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

尼爾.布朗 斯圖爾特.基礎利著;吳禮敬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01-01

1,作爲批判性思考者,你的目的就是不斷追求更好的結論、更好的信念,以及更好的決定。

2,我們最常見的傾向就是只願聼那些價值觀傾向和我們相似的人的話,這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去抵制。我們必須要與這種傾向作鬥爭。

3,任何下決心死抱自己的結論不放手的人,都有可能找到許多理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但是,這種論證方式被稱爲“操縱型論證”(managed reasoning),意思就是說這種論證方式經過事先挑選,以便達成某個特定結論。

4,,如果我們只評判結論,卻對論證過程不聞不問,那我們就會非理性地堅持自己在論辯或文章中所持的結論,進而對那些與我們觀點一致的結論馬上青睞有加。而如果我們想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觀點,那就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和一份好奇心,即使有人的觀點我們目前還不能認同,我們也要細細琢磨他的理由。

5,干擾批判性思維的障礙:

a,正確提問帶給人的不快。

b,思考過快

所謂慢思考,就是使用我們的大腦來吸收和理性評估別人説過的話。如果必須要用兩個字來概括本書(《快思慢想》)傳遞的信息,那就是在你思考大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放慢”

c,刻板印象

要成爲一名批判性的思考者,我們就要成爲充滿好奇心和開放心態的表率,而刻板印象會阻斷我們的道路,不讓我們仔細考慮別人所説的話。它總是早早關閉我們的思路,導致我們忽略有價值的信息。

d,背叛我們的思維習慣

i,所謂“暈輪效應”(halo effect),是指我們通常會先認識一個人身上所具有的積極或消極方面的特徵,然後就把這些特徵和這個人的其他一切都聯係起來。

ii,信念固著。這種在個人信念上堅持不改或絕不言棄的傾向是批判性思維的一個巨大障礙。它使我們從一開始就心存偏見,不願更改,之偏愛子當前的觀點和結論。

我們最大的偏見可能正是:認爲只有我們自己沒有偏見,而那些和我們意見不同的人都心懷偏見!

iii,所謂可得性啓發(availability heuristic),指的是我們反復使用的心理捷徑,即只根據我們手邊最容易獲得的信息來形成結論。

iv,近因效應(recency effect)。作爲我們思維基礎的最容易得到的信息,往往是我們最新看到的那部分信息。

v,答非所問。對於一個批判性思考者來説,關鍵在於只要有人給出一個驢唇不對馬嘴的答案,這種行爲馬上就會將大家的注意力從開始討論問題上引開。然後,它開始引出另一場全新的討論。

vi,自我中心。我們縂覺得自己的經歷、自己的觀點、自己的需求排在第一位,世界圍著它們轉,或者說至少應該圍著它們轉才好。

vii,一廂情願。

一廂情願的思維之所以會如影隨形,是因爲我們慣於否認的思維模式常常出現。我們不知不覺地與事實抗爭,竭力在冷冰冰的現實之外强化我們對升平世界的幻想。

在强大需求的敺動下,任何對人生的隨機性或偶發性的信念都讓人覺得難以接受並被抛到一邊;與之相反,奇跡式的因果關係則帶給人希望。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