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 电影/理论讨论 (8)
- 电影/电影知识 (10)
- 电影/美英电影 (66)
- 电影/观后感想 (163)
- 电影/连续剧 (9)
- 电影/南美电影 (2)
- 电影/卡通类型 (11)
- 电影/大马电影 (3)
- 电影/情节摘要 (242)
- 电影/日韩电影 (11)
- 电影/欧洲电影 (13)
- 电影/歌舞电影 (5)
- 电影/中文电影 (24)
- 电影/中东电影 (1)
- 通告 (6)
- 阅读/电影剧本 (3)
- 阅读/网络课程 (9)
- 阅读/阅读笔记 (642)
- 表演/现场演出 (5)
- Uncategorized (19)
- 写作/生活随感 (21)
- 写作/生活小抒情 (182)
- 写作/老之将至(专栏) (35)
- 写作/偶发小胡思 (43)
- 写作/文学创作 (80)
- 写作/旅游小记录 (72)
- 写作/游戏小虚构 (28)
Archives
Blogroll
Category Archives: 写作/旅游小记录
之〈无nasi lemak不欢?〉
好多年了,我常常带爸妈去吃不一样的东西。带他们吃比萨时,发现他们不爱奶酪,就从此避开了意大利餐和西餐汉堡。带他们吃西班牙烩饭,发现他们嫌贵,就从此不敢到高级饭馆去。带他们吃中式点心,妈妈嫌肉太多蔬菜不足,就从此不提这精致但昂贵的餐点。带他们吃中西合拼自助餐,爸爸嫌控制不了吃太多肚子闹问题,就从此打消了无限量吃喝的方式。总之,我发现,爸妈对不同于他们一般吃习惯的食物,适应度还是蛮低的。吃了觉得合胃口,可是价格昂贵,他们不接受。吃了觉得不合胃口,价格也昂贵,他们更是怨声连连。逐渐的,我也不带他们尝试新玩意了。要一起出外吃,最保险的,就是吃中餐,而且是价格中档的中餐厅。 这次旅游,我早早就调查了每个地点的中餐厅。但是,我自己还是希望能吃到一些当地的特色美食。将就了一下,午餐时中餐,晚餐就马来餐。或者,倒过来(可惜,恰逢斋戒月,只能吃到马来晚餐)。 在林明时,当然只能吃中餐。第一天晚餐,难吃死了。幸亏,第二天在巴刹吃了便宜又好吃的山水豆腐。 离开林明后,找不到爸爸要求的nasi lemak,我们在Chukai的一家kopitiam吃午餐。尝到了特色的laksa(是asam laksa 和curry laksa的综合),而且四个人才吃了不到rm30,大家都非常开心。重点是,爸爸吃到了nasi lemak。 抵达瓜拉登家楼当天,晚餐在唐人街吃了中餐,rm80,爸爸似乎很满意。第二天中午,还是在唐人街,吃了特色娘惹餐(nasi kerabu),rm40,妈妈很满意。 在哥打巴鲁郊外的度假村时,打听了一下,到市中心去还要四十五分钟。于是,我们计划就在度假村附近,15分钟以外的一个开斋市集 吃马来当地小吃。我一直盼望着keropok lekor。当点傍晚,下了一场小雨。等雨停,已经是7点了。磨蹭了一下,7点半,我们才驾车找市集去。一路上,我们看见零落的马来档口或者小餐厅都坐满了人。爸爸一直说:“找不到市集, 就回来这里吃。”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来到了市集。可是。。。 “为什么黑黑的?” “停电吧。” “他们才开始在摆档。可能迟一点才开灯?” “还有很多档口还空着。市集还没开始呢。” 商量了一下,大家决定不等了。万一真是停电,要饿着肚子等多久啊? 于是,我们再绕远一点,找了一家马来餐厅, 点了个三人套餐,吃了rm75。大家吃得不算满意,也不算不满意。算是把肚子填满了。 后来,反正回程会经过,我提议再绕进市集看一看。结果,刚刚还有一些人, 现在已经水静河飞了。原来。。。 “不是停电,是已经结束了!” “我们来晚了。” “哈哈。。。” 