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情很矛盾。一方面,我觉得玲珑是个好地方,值得让更多的人认识。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只要旅游业发展起来,这个小镇就难免改变。
第一天,我已经问我们的导游了:你觉得旅游业会带来改变吗?他自豪的说:当然会!然后他就说了自己找到的厨师和船夫,现在经济状况都改善了。他觉得自己带给了他们更好的生活。我追问:可是你说你喜欢这里乡民的淳朴。导游立刻明白我的意思,说:当然,我们还是要监督年轻的一代。
现在的玲珑,酒店是不够的。可是,正因为大集团还没有进军玲珑,它的小街小巷才显得那么简单而古朴。这里也没有大购物商场、戏院、娱乐场所。可是,如果可以选择,乡民们会拒绝吗?
且不谈经济发展对人的道德观的影响。因为这是每个人的选择。谁说追求效率、追求物质生活、追求名、利和权,就是不道德的呢?这不是我担心的部分。我觉得自己没有权力为了自己的私心,要求人们维持比较贫困的现状。我反而觉得,经济发展会提供乡民更多的选择。或许,选择玲珑作为退休地点的老人家会比较苦恼。这已经不是他们的乐园。但,想要为自己的人生谋取更多的年轻人,就可以留在玲珑,追求自己的理想了。
我担心的是,这里原始的景点会被破坏。先说那些考古遗址吧。显然的,现在这些考古遗址还保存得比较完好,是因为需要“长途跋涉”才能抵达。看看那些遗址的起点,连一个像样的停车地方也没有。还有很多私人的工厂、种植地就在遗址旁。政府显然没有很强的保护意识。所以,一定的改善是必须的。可是,我很肯定,访客多了,垃圾和污染也会增加。目前,洞窟里已经有了没有公德心的涂鸦。是的,我对我国游客的素质没有信心。要如何让这些遗址更容易接近,却又适当的保护遗址以防被破坏?这需要考古知识、人文意识、旅游策划的结合。万一有关当局为了吸引顾客,把遗址当成谋利的工具,也是我的其中一个隐忧。
再说自然景观吧。我很清楚,如果人工湖迎来了大量游客,我就没有办法再次体会它带给我的宁静了。然后呢,垃圾会增加、湖水可能也逐渐不再清澈、鸟类或许会离去、村民平静的生活也一去不返了。想象湖上一艘艘载着二十人的游客,大声喧哗、唱卡拉OK、吃了零食随手丢进湖里。然后,或许想趁机赚外快的渔民就开着快艇靠近游船,贩卖水果或鲜鱼。叫卖声、讨价还价,成了湖上的主旋律。老婆婆慢慢划船,随意送陌生人一粒榴莲,这样的感人画面就不可能再上演了。
其实问题只有一个。什么时候才足够?
导游找到的厨师,现在的经济条件提高了。那,她还要再赚多一点吧?每天一个顾客,她觉得足够吗?现在她的田园小餐厅,适合容纳三五个顾客。如果有载着五十人的顾客旅游巴来到来,她要扩建自己的餐厅吗,会因为烹煮大量的食物而无法兼顾质量吗?如果她不接,那顾客逐渐跑到愿意接的餐厅,她逐渐竞争不过她的对手,大环境在改变她还选择小量生产吗?
回到考古遗址。多少游客才是适当的?是越多越好吗?那,是不是开辟山路,把游客直接送到洞窟?那,是不是建造大路、大停车场,让大量的游客,不用徒步、爬山,也可以抵达?那是不是要收景点费?导游费呢?还有,是不是要建造商店,贩卖一些商品?原始人的玩具造型?
归途中,我对老公说,很多人来玲珑一定会很失望。为什么?没有东西买!一般的旅客,除了要拍照打卡,就是要购物了。我相信,如果玲珑发展旅游业,为了迎合需求,一定会产生各种所谓的玲珑特色商品。说回来。等旅游业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旅客对玲珑的印象,只剩下一些打卡点和一些商品。多少人真正的领略了玲珑丰富的文化特色和自然美景呢?当然,我这样说是很自大的。游客的素质也可以提高的。领略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就会提升人文意识、开阔人生视野。或许,接着,就会爱惜、珍惜和守护这些遗产了。但是,培育这样的意识,需要时间。
老公说,或许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来得早。我们赶在玲珑变化之前,抵达。所以,玲珑给了我们珍贵的体验。我希望跟更多人分享玲珑。我希望,政府能适当的帮助玲珑。我更希望,玲珑的居民,明智地为玲珑选择一个他们觉得最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