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者应该永远处于工作状态,他甚至不需要知道自己正在构思什么,或者最终会完成什么样的作品。与他人的每一次交谈,每一本读过的书,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写作者都在进行永不停歇、无所不包的自由研究。(211页)
赫伯特戈尔德(Herbert Gold)曾说过:“长篇小说作家必须每天无论醒着还是睡着都时刻想着自己的故事”(255页)
这是有个过程的。刚开始写作时,“永远处于状态”很神秘,也很神圣。后来,它成为一种梦寐以求的精神,似乎只有“永远处于状态”才是一个好作家的标致。现在我发现,原来它可以是一种习惯,很平凡、很日常。当然还是会特意让自己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像构思和研究阶段是很愉快的,正式下笔是很紧张的。但是,“永远处于工作状态”,是写作已经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再是为了成为好作家,而是成了一种修炼。
2,读到跟自己经验相似的部分,会是一种安慰。比如说,作者说写长篇小说时,每天开始时可以重读前一天写的。这样能够帮助进入写作状态。还有,我一直抑制不了自己一边写一边修稿的欲望。之前所读到的大师们的建议都是完成第一稿了,才进行修稿。我的意识里,一直觉得似乎边写边修,是错误的方式。当作者说,他也是这样的时候,我就觉得,原来我的方式也不算是错的。但是,他的原因是,他对自己的第一稿已经非常自信。而我可没有这种自信。我只是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在重读第一稿时,客观地修改。常常重读第一稿时,就感觉很好了,修改不多。问题是,第一稿,真的很多瑕疵。所以,在下笔写第一稿时,我就尽量以最佳的状态,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字。
3,读到跟自己经验相同的部分,会有一种自豪。就是觉得,英雄所见略同。其实,我发现,再读这类书(过去读过不少),已经不是在取经了。对于跟自己不形同的经验,现在我会觉得其实作者的方式,自己不适用。带着这样的成见去阅读,其实没有好处。但是,想了想觉得,写作本来就是很个性化的事。谁能说自己的方式适用于所有写作者呢?连作者也一直在强调,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所以,读到跟自己不同的方式,觉得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不喜欢,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劳伦斯布洛克 Lawrence Block著;邵逸译;后浪出版咨询(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