就这样,我们错过了。 隔天,在哥打巴鲁市吃了中餐。而这天的晚餐,有三个选择。一是在酒店里的餐厅吃,可是网评说既贵又难吃。二是到小镇去吃中餐,可是距离酒店还要四十分钟路程。三是在抵达前的路上打包,将就一下吃凉掉的晚餐。两点左右,在路上,我们已经看到马来档口开始在卖食物。当白烟袅袅升起时,我们看见一排排的烤鸡挂在火炭上。我当即喊出:“吃烤鸡当晚餐!” 到了酒店,已经是五点半了。冲了凉,我和老公到爸妈房间去,准备吃晚餐。妈妈却把五十块的纸币递到我面前说:“爸爸叫你下楼去餐厅给他买一份nasi lemak。” 我忍俊不禁,捧腹大笑。除了笑爸爸的“特殊饮食癖好”之外;其实,更多的是惊讶于自己没有觉得厌烦,竟然还能够以幽默的方式化解了这个尴尬的场面。妈妈和老公也随着我哈哈哈。。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Leave a comment
之〈猜测的过程〉
我以为,爸妈旅游时,在便宜与舒适之间,他们会选择前者。 我以为,爸妈旅游时,吃一点苦当体验生活,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欢迎之至。 我以为,我了解爸妈,掌握了他们的品味与口味。 结果。。。 这趟东海岸自驾游是我提议的。所有的行程与住宿都是我安排下订的。我猜想,爸妈不会舍得花钱住豪华的酒店。所以,在选择住宿时,一直注意价格不过高。为了省钱,尽量下订四人房。 第一天在林明是民宿, 第三天是海边度假村, 第四天是湖边酒店。 那,第二天呢? 是价格非常便宜(一间房rm35),背包客极力推荐的河边民宿。问题是,这些民宿是马来甘榜式的木板屋,没有冷气供应, 厕所浴室和厨房都是公用的。它备受好评是因为环境非常幽静,并且能够体验当地马来同胞的朴素生活。 出发前,我一再向大家报告了情况。没有人提出异议。因此,我自己是蛮期待的。 我们按照gps的导航,好不容易才通过狭小的乡间小路,找到了大概地点。我打电话给负责人,他骑着脚车来迎接我们。他带着我们,通过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小木门,进入了他的民宿。 我一踏进去,就非常惊喜。脚下踩着木板桥,走道上摆满了各种花卉盆栽,一间间的小木屋整齐有致地沿着河边排开。宛若一个世外桃园啊! 他带我们到一间最宽敞的木屋,分成两层楼,每层有张双人床,跟一个小住家一样。可是,双人床上挂着蚊帐,暗示蚊子的必定到访。木屋大门外有个小阳台,面对着登家楼河。当时,一艘小游艇停靠在面前。民宿老板说,那是他的顾客的游艇。他们乘小游艇从澳洲一直来到了这里。我顿时目瞪口呆。 我一直沉醉在自己的愉悦当中,竟没有发现爸妈的脸色。反倒是民宿老板说话了:“我明白老人家不喜欢这样的度假。”我这才警觉到了爸爸的眉头蹙得紧紧的。他问我,这里给了订金吗?我摇头。爸爸就直接说:“走!找其他地方去。”什么?我内心非常诧异与不解。 结果,跟民宿老板道了歉,我们回到车上去。我叫老公上tripadvisor去找最好的酒店(既然不要简陋,就住最昂贵的吧),要爸爸等一等。可是爸爸似乎急着离开这地方,大口气地说,随便到市区去绕一圈,一定能找像样的酒店。我心想,既然这么随意,就不用gps了,你就随便驾,随便找吧。拐出了甘榜,来到大路,他又觉得茫然起来,叫老公导航到唐人街去。老公说,怎么会有唐人街的导航?这时,虽然我幸灾乐祸,但还是把我早已经调查到的唐人街餐厅的路名告诉了老公:JalanKampong Cina。 对,我是生气了。但是,我压抑住了。 早在网上跳查资料和安排行程时,我就察觉到了自己的满心期待。我知道,如果这份期待遇到了阻扰,会转变成失望,然后一不小心就会爆发。于是,我告诉自己,如果旅程中,遇上了不如我预测或者期盼的状况时,我要有对策。我的对策就是:以爸妈意愿为主,以退让为首要原则。只要我能坚持这对策,我就不会爆发了。我清楚,一旦情绪不受控制地演变成冲突时,接下来的旅程将会严重受影响。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Leave a comment
