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美丽的尸体

川端康成的文字真适合写雪景。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他特有的冷冽的文字风格真让人觉得冷得彻骨。非常精简又凝练的文字,常常会像寒风一样突然迎面吹来,让人全身一震,精神抖擞。比如这两句:那儿的灯火冷得铿然作响,闪烁如碎花。1杉树林阒然无声仿佛寂静变成了冷水滴要落下来一般。2

川端康成的文字也真适合写日本人。又为什么?因为他简洁而利落的文字风格正是表现日本人含蓄内敛的独特情感的最好媒介。所有的人物并不是直露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或者感受的。读者必须在非常委婉的动作或者表情中去自己捉摸。比如对白里有一段:岛村称赞驹子是个好女人,驹子却误解了,认为他在嘲笑自己。这种细腻的,敏感的感受,如果不细心地体会,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川端康成的美学理念也适合写《雪国》。再问为什么?我所谓的美学理念,其实是一种带着虚幻的,空灵的,淡淡忧伤的美感。像火车上的镜子里的映像的描写,真的太优美了:镜底,黄昏景色流动不息,换言之,投映的事物与显映的镜子,像电影上的重叠镜头一样闪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关联。人物是透明的虚幻,风景是薄暮中朦胧的流动形象,两者融合为一,描绘出此世所无的象征世界。尤其,野山的灯火在姑娘的脸靥中央点燃的时候,岛村不禁为那难以形容的美心颤神栗。3可见,美丽的映像美得让人心颤神栗,可是它还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其实这种美学理念贯穿着正本小说。在驹子谈论自己阅读的书籍时,含有一种类似无欲乞丐的悲凄神韵。4像岛村对舞蹈艺术的认识一样。他们对自己的人生都没有把握,没有踏实的希望和憧憬。岛村常常在脑海里评判驹子:白费力气。岛村和驹子内心都有很深的虚无感。

以下这段文字,最能表达出作者那种虚无的美学理念,也是整部小说的核心思想:有些蛾,看来仿佛一直停留在窗户的铁丝网上,却原来已经死去,宛如枯叶,飘落下来;有的从墙上落下。拿起来一看,为什么会长得这么美丽?5那些蛾,看起来就那么美丽,但原来美丽的是已经死去的尸体。

虽然我前面说,川端康成的文字就适合写《雪国》,但是,这是不是说作者幸运地找对了题材,才写出了一本好小说?当然不是。相反的,是川端康成成就了《雪国》。是他,让一个以雪为背景,以舞技为对象,以空灵为气氛,以虚无为美学,然后将一切结合成了一本杰出的《雪国》。一切元素,最终需要一个作家,来统合。

川端康成著,李永炽译,锦绣出版,1999年12月出版

1,29页

2,84页

3,4页

4,27页

5,94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