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觉得,Walt Disney Studios卡通片的鼎盛时期应该是90年代初.其中的代表作是Beauty & the Beast(1991),Aladdin(1992),The Lion King(1994).它们不但在票房上创下记录,还在美国两大电影奖(Academy Award, Golden Globe Award)上获得提名并得奖.这三部卡通片,当时十多岁的我也非常的喜爱.它们不属于成人卡通,而非常通俗易懂.我在那个时候,也觉得卡通片是给小孩看的,没有所谓 “成人卡通”的概念. 我喜欢它们,也是以小孩的心理去喜欢.只不过,这些卡通片子的长度象普通电影一样超过100分钟,而不是儿童一般上能接受的20分钟.
大约在The Lion King的同时期,我开始接触了Studio Ghibli(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我惊讶得象发现新大陆一样.无论从作品思想内容,还是作品内在形式来说,SG(Studio Ghibli)的卡通都与我以往所接触的卡通不一样.我打破了以往对卡通的看法,发现卡通也可以传达深刻的讯息.卡通也可以是拍给成人看的.
SG的卡通,是以<千与千寻>在2001年获得美国Academy Award長編动画部金像奖奖的肯定以后,才获得各方的青睐.其实,宫崎骏(Hayao Miyazaki)和高畑勳(Isao Takahata)执导的卡通,从1984年第一部<风之谷>*开始便是选择 “成人卡通”路向.
WDS(Walt Disney Studios)在选择题材时,都是挑一些世界著名的故事,其中以上所提的三部都是取材于童话故事.这一做法其实就标榜了,卡通内容是儿童适宜的.长达 100分钟的内容除了故事主轴之外,需要顾及许多细节.但是,这些情节的旁枝大多数都是儿童最爱看的小角色的搞笑场面.而且,在WDS的卡通长片里,适宜儿童的歌舞场面占了很大部分.SG就不一样了.除了最近几年的几部是改编于文学作品之外,过去的卡通内容都是自创的.有些题材是非常富有童趣的,比如描绘两名小女孩与一个幻想世界里的动物的故事<龙猫>.有些则是属于青春期少年的青涩题材,象<儿时的点点滴滴 >.但有些则完全是成人才能理解的,比如讲述一对在二战时期的兄妹的悲惨经历<萤火虫之墓>.虽然,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故事很通俗,但也缺少了新鲜感.反观宫崎骏所创造的卡通世界,常常会令人有意外的惊叹.
WDS的卡通长片采取的叙述方式都是很简单的根据时间发展,情节发展的直叙方式.但SG的很多部卡通,由于内容涉及虚幻世界,所以叙述时常常会在时间空间上互相穿梭.
WDS的卡通形象都出自所改编的文学形象.但,我觉得他们自己增加的许多小角色其实是卡通里重要的形象.好象Beauty & the Beast里的小茶壶,小烛台;Aladdin里的鹦鹉;The Lion King里的野猪.这些小角色比较生活化,非常逗趣.虽然他们不影响故事的发展,但是却为整部卡通增添了色彩.少了它们,卡通就会逊色不少.SG也创造了许多卡通形象,并赋予了它们生命.这些形象包括非常生活化的人物如<风之谷>中的娜烏西卡和<天空之城>里的茜黛;离奇的虚幻形象如龙猫和<魔法公主>里的大型动物.WDS的卡通形象虽然也很生动很有趣,但是SG的许多卡通形象却很有原创性.例如<千与千寻>创造了许多奇特,怪异的形象,极富想象力.
接下来,讲讲画工.WDS的卡通是立体的,而且还花大制作用电脑力求画面的逼真.在色调上,是鲜艳夺目的.SG则反其道而行之,画面的呈现是平面的,色彩也较平淡.前者象凡高显眼的向日葵,后者则象张大千清淡的莲花.简单一句就是,西方绘画和东方绘画之差.
配乐方面,两者都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但是,由于SG许多作品都涉及到灵异世界,所以音乐也显得缥缈虚幻.
我有这种看法:WDS的卡通是拍给成人看的小孩卡通,SG的卡通则是拍给小孩看的成人卡通.为什么呢?因为WDS的卡通长片,希望达到的目标是老少皆宜.能讨小孩欢心的,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成人也可以以很轻松的心态去接受它,象读童话小说一样.而SG呢则希望将成人世界里复杂的讯息传达出来. 通过卡通的形式,希望儿童也能够受感染.让我举个例子说明.WDS卡通情节逃脱不了传统的正邪斗争,但是魔永远不能胜正道.而且,坏人从来不会输得太难看,更不会死去.SG虽然也宣扬爱的力量,但是不会逃避暴力的场面.<魔法公主>和<霍尔的移动城堡>都充满了许多残暴的撕杀镜头.
*Studio Ghibli成立于1985年,主要两名创始者是宫崎骏和高畑勳.但是宫崎骏在1984年已经出产了<风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