之〈巴闭一时〉
第一天,旅程开始不久,车子进入了不同州属,电台频率不一样了。爸爸随意调频率,只想找到一个中文电台,结果调到了最保守的Ai fm。可是,这一差错竟然开启了一次另类的异空行旅。 隔天周日是父亲节。天台以父亲节为主题,播放了40,50年代的老歌。陌生的歌曲,陌生的歌者,让我和老公置身于一个梦幻而不真实的空间。爸妈却一直惊呼:“这是林黛和严俊合唱的。一个是影后,一个是影帝。那时最红的两个人。。是周旋的《四季歌》。周旋命最苦了。艺术家的悲剧。。。《可怜的爸爸妈妈》哦,白虹唱的:哪一天回家看爸爸,哪一天回家看妈妈。爸爸妈妈人已老,种田呀还靠了他。。。” 爸妈意外地找到了一把钥匙,敲开了回忆的锁头,边诉说当年边跟随歌词哼唱。那个时代的录影技术,带有沙沙音,像隔了一层纱。那个时代的唱歌技巧与风格,对我和老公来说,那么缥缈,甚至于虚幻。我们俩掉入了一个异度空间。是爸妈载着我们,向遥远的过往驶去。 直到我们抵达林明的矿场隧道时,他们听说门票要rm12一个人,宁愿留在车上听听歌,让我们独自去。 我们刚离开了听觉的异域行旅,却直接踏入了一次真实的异空体验。 这个世界上最长的矿场隧道(分成十多条系统),总长比吉隆坡到关丹之间的距离还远。现在开放的隧道只是一小部分。同时,隧道墙上也贴上了许多资料讯息。资料对矿场公司只有褒赞。虽然提到了矿工的工作难度与危险性,却没有敢把牺牲的数目列出来。 后来,民宿老板说,他童年时代(50,60年代),林明是个“巴闭”的繁荣城市。到处都是红毛白皮肤的鬼佬。主要的两条街是当时最繁华的地区。到了周日,商店才开放给本地人,让居民也可以买到朱古力这样的洋货。 第二天早晨,我们随处逛时,发现了这栋建筑物:雇员俱乐部。中文标题没什么特别。看一看英文标题:Asian Employees’ Recreation Room,就透露了当时分成洋人和亚洲人(本地人)的情况。 古老放映院的招牌,除了显示出当时人们的娱乐项目,也让人遐想当年这时尚玩艺带来的辉煌。 林明这曾经辉煌一时的城市,现在只能算是小镇了。那曾经集兴旺景象于一身的两条主街,现在看起来只是残破的门窗,老旧的木板墙和单薄的锌片屋盖。 这个没落的小镇,目前依靠的是旅游业。尤其在周末,小镇才稍微热闹一些。像著名的烧肉,也只在周六傍晚和周日早晨才有供应。我也是特意选择周六来,为了让爸妈尝到那柴烧烧肉。不过,等了三刻钟,这烧肉却让我们失望。 我想,人为的景点(旅游美食),不像天然的景点一样可靠。林明山,还是没有辜负我们的美好期盼。 我和老公六点摸黑从山脚出发。一路上都有梯级,手电筒照向前方,我们沿着向上爬就对了。半小时后,竟然就抵达了山顶。等了半小时,人潮开始多了,天空才微微红晕起来。我觉得这风景也没什么特别,于是建议在人潮拍完照下山之前,我们先行一步。 为了避开人潮,我们确实获得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幽静。 下山的西面景色其实比看日出的东面景色要迷人。林明镇在云层低下若隐若现。远处的高山成了稳重的靠背,林明河委婉的臂弯拥着小镇。 我真喜欢林明。这个小镇,有历史底蕴,有自然资源。我希望她继续保有这片不同于外面世界的纯净与安宁。那些矗立在大街中央的大树,自信自豪地竖着。她们似乎在遥望过去的沧桑,在俯瞰外面世界的先进,而承诺未来依旧守候林明这份闲然悠然。 我真心希望,以后,我还能喜欢这个小地方。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Leave a comment
