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买糕记》

刊登于18年6月8日《中国报》“老之将至”

每次出游前,到Money Changer前计算并决定换多少钱的是我老公。理由很简单:我不愿为兑换的汇率高低而烦。可是,到了真正在旅途上时,我的荷包里装的是当地钱;老公则负责带着马币和美金。理由却复杂多了:老公不愿在旅游时为钱财烦、他信任我在旅游时的消费习惯、行程由我策划所以我付钱比较适合、他不愿意烦得有人(也就是我)逼不得已烦。没错,以我对数字的盲目程度,还得在游玩时负责换算和付款,我是很不情愿的。我相信很多时候,我脑袋糊涂,连吃亏了都不知道。但是,少数时候,我脑袋恢复清晰,我就特别懊恼,尤其当我发现我们被骗时。

几个月前,我们到巴厘小游五天四夜。方方面面都让我很满意。特别是饮食方面,我参考林金城的《巴厘岛食志》,吃了好多道地的食物。

到了最后一个早晨,我对老公说,我们到菜市场去买点心(kuih-muih)吃,好吗?老公当然不反对。于是,我期待看到坐在地上摆摊卖琳琅满目糕点的老太太,就像《巴厘岛食志》里的照片一样。结果,我们看到了她,一个中年妇女。她不是书里那个笑盈盈的老太太。她的糕点也没有展现彩虹般的色彩。但是,她是菜市场里唯一卖糕点的人。

我对她伸出食指,直接用肢体语言,在不是很多选择的糕点中点了四款。

她举起三只手指,用语言辅助沟通,说thirty thousand。

我听不清楚,说,three,four thousand?(我潜意识里知道,三千印尼盾这个数字才合理,但意识模糊)

我身边的老公认为我的听觉又出问题了,就代妇女重复说一次,是thrity thousand啦。

我翻开荷包,发现没有三十千,就拿出了四十千印尼盾给她。(连老公都说了,三十千就三十千吧)

中年妇女没有要找钱的意思,反而再塞了一块糕点给我。(我一时高兴,就让意识继续模糊)

我隐约感觉不对劲。但是,来不及想和算仔细,我们便急忙赶回酒店去。吃了酒店的早餐,预定的德士就到了。我们这就出发到机场了。

坐在载送我们到机场的德士上,我终于冷静下来。我回想这个中年妇女和这次交易。接着,我开始计算:四十千印尼盾等于马币十二块。十二块除于五,等于一块糕点两块半钱!以几天下来在餐馆花费的标准来衡量,这五块糕点应该是四千印尼盾还差不多呢。中年妇女竟然收了十倍的钱。

当时她多塞一块糕点给我,好像不想让我吃亏一样,其实是老千高招出手呢。

我告诉老公,我们受骗了。老公了解了以后,一笑置之。

我当然明了,旅途中免不了遇上不愉快的事。只是,宽容对待他人的同时,我无法为自己开脱。毕竟自己:一来是个数字盲;二来听觉有问题;三来遇事慌乱。

别人要骗是不对,也得怪自己能力不足被骗了。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写作/老之将至(专栏).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