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艺术》

dsc00563这本书收录了七篇文章,包括了访谈,论文和演讲稿,分别成型于1979年至1985年间。像作者所说的那样,虽然它们都独立成篇,但是构思其实是一致的。所以当初已经想到要将它们汇集在一起。整部《小说的艺术》有统一的思想贯穿着。我针对其中的5篇作摘要,因为其他两篇中的一篇评论一部具体的作品,基于我还没阅读过就省略了。剩余的最后一篇,是作者对一系列字或词的思考与定义,是比较哲学性的,所以也没有必要摘要了。

〈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小说是探索人类的生存的艺术。唐吉坷德是伟大的冒险家,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探索精神和在他精神里所包容的多重性。但,现代社会抛弃了这种多重性,而追求科技的,政治的,历史的单一性,同一性。于是,小说停止了,只剩下“历史终结之后的小说”,重复着已经被叙说的。卡夫卡描述出了这种情景:唐吉坷德进入了一个城堡,自由被专制权力所限制。能叙述出这种人类生存的可能性,是卡夫卡的伟大的现代性。现代艺术的前卫派信奉未来,但作者并不,因为他认为现代艺术是“存在的遗忘”,并没有照亮“生活世界”。他寄托于远古的塞万提斯的精神。


〈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作者不把自己的小说定义成“心理小说”,而是探索人类存在状态的小说。所有小说都通过创造人物关注自我之谜的。小说的历史早期,作者如卜迦丘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将人物从日常生活里分离开来,来显示人物的独特性。狄德罗却发现了人物在行动中不能认出自己,发现了行动的悖论式特性。理查森通过书信发现了人物的内心生活。这一发现后来被许多作家完善,直到最高峰普鲁斯特和乔伊斯。前者捕捉“失去的时间”。后者在捕捉“现在时刻”。但乔伊斯将人物分割成原子,将人物还原成人人相同,所以人物的自我又不能被把握了。这是自我把握的悖论式。这不是失败,而是伟大的发现:发现小说的局限性。卡夫卡开辟了新的方向。“在一个外在决定性具有如此毁灭性力量,以至于人的内在动机已经完全无足轻重的世界里,人的可能性还能是些什么?”1昆德拉认为自己的小说是延续卡夫卡的探索的:世界已经失去区域性,成为一个整体,个人无法逃避。透过人物,他探讨人的生存状态。昆德拉也否认自己的小说是在阐述哲学。他也没有遵循传统的小说写法,去描绘人物的心理写实状态,即没有人物背景,模样,家庭等。他的小说会涉及历史,不是因为要作为“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小说”,而是“人类存在的历史范畴的小说”。他觉得只要了解欧洲历史就能了解他的小说的背景,而不是捷克的国别历史,因为欧洲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作者阐述了他的名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意义: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实现了许多奇迹之后,这个“主人和所有者”突然意识到他并不拥有任何东西,而且既非大自然的主人(大自然逐渐撤离地球),也非历史的主人(他把握不了历史),也非他自己的主人(他被灵魂中那些非理性力量引导着)。可是,既然上帝走了,既然人也不再是主人,那么谁是主人?地球没有任何主人的状况下在虚空中前进。这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2作者也把人类面临的这种困境称为所谓的”终极悖论“。最后,作者补充:小说在阐述历史的可能性,即使现实历史并非如此,这种可能性的阐述也是有价值的。

〈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的谈话〉:“所有伟大的作品(而且正因其伟大)都有未完成的一面。布洛赫德作品的未完成的一面让我们理解种种必要性:一,一种彻底的简洁的新艺术(可以包容现代世界中的复杂性,而不失去结构上的清晰性);二,一种小说对位法的新艺术(可以将哲学,叙述和梦幻联成同一种音乐);三,一种小说特有的随笔艺术(也就是说并不企图带来一种必然的天条,而仍然是假设性的,游戏式的,或者是讽刺式的)。”3
一,所谓的简洁:使小说技巧带来的机械性的一面,摆脱小说的长篇废话,让它更浓缩。
二,小说对位法必要条件:各条线索的平等性,整体不可分性。多种叙述之一的梦幻叙述是一种摆脱理性控制,脱离真实性的要求,进入理性思考无法进入的景象之中。4
三,小说中没有哲学家式的思考。即使是一些哲学随笔也只是一些思考练习,一种游戏。而且思考是跟小说人物联系在一起的。
昆德拉也说明了自己是在两个层次上建构小说的:表面的小说故事层面上,表面低下的各个主题的探索。主题是不可以间断的,但是小说故事可以。如果叙述脱离了主题,就会让小说变得平淡。但是,如果小说故事间断就意味着离题,意味离开小说故事,直接阐述主题。主题是对存在的一种探询。
昆德拉将音乐艺术引入小说结构:音乐的情绪表述和节奏,比如柔板,中速,极快等。

〈那后边的某个地方〉:

诗人没有创造出诗
诗在那后边的某个地方
很久以来它就在那里
诗人只是将它发现            ——扬。斯卡采尔
作者用卡夫卡作为探讨对象并阐述这首诗。卡夫卡的《城堡》里的人物和环境在捷克可以找到真实的例子。他小说里的专制,对人的隐私的侵犯,甚至被侵犯的孤独,是一种人类生存的可能性。他将人类的境遇说了出来,通过小说。他发现了人类一种生存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所以人人称他为预言家。昆德拉觉得如果诗人“介入”真理,就是放弃了诗人的天职。所以,诗人是发现而不发明。

〈耶路撒冷演讲:小说与欧洲〉:小说诞生于幽默精神,哲学诞生于理论精神。“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没听过上帝的笑声的人,坚信真理是清晰的,认为所有人都必须想同样的事。小说艺术是跟这种精神相违背的。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信仰理性万能。昆德拉觉得错了。“诗性并非在行动之中,而在行动停止之处;在因与果之间的桥梁被打断之处,在思想于一种温柔,闲适的自由中漫游之处。”5劳伦斯。斯特恩的《项狄传》就是一种现实形式游戏的小说。十九世纪黑格尔确信自己把握到了普遍历史的精神本质,但昆觉得福楼拜发现愚蠢才是最伟大的发现。愚蠢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现代性而减弱,但一起进步。愚蠢意味着“固有观念的无思想性”。20世纪,赫尔曼。布洛赫谈到了“媚俗”。大众传播的美学就是一种媚俗美学。昆德拉的结论是:“不会笑,没有幽秘感的人,固有观念的无思想性,媚俗:这是与艺术为敌的一只三头怪兽。”6他呼吁欧洲过去已失去的梦想。欧洲文化受到的威胁是:“它珍贵的东西受到了威胁,它对个体的尊重,对个体独创的思想以及对个体拥有不可侵犯的私生活的尊重。这个贵重的东西存在于小说的智慧当中。”7

昆德拉对小说的看重在于他认为小说是一种能探索人类生存状态的艺术。他对笛卡尔以后的理性至上主义和科学科技的发展并不带乐观态度,因为他认为小说在那之后已经死亡了。所以,他召唤古代小说的探索精神。虽然谈的是小说的精神与形式问题,但是它们跟人类的生存状态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如果我们将米兰昆德拉看成是一个关心人类命运的小说家,一点也不为过,即使我们对他的哲学思考,理论根据不认同。

米兰昆德拉著,董强译,译文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第1次印刷
1,33页
2,52页
3,89页
4,101页
5,203页
6,206页
7,207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