之〈半路上shopping〉
妈妈出门,最关心的就是饮食中不缺蔬果(关系到她的肠胃)。自驾很方便,所以她会自备苹果,梨子,香蕉等等的水果。然后,就在旅途中拿出刀子,削皮,切块,分给后座的我们,和喂正在驾车的爸爸吃。 而我们五日中,每天大概在路途上4个小时,几乎天天都会停下车来,让她去买水果。 从吉隆坡出发去林明中途,爸爸早已经说好要在Karak停下吃榴莲。我们这一趟旅程就以这一餐榴莲作为开端。我担心爸爸糖尿病, 说只吃两粒就好。于是,我们四人分吃了一粒musang king和一粒 D24,一共吃了十一颗。Rm75除以11,一颗几乎rm7。 第三天从Kuala Terengganu去 Kota Bharu途中,我们在一个水果摊停下。妈妈买了一粒8kg的大西瓜和4kg的mangga。我们在摊口地上看见许多腐烂的蜜瓜,知道那是卖不出去的。马来妇人说蜜瓜太熟了不能切,但可以搅成果汁喝,给了三小粒妈妈,说不收钱。免费拿,妈妈当然没有错过。结果,这三粒熟透的小蜜瓜,在车后箱里继续发酵,流出了浓汁,弄湿了大家的行李。 第四天在Kota Bharu,爸爸因为血糖低在车里休息,我和老公到河边走走。回来时,车上多了三大粒芒果和一大袋山竹。我说:“还有半粒的西瓜还没吃完呢!”妈妈挥一挥手,表示没问题,似乎水果再多也杀得下。 最后一天,从Gerik去Kampar的途中,我们又停下了。是第二次买榴莲。这次,是个马来老伯驾着一辆摩多车,卖kampung榴莲。爸妈开心地选了六粒,吃了一些,剩余的都打包。这一次,六粒才rm30。妈妈边吃边说:“好像猫山王哦!”我想,味道是不是顶级还是其次,价格才是让她乐开怀了。 另外,也是最后一天,妈妈也在路边摊买了一大把的丑豆。这我是知道价格的。我们那里,三根就要卖rm10了。妈妈这至少30根以上才付了rm20。她就在回家的路上,剥起丑豆来,一点也不浪费时间。 有一次我和老公撇开了爸妈时,他对我说:“你爸妈不喜欢看古迹或者文物的啦。他们旅游只喜欢shopping。” 我心想,我们一直没有踏进购物商场半步,连半件衣裙都没看见,就疑惑地问:“哪有shopping?” “一路上买个不停,不是吗?” 我顿然明白,笑笑说:“也对哦。她买水果时最高兴了。”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Leave a comment
《东海岸自驾体验》之〈自驾不好玩时〉
自驾应该很好玩,想去哪里就哪里,想要停下便停下,不是吗? 第一天,抵达林明以后,我们就按照gps的指示,找我们的民宿。爸爸驾着豪华却笨重的Camry,拐进了小路。Gps说,应该再拐进一条倾斜向上的更小的路。妈妈, 我和老公都提出异议。爸爸却说:“没问题!”谁知道,大车缓缓向上驶,来到了小路的尽头,竟然是一间燕屋。 Gps说,目的地就在燕屋后面。问题是,gps不知道,这条原本能通的路,现在被燕屋挡住了。我们停在燕屋的大闸门前,进退不能。大家下车,指挥爸爸在狭小的空间把车倒回头。可是,笨重的大车一下右后轮悬空,一下车前灯撞树杆。我们吓得大呼小叫。紧急的一刻,我发现大闸门的锁头竟然没扣上。于是,我推开大闸门,让爸爸把车驾进燕屋的前院,才把大车倒了过来。自驾应该很写意,可是遇上了车子也不能去的地方,依然不知回头时,就很心惊胆战了。 按照计划,第二天,从林明出发,我们先去Kuantan郊外的一个瀑布,接着到Cherating海龟保护区,再去Cukai吃午餐。可是,大家都兴致恹恹。原定计划只好做出调整。妈妈更提议,我们打包好食物,到海边去野餐。但是,爸爸却想要吃nasi lemak。不巧,我们碰上了斋戒月,马来档口都在午饭以后才开始。于是,我们10点从林明出发,一路注意路边的情况,希望能找到勤劳的马来人做生意。