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涛著;有人出版社;2023年4月
1,《判决》要是他不死,他就有罪。要是他无罪,则必死无疑。
非常有意思的两难。判决不是在“有罪”和“无罪”之间。而是在“不死”和“无罪”之间。话句话说,结果只有“有罪”和“必死”两个。
2,《星光缓慢》
A,两幅景象
我:作者有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一对恋人正在道别,男的不想离开,女的不想他留下。她说,如果他抛出一个树籽,她接住了,把它种在阳台上,可是没法长成它应有的样子,这是第一幅景象。第二幅是,她没接住,他把它拾起带走,可是再没有适合的土壤让它生长。于是,她提出第三幅景象:悬置。树籽没有落下。这片地就能让其他种籽生长。
老公:这不是创意。这是耍小聪明,取巧,投机,出猫。角色用这种伎俩解决问题,已经不新 鲜。
我:这种思维模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既道家。用得好是灵活变通,用得不好就成了狡猾了。
B,你一回头,我便老了。
我:“两个接近光速互相分开的人,从各自的参考系统观察,都是己方静止,对方移动,说不出是谁离开谁。但只要其中一方转折回航,就会确立何者为静止,何者在移动。”这段话什么意思?
老公:如果双方用同一个参考系统,就双方一模一样。离开是一起离开,停止是一起停止,接近也是一起接近。如果不是同一个,就不一样。就能说出谁离开、谁停止或者谁接近。
我:原来就这么简单。我还以为跟光速有关系。
我:作者用非常诗化的语言描述:“移动的人,时光迟缓。静止的人,年华瞬逝。所以,不要轻易回头。因为你一回头,我便老了。”
3,《先知》超越光速
我:什么是量子纠缠?
老公:两个粒子是一个整体,被分开后,一方的状态会瞬间影响另一方,速度甚至超越光速。这是一个量子物理学的误解。这个误解一直出现在科幻小说里,大概有超过50年了吧,已经非常老套了。现在的科幻小说不应该再借用这个误解了,应该紧跟着科学的前沿。
4,《死亡天使》每一次修补,都在提醒我们,它坏得多彻底。
“时光穿越”主题的电影,比如最经典的Back to the Future,主角多次穿越,只为了得到满意的结局。其实,都是徒劳。作者很巧妙地形象化了这种人类心理跟世界因果链之间的关系。有了时光机,就能有完美的结局吗?不能。只能一再说明,它好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