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墨水的下游》——阅读,创作和评论的贯通

这是一本纯评论集。所以,文笔不应该是重点。但是,我发觉,读者在读这些严肃的文章时仍然可以很轻松,其实跟作者的散文功底很有关系。他自己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说:自己写起知性散文来,不仅注意要言之有物,更知道要讲究节奏与布局。。。1

在〈后记〉里,有这么一段文字是余光中总结自己的评论文章:在精神上,却像是探险的船长在写航海日志,不是海洋学家在发表研究报告。我宁可去问鸟,而非问观鸟专家。2当然,我认为海洋学家对海洋的认识未必比船长来得浅。对于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家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未必就比不上作家本身。但是,对于余光中来说,他身为诗人和散文家的经验,确实增进了他评论文学的深度。可是,谁又能否认,或许他作为评论者的身份反而也促进了他创作上的高度呢?我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补互进的。

文集里的这篇〈论的的不休〉就让我获益不浅。余光中就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创作经验的结合,在理论上提出了现代汉语中“的”的用法不应泛滥。这种结论,来自于作者的实际经验;相反地,也进一步指导了作者的创作风格。

除了创作,余光中还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在〈作者,学者,译者〉里,余光中说:读一本书最彻底的办法,就是翻译。3阅读的经验直接影响创作的好坏。所以,余光中在散文上的成就,一定直接得益于翻译工作。

同时兼任作家,学者和翻译家的身份,余光中肯定忙得不亦乐乎了。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像他一样成功。我想,除了因为个人意志的因素外,也在于个人的领悟力上。余光中能够贯通各个身份的特性,应该就在于他本身拥有一个通才的天资和素质。

 

余光中著,(台)九歌出版,1998年10月28日初版,1999年2月10日初版2 印

1,22页

2,279页

3,33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