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ecdoche, New York《纽约提喻法/纽约浮世绘》——用一生去创作一部“死”

Synecdoche,_New_York_poster查理卡夫曼写了六部作品。我看过了其中的五部。虽然不是每部都让我喜欢,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位作家是个天才作家。而这部《纽约浮世绘》, 我觉得是他的风格化的成熟之作。

这位作家,不但是个爱玩形式的作家,而且在这方面显得很有天分。他的每一部作品,包括《改编剧本》,都尽量地在形式上创新。这部他自己导演的作品,《纽约浮世绘》在形式上更让人感到惊叹不已。

戏里的主角是个戏剧作家。他想要创作一部巨作,把自己的人生放进戏剧里。首先,戏剧里的自己是由别人来饰演,这个别人在现实里非常了解自己。后来,这个别人在自己和他本身之间产生了冲突,而自杀了。这个时候,一个堪称了解人生的女人来演自己,所以在戏剧里自己变成了一个女性。再后来,自己也参与戏剧来,自己演自己了,但是在现实里这个自己是别人。最后,自己在现实里和戏剧里都变成了另一个人,自己演别人了。整个过程其实如果不追究复杂的现实和戏剧里的身份的话,其实在电影的剧情上是很合情合理的。卡夫曼的功力就显示在这里。而,有意思的是,如果要把这些形式上的玩弄更深一层次地思考的话,其实就是艺术形式和现实生活的范围和界限的探讨。在卡夫曼玩弄着形式时,他有意将戏剧跟现实的分界模糊化,戏剧里有真情,现实世界里也有假戏。而,能够说,卡夫曼很成功地将戏剧和现实世界的各种关系都展现完了。

如果单单是以上所说的把戏,《纽约浮世绘》至多只能说是一部好玩的戏。但是,卡夫曼这部电影有一个很严肃,很认真,很深刻的主题。那就是,对死亡,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戏里的戏剧作家面对着自己日渐死亡的身躯,对身边的人无法掌握,而自己个性里的灰色消极让他太懦弱。但是,在面对着失去的亲人,爱情和人生,他却深刻地体验到,而从心里感到无奈,无助,进而对世界感到无可抑制的绝望和愤怒。他唯一的人生意义就是让自己的巨作完成。而他在自己的戏剧里尝试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卡夫曼赋予电影的形式上的意义,就是这个戏剧作家的自我的寻找,也就是自我存在的探讨。

然而,戏剧作家寻找到了吗?可以说,他试图将现实世界完全搬进戏剧艺术里,是失败的。他的戏剧演了几十年,却从来没有上演过。他的巨作永远也无法完成,只会越发展越庞大。后来,那个饰演自己的女人进入了他的现实世界,参与了他的戏剧创作。她的创作没有完全仿造生活,而是将生活经过加工,让艺术技巧提升了现实生活里的感受。

电影开头,电台正在播放一个诗歌鉴赏节目。主持人说,诗歌里经常出现的主题就是秋天。为什么呢?因为秋天是一年尾声的开始。整部电影里的电台和电视节目都是在播放一些令人沮丧的坏新闻或灰色的卡通片。是的,死亡是无法避免的,而且始终笼罩着人生。戏剧作家最后也死了。但是,在临死前,他记起了他人生里愉快的画面,而他说:“我知道我的戏剧要演什么了。”生命即使终免不了死,但是人生一路上的许多小小快乐,难道就没有价值了吗?我想,这就是电影最后的结论吧。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电影/美英电影.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