”2,更认为终一生都将精力投注在细密画上的画家,最后变盲了是上苍的恩赐。这个时候,盲了的画家依靠记忆绘画,反而能够将阿拉的完美世界画出来。这种极端的虔诚和牺牲,带着宗教的殉身色彩,被认为是绘画的最高境界,不免带着神秘玄乎的味道。好的,现在回到细密画与法兰克画派之间的争议。法兰克画派是采用透视法,而且爱画肖像的。这彻底将细密画的理论根据推翻。因为以伊斯兰教教义为指导原则的细密画派认为真主是不能被形象化的,否则便是撒旦化身的偶像崇拜。另外,将人物肖像放在一幅画的中央,就是亵渎了真主的地位,将个人抬高到真主的位置。提到这里,所谓的将个人过分提高,也就涉及到了细密画派非常保守的维护传统,跟从传统的谦卑态度,跟法兰克画派的讲究个人风格的作风是相反的。这就是所谓“风格和签名”之争。保守的细密画家认为留下签名或想要自己的风格,就是不遵崇大师的画法,是缺陷的呈现。自觉比前辈们优秀,是不敬的态度。

那,到底帕慕克是维护哪方呢?答案非常明显。就在小说开始前,出现了三句载自可兰经的句子。其中两句是:盲人和明眼人不平等,和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第一句明显地指出,细密画家的终极追究,即变成盲人,是极端而不明智的。而第二句,在第29章,通过恩尼须帖的口述,支持法兰克画派。他首先说明了,细密画本身其实也不纯粹的,意思是说细密画的风格也是百多年来逐渐演变的,其中包括了融合中国画风格和印度画风格。接着,他说真主的世界包含了东方和西方,所以欧洲的画派风格也属于真主的。这就从宏观的角度,包容了一切绘画的派别和风格,不分贵贱高低了。后来,小说后面部分,更阐述了:缺陷并非来自于能力或才华不足,而是发自细密画家的灵魂深处,因此不该被视为缺陷,而是风格。3

当然,作者也并非认为细密画风格一文不值的。在阐述所谓的“意义和形式”时,他说,细密画家着重的是画像的意义。法兰克画派则不一样,旨在画得像真的一样,目的并非在于延伸故事或文学,目的就是它自己。在“我是一棵树”这章里,出现这样的结尾:我不想做为一棵树,我想成为它的意义。4对于这两种艺术理论,作者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在这里,帕慕克的眼光是宽广而远大的。

关于到艺术理论的部分,最后还要提到第43到45章,通过三个细密画家的角度,阐述的三种艺术创作时的状态。三个人分别被命令画出一匹马。结果三个人呈现出三种状态,分别是:当我绘画一匹骏马时,我就变成了那匹骏马5当我绘画一匹骏马时,我就变成了绘画牠的伟大前辈大师6当我绘画一匹骏马时,我就是我,只此而已7

接着,我想谈谈小说里的宗教部分。我发现,帕慕克有意为世人对伊斯兰教的一些误解平反。比如第三章“我是一条狗”就说明了真主并没有认为狗屎污秽的。然后,小说中提到一些宗教分子认为咖啡是不好的,咖啡馆更是不净的场所。作者显然觉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最有趣的是在第47章“我,撒旦”里,通过撒旦之口,说明真主是崇尚人类的自尊的,撒旦之所以被认为邪恶,原因是它决绝承认人类的尊严崇高。我们可以看见,帕慕克用非常宽容而博大的胸怀取代了狭隘的宗教情绪。

《我的名字叫红》是一部非常复杂的小说。在形式结构上,其实它很简单。但是,里头的内容却是渊博的。帕慕克试图通过一个谋杀案的追踪,讲述故事背景上的人物故事,包括爱情,荣誉,私欲,名利之争。但是,《我的名字叫红》的伟大之处,在于作者能够透过这些简单的故事,延伸出整个土耳其的文化,历史,艺术,宗教的内涵。里头更出现了许多细小的民间传统故事,艺术寓言,细密画家的绮丽生平等等。在查询资料时,我发现了帕慕克其实原本想成为一名画家。因此,难怪他对细密画的认识如此精深了。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对帕慕克的评价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确实,《我的名字叫红》是很形象地体现了中西文化冲突下的,十六世纪的土耳其。有冲击,才会融合;融合了,才能伟大。或许,就是这么一个中西文化冲突下的背景,成就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伟大。

奥罕帕慕克著,李佳姗译,(台)麦田出版,2004年6月初版,2007年1月二十二刷

1,117页

2,125页

3,360页

4,88页

5,368页

6,370页

7,373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