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确实没有生意,所以我们一路上都碰不上卖食物的档口。最终,我提议到原定计划的Cukai的kopitiam吃午餐,应该有nasi lemak。自驾应该很自在,可是遇上了不同的要求,加上客观环境的不可逆转时,还是蛮费心费力的。 第四天,我们从海边度假村出发,驾了40分钟左右,去Kota Bharu走走。爸妈对皇宫没有兴趣,就说在车里等我们。我也觉得不用客气,就跟老公下车去了。大概半小时后,我们也差不多逛完时,妈妈来电了:“你们好了没?爸爸肚子饿了。”我调查好的华人餐厅就在附近。没有很费劲,就找到了。大家点了各自的面食或者炒饭。爸爸吃不到半碗馃条汤,就说没胃口了。再过一会儿,爸爸竟然要求我或者老公驾车。我和老公面面相觑。不行啊。这大笨车,我们俩都没有把握驾驭得了。原来爸爸肚子饿没有及时进食,血糖低了,头晕,需要睡一会儿。我和老公互相推责任,最后爸爸说让他在车里睡一下,就行了,能继续驾车。妈妈陪着爸爸回到车上去。我和老公到河边去走走。最终,爸爸休息好以后,果真就生猛了。我们继续上路,越过东西大道,到Lake Temenggor。自驾应该很轻松,可是遇上了司机(唯一的)出状况时,所有的人就同时被困了。 当然,大部分时候,自驾还是很好玩的。比如说,看见路边卖东西,只要喊一声“停!”,就能下车去shopping了。。。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Leave a comment
吉隆坡短游
上个星期,我跟老公来了一次半天吉隆坡短游。出行前,期待并不大。以至于,连带上相机的欲望都没有。很矛盾吧?既然兴致那么浅,为何花这时间与精力呢?如果说仍然希望有惊喜,却又不投注一些美好与期盼?就是没有把这问题考虑清楚,所以接受到了教训。可是,教训换一个姿态,变成了收获。收获附带的,还是遗憾。但是,遗憾是苦味的美丽。 我们九点钟出发,乘巴士下坡。第一个目的地是一家坡底咖啡馆吃brunch。我们在Masjid Jamek下了车,用手机gps一找,就找到了。自从从太平回来,我对建筑物更敏感了。这一带,我在上中学时,常常经过。已经超过十五年没来了。旧地重游,我发现,这里的旧店屋,单行道马路,小径,透出古旧的风味。许多店屋被粉刷后,变成了旅馆,或者咖啡店。老式的茶餐厅,印度店,杂货店等等也还存在。这样的地方,得靠双脚,才能走出味道来。换成驾车,堵在车龙中,也挤不出闲情来看一看。 有几条街,被改为步行街和小广场,车辆不能进入。沿河地带被封起来,在装修。我非常期待,希望下次来时,能够有宽敞的小道,沿着gombak河和kelang河步行,观赏对岸的古老回教堂。那些英殖民时代的建筑,就在后面,能够一直走过去,多好啊。令我更欣喜的是,小广场上立了一个碑,写上叶亚来对这座城市的贡献。不是因为民族因素,我是为政府能够尊重历史而开心。 在LOKL coffee Co吃了一顿满意的早餐后,我们继续上路。下一站是Bukit Nanas。 我和老公都大概知道在哪里,所以就凭感觉走起来。我想,沿着Jalan Ampang走就对了。来到一个岔路时,我抬头看见了一栋非常有特色的红色建筑。我想,先脱轨,看看别的东西吧。于是,我说:“我们上去!”沿着梯级,我们来到St. John’s International School。当我想回到既定的轨道时,我决定拿出手机找路线。一查,我们竟然走对了。真是一个惊喜!一个随意随性的脱轨,竟然把我们带到了对的轨道上。如果按照原本的路线,我们反而要走冤枉路了。 出行前,把路线,目的地都调查清楚,肯定会带来更多的收获。盲目地跟着感觉走,会错过许多资讯。可是,有了一个总蓝图,出游时其实可以来一些小脱轨和小任性。毕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在掌握中。