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这篇观后感有点难度。因为,我对自己把现场观赏的戏剧感受用文字重述的能力不是很有把握。不过,没有人说评论文字就是现场演出的重复。所以,我就尽力讲讲自己的观后感好了。
我是因为对贝克特感兴趣,才出席了这场新纪元的对外公演。演员,舞监,制作执行,灯光设计,布景道具设计和造型设计都是新纪元戏剧与影像系的同学或者毕业生包办。另外,导演是罗国文,影像设计时区秀诒,原创音乐音效是黄楚原。这三个人物很重要,也正是他们让这场演出的水准提高不少。
我在中学时期,参加戏剧活动时,就对贝克特的大名有所听闻。戏剧老师在向我们叙述《等待果陀》时,我就已经对所谓的“荒诞剧”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决定去观赏这场演出时,在网上搜寻了“贝克特”,才发现了原来他获得了196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至于,什么是“荒诞剧”,我在大学期间接触了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才弄懂了。我的这些知识背景让我在观赏《短打贝克特》更容易投入表演。我想,没有接触过试验剧场的观众一定无法了解到底《短打贝克特》里的六部剧是什么含意。
简单的说,荒诞剧要讲的就是人类处在世界上,感到孤独,困惑与焦虑。个人与个人之间不是热情的沟通,而是冰冷,冷漠的隔离感。荒诞剧就是把人类的这种窘境和个人的黑暗面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形式上,荒诞剧背叛了传统剧。它没有传统的故事情节的模式;没有写实主义的再现现实;对白,布景,灯光,道具,音响都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戏剧的格式。了解了这点,就能够明白荒诞剧其实是用新的形式,表达新的思想。但,归根结底,它还是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的一种表现与关怀而已。
《短打贝克特》由六部短剧组成。即使我是认识荒诞剧的,还是无法真正明白六部剧的所有含义。我常常在观赏以后,想要读一读原剧本。尤其《呼吸》这部剧,非常难懂。我感受到那吵躁的音响,抽象的影像和简短混乱的字幕呈现在一起是一种形式上的玩弄。但是,我真有冲动想要读一读原著,好弥补我来不及阅读的字幕,和还体会得不再完整的影像和音响。我想,这部剧的意义就在于形式上的创新。《短打贝克特》的导演,影像设计和音乐效果合作呈现的这部剧可以说是成功的。
接着,我想谈谈《俄亥俄即兴》。我完全不明白这部剧。不过,当灯光亮起来时,我感到震惊。因为舞台被扩大了(之前两部剧空间比较小),而一张桌子,两张椅子和两个演员加长的脚, 让他们看起来特别沉重而庄严。道具在这里是应该被赞许的。不过,到底不断敲打桌面是什么意味呢?我搞不懂。
接下来让我一起讲讲《无言剧II》,《来去》和《灾难》。它们都有同样的主题,即人类处在荒诞的世界中。《无言剧II》让两个带着面具的演员表演穿衣服。一个总是玩弄手指,向上帝祈祷;另一个总是拿出陀表来看时间。他们拥有同样的一个动作,即用食指搔头。两人总是在考虑:“接下来可以干点什么?”似乎他们并不拥有生命,而是时间主宰了他们。《来去》是一部简单的剧。就三个女人,表面上总是面带笑容,装成很和善很客气的样子。其实,私底下,三个人在对方背后都打对方的小报告。演员的表演带有一种特定的格式,让观众就觉得他们在演戏,所以让人感觉特别冰冷。《灾难》比较不同于前面两部,是比较真实的表演。可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具道具,被摆布着。我想,他们在暗示,这就是一部戏剧的产生过程。贝克特拿自己开玩笑了。人在舞台上,就是一具道具,导演只考虑戏剧效果和观众反应。
最后,剩下这部《戏》。观赏当中,我就想要拿剧本来看看。因为三个人的对白常常是凌乱的意识流手法。自始至终,我都不知道其实三个人之间有没有关系。或许有,或许没有。我只知道,这部剧谈的是婚外情或者第三者介入一段感情。不过,这部剧的视觉效果很棒。它让我想起电影《异形》,一粒粒的外星人巨蛋。这部剧给我的感觉因此很科幻。或许,未来的人类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灯光和音响的也是让人感觉非常诡异和奇幻的。贝克特或许想出了这么一个构思。但是,是新纪元戏剧与影像系的同学和其他专业人士将贝克特的构思得以具体地呈现在我眼前。而且,他们的呈现可以说是一次再创造。所以,我为他们鼓掌。
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戏剧已经被冷落了。大家都到电影院去观赏感官刺激的电影,而不愿观赏真人表演的戏剧。更何况,这种艺术性意味极浓的戏剧,更无人问津了。所以,我很感谢还是有机会观赏到这场《短打贝克特》。 它让我体验了一次高水准的荒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