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tress America

由于电影中的主角尝试写作,尝试进入大学里的有名望的写作学会,然后又以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为题材,所以我就以为这是电影的主题了。

而写作的对象是一个三十岁的女士在一座繁忙大都市的生活。她的理想是开一间有生活气息的餐厅。为了理想,她拼命赚钱。不但勤奋,她身上散发的更强的气质是机智而灵巧。可是,女主角虽然从她身上看到很多发光的瞬间,却也发现了她的弱点。问题就在这里,我一直抓不到,到底作为写作研究对象的主体,问题出在哪里?为何如此聪明能干,勤奋节俭,而且富有理想,最终还是贫困潦倒,庸庸碌碌呢?我得不到答案。

跟老公讨论过后,我才发现,其实我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错了地方。这部电影要讲的不是写作。导演只是想刻画一段两个女人之间的感情。所以,当她发现自己被她写成那么不堪入目时,她生气了。多么庸俗的人。一点都不了解写作这回事。可是,后来,也是结尾时,她们还是和好了,过往不究。而写作人以另一个视角,更明朗愉快的笔调,写她。

像老公说的,生活或许就是没有答案。为何不能成功?为何梦想不能达成?导演要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我却觉得,写作就是要给出一个答案。或许是本身的条件达不到要求。或许是社会机制出了问题,压制有理想的人。但是,这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或许像老公说的,导演只是想说,两个女人有相似的个性,所以互相吸引,仅此而已。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