而一些小意外,或许会变成小惊喜。这次小出游,给我的最大体会就是这点。 Bukit Nanas没有太大意思。只是有几段蛮长的吊桥,走起来比较好玩。吊桥下正在维修,所以森林保护区看起来邋邋遢遢的。但是,第二个惊喜这时出现了。来到保护区的尾端,竟然就接上了我们的第三个目的地——KL Tower。 付了rm150,我们乘上电梯,到塔的最高层去。当眼前就是吉隆坡的鸟瞰景色时,我的第一印象是:“为何烟霾这么浓?”接着,我和老公花了一个小时,慢慢地研究眼前的吉隆坡。“Jalan Kuching 以外的地段都保持绿地,是为了皇宫的风水吗?”“Bukit Bintang三角地带边上就是Kampung Baru了,悬殊真大。”“大部分的地带还不是高楼大厦噢,比不上大都市如东京纽约。”瞭望台上还装有望远镜,免费让人看。那放大倍数真让人吃惊。遥远的行人,高楼上的窗口,车龙里的车牌都清晰地呈现。老公调皮地说:“让我们偷窥人冲凉。”我轻拍了他一下,觉得还是找一找妈妈的家比较有趣。可惜,因为烟霾的关系,远一点的地带都呈朦胧一片。我有心疼的感觉。美好原本垂手可得,却被抛到千里之外。 享受完了昂贵的鸟瞰视野,我们回到地平线来。这时,天空飘起小雨。我们坐在巴士站里,稍歇一会儿。我抬头一看,崇高雄壮的塔就在我上方。我想,如果我有相机,这一定要拍下。是的,这就是遗憾。下次再来吗?我想没这必要。或许还会再来的吧?但,也跟这次不一样了。 我在吉隆坡出生,长大;40年来可以说从来没有离开过。即使有,也只是短暂的离别。我总是回来。有些地区,我看着她的发展蜕变;有的地区,我目睹她的停滞没落。也有些属于这座城市的新角落,对我来说那么遥远,生疏。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是熟悉这座城市的。我想,就是这份自信,让我无法用一个旅者的眼光看待她。 十五年前,我每次回家,都必须左顾右盼后越过繁忙的车龙摩多流,接着在大太阳底下在狭小的曲巷穿行,我总是行色匆匆路过各种旧店铺。当时的我,从来没有想过,多年后,我会觉得这里是值得缓缓徜徉,细细品味的。因为,当时,我脑里是学校,搭车,回家。 今天,我懂了,我必须带上一个旅行的自己。而这个自己,身上有相机,有各种准备功夫(地图,目的地资料),有水有毛巾,还有审美的眼睛,体验的心灵和冒险的胸襟。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Leave a comment
之〈 满载而归〉
自小,我就很喜欢,也一直想办法接近老师。上小学时,曾经要大人载我到老师家去。最终没有找对门,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老师住哪里(只是一场乌龙)。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好笑。直到上了大学,到老师家的愿望才实现,因为教授家都在校园附近,所以我总是大胆上门拜访。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我离开了校园后,喜欢以书信与老师保持联系。中学时期的,大学时期的好多老师,我都在离校后,都执笔给他们写信。可是,这种热情总不能持久。因为,老师们总是没有回信。单方面的述说,没有交流,很快就让兴致冷却。可是,这位老师不同。 这次离开了太平,我们到金宝去拜访这位老师。他现在是拉曼大学中文系的副院长。说起来,这些年,我们在同样的大学修硕士,当过同学;我们在同一所中学教过书,当过同事。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缘分,让我们一直断断续续地维系着。而这次见面,老师说:“这是我最资深的学生。