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国报》“老之将至”
有一天,听电台访问两个影评人,主持人说:电影观后感是主观的,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都没关系。我听了觉得很不高兴。更可恶的是两个影评人竟然同意。我觉得这种论调在电影鉴赏里特别普遍。试问,如果有人说:阅读也是很凭个人口味,无所谓好书与坏书的;会不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呢?
我想了想,觉得不愿意评论电影的人大概可分成两类,以下试论述之:
一,息事宁人的无所谓者。这类人,对电影不太重视,只当电影为肤浅的娱乐工具。其实,他们对自己没有要求,觉得电影不会给与任何有价值的精神提升。所以,当听见有人尝试评论一部电影时,他们就说:没所谓啦,没所谓对与错,没所谓好与不好,只有喜欢与不喜欢。我想对这类人说:你自己不求上进,就不要认为其他人不会从电影里有所收获。表面看起来,你心胸很广阔,能包容所有的意见。其实,这是没有立场,没有判断能力而已。
二,懒惰的有所谓者。这类人,对电影是有要求的。可是,他们认为,艺术都是主观的感官享受,产生的情感愉悦是不能辩说的。当听见有人尝试评论一部电影时,他们就说:都对,都好,喜欢与不喜欢都成立。我想对这类人说:你应该努力向上,因为还有很多喜爱艺术的人同时也会分析与判断。懒惰的有所谓者或许不能判断,也或许不愿意判断。不论是何者,我都觉得:对艺术作品做整理、分析与判断,不但不会破坏原有的美感体验,反而会将个人的主观体验提升到普遍的客观经验。
艺术评论为何存在呢?就是让鉴赏了艺术作品的人,可以自由地辩论。但是,我必须做出一个说明:好坏能争论,口味不分高下。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没错,对于一部好的作品,你可以说,你不喜欢。比如说,我不喜欢鬼片,所以即使是一部好的鬼片,我也不会喜欢。可是,关键是,我能跟认为这是一部坏片的人争论,坚持说这是一部好片(排除个人的喜好)。同样的,一部我喜欢的电影,或许是一部烂片。比如说,我特别喜欢某个演员,所以即使他拍了一部很烂的电影,我还是可以始终如一地喜欢他。关键是,即使我再喜欢这部电影,我也得赞成这是一部烂片。
无可否认,艺术作品的模糊与抽象,让争论变得很困难。艺术不像科学,有理性与逻辑可遵循。我只能说,对艺术有要求的人,不断自我提升的途径就是:不断鉴赏,不断判断,还有不断争论。只有通过这样的实践,自我的审美能力才会提升。当然,你可以说,我不喜欢,没有人可以强迫我喜欢。但是,请你理智地分析一下:为何你不喜欢,是不是你个人口味,是不是作品不好,哪里不好,怎样不好。最重要的前提是:在宣布艺术作品是主观感受之前,请先用脑袋理性分析一番。最要不得的态度是,或者没有要求、或者因为懒惰,而拒绝了甚至阻止了作品的争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