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吃,也爱煮。同时懒吃,也懒煮。简言之,没有爱到极致,爱到疯狂。
看美食指南和烹饪节目,我最常有的疑惑是:美味有客观标准吗?因为,我发现,被推崇的美食,我未必觉得可口;但是,像烹饪大赛和美奇林评判,似乎头头是道。我一方面觉得,食物是非常主观的审美,尤其带了习惯、童年、个性、文化等因素的干扰,很难达到客观。而,我又没有这样的财力、精力、时间去从不断试吃中学习客观品味食物。所以,另一方面我不敢下判断:只要冷静品尝,美味也能有标准。
我觉得,林金城的饮食散文,就很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他强调食物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他也自觉缅怀自己的个人背景,也就是一般人说的“妈妈的味道”。他会接受新的味道,更提倡要从传统里翻新。他也不放弃食物最起码的底线:好吃。
我想,我从林金城这个自称知食份子身上学到的是:
1,跳出自己的惯性。食物的演变可以很复杂和很曲折。以开放、宽容的态度面对食物。
2,更深入品味。食物背后可以有很个人动人的故事和很丰富的时间内涵。多了这些故事和内涵,食物的味道不只停留在舌尖。
到底美味能客观吗?我暂时没有答案。或许以后我会有所领悟。但是,我没有太在乎。因为一个字:懒。
《味觉散步》:林金城著;大将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第一刷。
《安乐茶饭》:林金城著;木言社出版;2013年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