有二十年了。”没错,在我心中,我跟他还停留在二十年前,他教我华文,改我作文的中学师生关系上。 老师的家非常有个人品味。所有墙上都挂上中国书画,民间画像,艺术照片。书橱里,桌面上摆着雕像,小泥塑,印章,折纸等等。老师还兴致勃勃把我带上他家独有的阁楼,名叫“只有猫知道”。据说,有一天,当老师沿着旋转的楼梯爬上来时,发现四只小猫竟然排排坐在窗口的框栏边。老师,你养猫吗,我刚进门听见猫叫,随口问的一句话。老师回答说:“我怕猫。”可想而知,当老师面对这四只擅自闯入私有空间的小坏蛋时,他是多么的惊讶。于是,老师解释说:“没有人知道我家的这个秘密地方,只有。。。” 围绕着各式艺术品,我们畅谈愉快。老师还请我们喝中国茶。我为老师带来了一盒茶和一包本地咖啡粉。我猜想,老师或许沏茶,或许品咖啡,或许都喜好。果然,老师说他早上喝咖啡,下午喝茶。我觉得自己跟老师有相同的生活品味,不禁欣悦。我们也围绕着喝咖啡的健康问题,谈了许多。离开时,老师也给了我一些普洱茶,是礼尚往来吧。 后来,老师带我们游了一圈拉曼大学。分别时,我对老师说:“我经历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老师竖起大拇指,默默点头。 于是,我带着满满的愉悦,踏上归途。 来找老师,我还有一个目的(更重要的目的)。我跟老师借书看了。我想,有实际功利性的交往,才会走得更远,也更实在,不是吗?修饰得更堂皇一点,也就是说,有共同嗜好,共同话题,共同品味,才能产生真挚而隽永的友谊。交换嗜好,建立话题,分享品味就是带有功利的目的性的。 我想,我跟老师之间的感情,是有长幼之分的,但也夹插了平等的情谊。而这种平等的情谊,最终扩展的是自己的心灵空间。现在,书,也成了其中重要的媒介。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Leave a comment
之〈情人眼里〉
上次我们去了Museum Perak,觉得很失望。这次,我们还是决定去First Galleria。把车放好,走到柜台时,发现门口关得紧紧的。当我们以为这次又像上次一样,白走一趟时,一个妇女急忙走向了我们。她解释说,下雨天雷打得很密,所以把电源都关掉了。我猜想,上次也不是关门了,而是这位售票员也躲到售卖部去了,没有发现人来了。 门票一人rm10。我非常惊讶,心里对这扇门背后藏着的东西更好奇也期待更高了。结果,原来售票员就是导游。她基本上把馆里的所有陈列物都向我们解说了。我们听了太平的历史,也看到了许多照片,也有一些小模型和地图。这陈列馆也有上百年的历史,曾经是太平政府部门,现在成了古迹,用以展览作用。参观的整个过程,我认真听,认真看。我觉得有人在做这种保存与记录的工作是很棒的事情。 离开后,我跟老公有一个简单的讨论。 他问我,太平历史很短,影响不深也不远,为何我那么感兴趣? 我想了想,说,就只是想更认识这地方,很简单。 为什么要认识? 因为认识了,感受更深,也就对这地方更有感情。就是要一种情感上的连系。 为什么要情感的连系? 因为我喜欢这地方。 没错,对太平,我没有崇高的历史感或文化感。我觉得自己像喜欢一个人一样,想要更深入了解他,在情感上能跟他连接起来。要了解,得进入他的过去,听他的故事;要认识,得面对他的现在,看他的面孔,衣着打扮,表情与举动。我走在太平的街上,看着那些老旧的店物,英殖民地时代的建筑,心里都被触动。这些都是太平基今天特别的表情与神态。我心里喜欢,觉得这人很好看,就这么简单。到底,太平是否真有那么独特?或许,在其他地方,还有更有味道的小镇?我想,你心仪一个人时,会去问,世界上是否存在更完美的另一个人吗? 即使有,那又有什么关系? 这是太平。我喜欢。就好啦。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