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1,这本书最基本的一个理论根基是:伊斯兰教的教义有不同的诠释存在。

“伊斯兰的本质是来自上苍的启示。然而,对伊斯兰的诠释,则脱离不了诠释者的思维和生活经验”10页。

“一些人以宗教之名行使种族歧视。这实际上不是宗教课题,而是对其宗教不负责任的人之行为”59页。

“委任非穆斯林为领袖上,穆斯林众说纷纭,这是因为基于政治利益,而不是对经文正确的理解”92页

“许多不好的行为不是因为宗教,而是因为基于错误的宗教讯息和诠释”154页。

这一点很重要。这让我醒悟,对伊斯兰很多很偏激和很封建的理解,其实只是对伊斯兰的诠释之一而已。还有比较开明和中庸的诠释存在,就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

2,但是,我发现,各种诠释同时存在,不正是宗教的问题之一吗?比如关于遮体,有不同的文化的诠释。那,依然禁止女性暴露躯体的国家,难道就不是对女性的一种压制吗?

“遮体与否,可依社会情境而定,如果社会允许不遮体,那不戴头巾也没错” 81。

再比如对于猪是否不洁,不准吃、不准触碰、触碰后是否要清洗,有不同国家的诠释。其实,这难道不是伊斯兰产生之时,社会对动物的理解,所遗留下来的误解吗?因此,在现今科学带来的一些新知识,让一些比较开明的教徒,对所谓的“不洁”,有更科学的见解。而那些,仍然遵守《可兰经》和《圣训》的教徒,依然禁止吃猪肉,难道不是一种落后吗?

3,还有一种情况是,《可兰经》和《圣训》里没有说。比如《可兰经》没说女同性恋须鞭刑。万吉试图通过自己对《可兰经》和《圣训》的诠释,说明伊斯兰的处罚从来就是阻止穆斯林羞辱犯错者。从这点说明,鞭刑不是正确的处罚,即使对女同性恋者也一样。问题是,这不是对女同性恋者的同情与认同。说到底,女同性恋者还是不被纳入伊斯兰之内的。不但伊斯兰,其他的宗教,尤其基督教都对同性恋者非常排斥,甚至压制。这当然是宗教产生之时,当时社会观念的时代限制。社会在前进。许多新观念逐渐开放。许多少数族群也逐渐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为。可是,宗教仍然坚守创教时的教义与准则。即使万吉是开明而中庸的,他也不能否认在《可兰经》和《圣训》里的明文规定。很多没有写的,还可以诠释。已经写得清清楚楚的,比如禁止吃猪,就怎么样诠释都不会变成可以吃猪。

4,宗教的目的是让人的生活更美好。尤其是精神上的追求。也因此,它规定的不是科学真理,不是黑白分明,不能辩解对与错。因此,才会出现各种诠释。从一个方面来说,这是好事。因为关于个体生命的道德抉择,应当各有各的考量、各有各的诠释。这是尊重每个个体。因此,谁能说,选择戴头巾、不吃猪肉,是不正确的生活模式呢?可是,从另一个放面来说,各种诠释的存在,又允许了各种保守、偏激,甚至极端的存在。即使不是演变成危害他人性命的恐怖主义,难道早期宗教对女性和少数族群的压制,在目前的眼光看来,不是应该被废除的吗?

万吉(Wan Ji bin Wan Hussin)著;林建荣译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