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忧国》

dsc00562这本短篇小说集很有趣,读起来很好玩。里面收录了张大春八篇游戏式的作品。将它们视为“试验品”很不恰当,因为它们都已经很成熟。只能说:张大春想象力丰富,才华洋溢。

我觉得八篇中,〈将军碑〉是写得最好的。当然,除了〈四喜忧国〉之外(我看不明白的一篇),这篇是得奖最多的一篇,所以可以说是公认的佳作。时空转移已经不是新鲜的科幻玩意儿。但是,张大春在运用这个科幻桥段中,结合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父子,夫妻关系和国共军事历史里的恩怨,所以内容上很扎实。除此之外,形式上也掌握得很棒,虚实之间的文字控制得很好,通过几个时空转移娓娓的将将军的为人介绍出来。而让主人公看见自己的碑,自己的坟墓和自己的葬礼都是很奇特的经验。这篇短篇节邹紧凑,情节发展不断,让人不断有惊喜,所以是短篇小说中的最佳典范。

〈晨间新闻〉是我觉得最一般的一篇。但是,这篇能体现张大春的一些文学理论思想。蔡源煌说:我宁可相信张大春巧妙地掌握文体和小说的形式与结构,并非在展示文学作品的内在肌理及外在目的,而是在暴露功能主义和唯名主意对语言符号的沉溺。1我同意这种说法。这篇短篇中,张大春要批判和玩弄的就是所谓被人们深信不疑的“新闻”其实也只是由主观的人作的报道。而这种玩弄在后来的几篇中也不断出现。比如说〈自莽林跃出〉中主人公说:眼睛,耳朵,嘴才是重要的东西,它们可以辨认符号,更可以经由符号变成作品。2但是,他自己也承认,他将真实的游记当成虚构的小说来写,连那几个资深的报社编辑都不知道:我写的是真是假?3还有,〈最后的先知〉里的记者心里其实觉得他们是野蛮的但是却口口声声说新闻是中立的。

〈长发的假面〉是一篇很有趣的侦探小说。但是,我觉得有趣的部分是故事里的那个人物:既传统的,又现代化的知识分子。4张大春调皮的性格反映在对人物的调侃戏弄上。比如在描绘他的一些心理的活动时:在小说开始时陷入尴尬的场面,接而感到羞耻而自辩的心理很带讽刺意味;后来猜测神秘女郎是谁的各种猜测很逗趣但也显示出人物卑微的心理;再后来搭上美丽艳遇时完全显露出色情男人的一面的心理。当然,小说的结局也遵循了侦探小说的原理,揭开神秘女郎的身份,让读者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取笑了主人公一番。

〈自莽林跃出〉是一篇模仿魔幻小说的短篇,里面充满了夸张,玩笑式的文字。比如有一只癞子狗显得很有人性,会微笑也会嘲笑。而这篇短篇最试验性的部分是小说中的第三人视角叙述者变成了故事中的第一人称人物。这种视角的转变是小说形式的玩弄:然而我隐约相信:这场雨是一个完整的象征:它象征着亚马桑河流域无所不在,也无孔不入的侵略本质——是的,亚麻桑和的侵略性已经强烈到摧毁人类记忆的地步。5而这段文字正是这篇短篇最前端的一部分文字。这种形式的玩弄,意义在于让读者在体会到小说里的人物好像是真实的同时,觉悟到小说只是一个作者创作的虚构世界,不要太轻易掉入写作者设下的文字陷阱。

〈如果林秀雄〉还是一篇游戏文字。写如果性,选择性:故事人物在不同的“如果”(命运)情况底下,或是作了不同的选择,故事的发展就会不一样。而张大春在向我们展示不同的故事情节发展时,都将脉络掌握得很清晰,很合逻辑,更可贵的是故事情节还非常离奇。

〈最后的先知〉则想模仿神话的语言。这种神话的语言结合的特色,即纯朴,简单,刚好结合了故事内容的特性,即原始人式的人类的愚质,天真。简言之,张大春试图用原始人的语言表达原始人的思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每一代人的名称都是一样的。

〈饥饿〉是众多篇中最写实的。我所谓的“写实”意思是说这篇短篇承载了作者想反映一个平凡小人物如何被媒体,市场玩弄在掌中的故事。这种对小人物的同情,就是许多写实主义作家所持有的。但是,既然出自张大春的笔下,也就富有了张大春特色的写实。它写实的同时,也带有夸张,奇幻的色彩。食量惊人,皮肤能由黑变白,最后肚皮爆炸都是不可能和匪夷所思的。

除了〈四喜忧国〉我是不太明白的之外,其他七篇可以说是各有各的花样的。所以,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是在感到娱乐性很重的同时觉得对张大春很敬佩的。它的娱乐性不是肤浅的,而是富哲学意义上的。只有既富孩童的童稚纯真的性情,又富有哲学涵养的小说家,才能写出这些既好玩又深刻的短篇小说。

张大春著,远流出版社出版,1994年5月16日二版七刷
1,〈附录一:80年代的宠儿——张大春〉,232页
2,85页
3,84页
4,51页
5,85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