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个人成长”类型的书,给我以下5点启示:
1,佛洛依德式的原因论是“拥有的心理学”,继而就会转入决定论。另一方面,阿德勒心理学是“使用的心理学”,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
我们人类并不是会受原因论所说的精神创伤所摆弄的脆弱存在。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们有这种力量。
原因论和目的论都适用于个人的行为的分析。现在的行为是果,过去的经历是因。例子是童年时家长不断用暴力施压,照成成长后性格的孤僻或者不稳定。这当然存在。可是,另一种情况,一个人以过去作为借口,其实是以现在的行为作为目的。同样一个例子,一个人捏造过去父母的管教方式,其实只是因为他想报复,所以现在的自己故意性情暴躁、喜怒无常。
我觉得,两种情况都存在。当然,目的论可以比较积极很正面。因为“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也就是,同样的例子,一个人决定现在的自己要活得更好,把过去童年的阴影变成成长的原料,而不是阻碍。这样就不会陷入自暴自弃或者怨天尤人的状态。
问题是,一味采取目的论,其实也是自我欺骗而已。觉得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是忽视真实现实的傲慢而已。我不赞成对自己不诚实。这有违于我写作的本质。
2,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这点我觉得确实很对。很多人用关心或者帮助为借口,干涉他人。其实,这是不尊重。同样的,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用他人来干涉,也是一种自强。这真的能解决很多人际烦恼。
3,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
非常赞成。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一种自强不息。而且,不是最终的目的地,而是不断从下面往上推的过程。
4,我们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或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
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系,那自然就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地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
我的疑问是,在横向关系里,当你要表扬他人时,用“谢谢你”是很恰当。但是,要批评时,也用“谢谢你”吗?好像很虚假吧。好事可以分享。坏事也可以分享吗?
但,其实我觉得,所谓的“横向关系”就是互相尊重吧。不论是陌生人、朋友、长辈或者晚辈,都要出自真心地尊重,就不会陷入高高睥睨或者背后操纵或者弯腰屈膝的不平等位置了。
5,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为什么非要“特别”呢?这是因为无法接受“普通的自己”。所以,在“特别优秀”的梦想受挫之后便非常极端地转为“特别差劲”。
真的,这点我领悟特别深。我确实一直认为平庸是可耻的。所以就对凡夫俗子特别鄙视。针对自己,也是真的容易从“特别优秀”滑落到“特别差劲”。说我立刻改变态度,其实没有。需要时间吧。需要许多生活细节,来强化自己的情绪与思想吧。但是,一个基本方向应该要定下来。就是“每个存在都有价值”。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著;渠海霞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