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食者的两难》

1,“来波利弗斯买一只在草原上生长的鸡,就等于是在拯救社会、环境、营养和政治。”这句话总结了这本书的论点。让我一项项来展开。

我把社会和政治合在一起说。我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资本主义。作者从玉米的种植和生产开始讲。从种植技术改进以后,玉米产量大增,导致玉米价格下跌。美国政府于是用政治手段干预,导致农民更大量种植玉米。另一方面,过剩的玉米通过工业化的技术干预,变成许多玉米产品和副产品,比如面粉和糖浆。这些玉米产品和副产品进一步变成快餐集团的推销商品。农业产物经过加工,也通过大网络的配合,运输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于是,从科技技术的加入,到工业化、商业化到交通网络的控制,玉米已经变成了资本主义的一个工具。但是,作者说,农民却越来越少,而剩下的越来越穷。

接下来说环境问题。回到种植这一边,农民开始密集、单一性地大批种植。为了配合这种密集、单一性的种植,农民只能用人工化肥。这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再说养殖场。大批鸡、牛被困在狭小的空间,不人道地喂养,只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这种养殖方式也会有水源污染等问题。工业化和整个商业化的系统也同样造成环境污染。因为工厂和交通工具都排放大量碳。

然后就是营养问题。快餐是高糖和高脂的食物。可是,政府和商业集团却通过广告宣传误导民众消费。

那作者提出什么解决方案?就是这句话:“农业不可能适合大规模操作,因为农业牵涉到植物与动物的生命、生长与死亡。”简单说,就是小规模的农场和牧场。

这种小型的农场,用轮耕式种植农作物,用开放式牧场牧养动物。这样做,不会消损土地,也不污染。然后,这种模式尽量减少运送,只供应近距离客户。

2,让我一项项来讨论。

美国政府对玉米提供贷款和补贴,这是政治干预经济。如果政治家不再为了拉票,而取消政治的干预,资本主义市场会自行调整。这样的经济模式,对社会最有功效。这方面,我其实没有太懂,所以就点到即止。

接下来,我们谈谈比较大的课题,也就是环保。其实,这也跟社会和健康密不可分。

我还是赞成大卫爱登堡的环保理念。跟本书作者相反的是,爱登堡不抗拒科技和大规模的执行模式。爱登堡认为,人类应该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干预。但是,人类还是需要生存。因此就在现有的土地上,进行各项活动。于是,密集的在大都会里种植是最好的方案。新加坡和荷兰就是正在施行这种高科技种植的成功例子。这样的模式,无法避免会运用到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技术。所谓的最好的科技,除了提高效率和产量之外,当然就包括了不会破坏环境,也不牺牲人类健康。显然的,本书作者偏执的认为“一致性、机械化、可预期性、可交换性”的工业化生产经济模式就是破坏环境的,是一种偏见。

3,然后,来到一个敏感的地带。本书作者始终没有在基因改造技术上提出任何意见。我的猜测是,这正是美国有机食物组织里最大的争议,所以他避开了。但是,作者一直鼓吹一种回归大自然的,资本主义之前的农耕社会。这种论调,其实常常跟鞭笞现代科学文明是人类自大的表现的论调结合在一起。很多自称有机食品份子,就是反对基因改造。他们以一种生活美学的追求来抗拒基因改造。他们觉得基因改造有反人类天性,违反自然。但是,基因改造食品对现代社会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来说说开放式牧场。这种牧场大大破坏了环境,这是公认的。于是,爱登堡提倡尽量减少家禽的饲养。他认为,大自然的土地,就归还给大自然。人类在自己的领地,也就是密集的都市里生活就好。那,人类还要吃肉,怎么办?爱登堡说,用人造肉取代。我猜测,本书作者会非常反感和厌恶。但,他却不正面回应。

那,作者如何回应牧场的环保问题呢?他觉得应该保留小型的有机开放式牧场。他从哲学上去自我辩护。他不直接提出牧场的环境破坏,而是绕一个圈,去批判素食者。他说吃肉,是自然的,也是人类维护大自然平衡的一种做法。他也从一种宗教式的忏悔意识,来淡化肉食者的杀生罪行。简单总结作者论点就是,人类必须吃肉,因为人是大自然的生命阶梯的一份子,但人类会带着感恩的心去吃肉。

4,继续,我来说说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就是选择。

作者所提倡的在地小型全食农场,因为抗拒科学技术、反对大规模有效率的种植方式和拒绝大网络的交通系统,所以产品只会价值昂贵。

首先,这种小模式的农场的产品,是否就比大批量的工厂的产品来得健康,这还得不到证实。很多人只能凭“很好吃”和“有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来证明,有机食品就是比较健康的。这个辩论点没有多少说服力。再来,或许有的人认为,便宜的快餐,即使不健康也很好吃,值得消费。这也是个人选择,不是吗?

再来,食物生产的效率,还是很重要的。能养活群众的生产方式,还是最好的生产方式。不是所有国家,或者不是一国里的所有人,都能负担起比较昂贵的食品。说得难听一点,即使低质量的食品,也是必须的。快餐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养活了多少穷人啊。

最后一点,为了好吃和相信比较健康,也不代表要牺牲生活的其他方面。我的意思是,不是每个人都觉得食物是生活中最重要或者很重要的元素。或许有的人认为他更愿意把钱花在艺术上呢?你愿意花钱支持小型农产,那是你的选择。但是,我更愿意买一些比较便宜的食物,然后把省下的钱拿去买书呢?

总结一句,本书作者提倡的这种生产方式和饮食方式,是一种奢侈。

5,最后,我来自我总结。

即使我觉得本书提出的食品生产和消费理念不是完美的,但无可否认,作者的理念很清晰而且前后一致、始终贯穿。他的理想,就是回归到跟大自然更亲密的一种社会模式。他一直驳斥的,就是现代文明里追求效率的模式。因为对他来说,这非常冰冷,没有人性。

我们的社会里,不缺这样的人。最明显的一种心态,就是对电子器材的厌恶和排斥。但是,我觉得,他们里有很大部分,没有认真去思考或探究他们所怀想的理想和他们所厌恶的现实社会。完全回到农耕社会,是不切实际的。比如说,最近红起来的野外露营,其实就是现代文明的野外经验而已。多少人真能忍受没有现代科技辅助下的野外生活呢?他们还击石取火吗?当然不是。他们连烧烤都在用煤气。再说农场。再原始的农场经营方式,其实也用了许多小科技在帮助生产。比如最古老的酿酒场,也已经用科技帮助测量土地的成分。说到底,现代科技或许已经渗入我们的日常和整个社会的模式。

我还是很赞赏本书作者所提倡的一种饮食理想:烹饪也是(或可能是)对食物表达敬意的方式,这些动物、植物和真菌牺牲自己,满足了人类的需求与欲望。同时需要致敬的还有生产这些食物的土地与众人。

问题是,这种对大地和付出者的珍惜和感恩之情,不必与科技文明相抗。我还是赞成爱登堡的环保理念。他热爱大自然和我们的地球。但,他很明智地运用人类的智慧。他认为,人类可以跟大自然共存,也不必退回到原始社会去。说到底,发现我们需要爱护我们的地球,也是我们通过历史经验所学习到的人类智慧,不是吗?真的不必说,大自然的奥秘,是人类永远无法穷尽的。这种非常保守的态度,只会让人类社会停滞甚至后退。

我们可以谦卑,但也可以继续努力学习、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守护我们的家园。

迈克尔波伦著;邓子衿译;中信出版社;2017-05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