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竖琴»剧本

harp-of-burma.jpg这是一个关于一名人道主义士兵如何走向佛教修行之道的故事.

水岛是井上小队的上等兵.每次队长指挥队员们合唱时,水岛的竖琴边成了不可或缺的伴奏.1945年7月,井上小队得知日本投降后,也向英军放下了武器.可是, 三角山小队却誓死抗战到底,拒绝投降.井上队长跟英军商量后决定派水岛去劝降.队长跟水岛约定,让他在成功劝降以后,到战俘收容跟大家汇合,然后一起回国去.水岛跟队员分离,独自上路去了.

劝降时,水岛向三角山小队说了一段富人道主义精神的话: “要活下去.要忍耐,要劳动. ”他还对他们说,战死在那里是没有意义的: “既不是为了日本,也不是为了日本人,又不是为了自己,那当然是毫无意义的.”可是,三角山小队坚决不投降.英军只好轰炸他们.水岛并没有逃脱,可是幸存下来,并被一名缅甸和尚救走.和尚劝水岛放下所有执著,可是水岛一心念着队员,一心想着跟他们一起回国去.因此,水岛踏上了寻找并追随井上小队的道路,再次独自上路.

在路上,水岛目睹了许多日本士兵的尸体,给他带来巨大的伤痛.他开始思考了: “在这世界上,到底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悲惨的事情呢?为什么会留给人们这许多难以解脱的苦难呢?”无法解答心里的疑问,他选择逃离血淋淋的现场,选择继续追随他的队员.他穿着袈纱,冒充着和尚,一路上也被缅甸人客气的款待.

水岛是个有音乐天赋的人.他的竖琴时时刻刻都在表达他的心声.在危难时,他的琴声将大家带离困境.在大家想念家人时,它能替他们解乡愁.在作战时,它能振作士气.在被敌方围困时,他的琴声变成了和谈的语言.竖琴代表音乐艺术,是一种国际语言.日本军爱唱歌.英国人的军队也唱歌.缅甸少年也向水岛学习弹竖琴.日本人,英国人,缅甸人不论在战场上的立场是什么,都一样可以唱歌,都一样可以通过音乐沟通.而更重要的,音乐在剧本中,更与宗教扯上关系.

水岛在寺庙里看到了一群英国人为日本士兵葬礼唱 “安魂曲”.他深受震撼.就在此刻,他决定了步入佛道. “我们应该做一个能为这个苦难深重的世界哪怕做一点点好事的人,并且要勇于行动.有了这样的勇气,那么不论处在怎样烦恼,苦闷与不合理的逆境中,都不会有所畏惧,都能显示出超越一切的安详,显示出光明使者的力量.正因为我确信可以做到这点,因而我打算尽我的全部力量努力修行.”他的意志是坚定的,但是他仍然难以割舍他与队员之间的手足情,他对家人乡土的亲情.所以,他内心挣扎着. 井上小队队员也个个惦念着水岛.他们有意识的教会一只鹦鹉说: “喂,水岛, 一起, 回日本去.”巧合之下,另一只鹦鹉无意间学会了水岛的话: “我不能,就这样,回日本去.”在道别时, 水岛再次通过他的琴声表达他的情感,他奏出内心的不舍之情.双方的鹦鹉也交换了,带着对方的思念和祝福.

这是一本以战争为背景的剧本.可是,剧中没有出现残酷的战争场面.唯有水岛目睹了一些比较血腥的场面.剧本中,更多的是洋溢着温馨的人间温情.象井上小队队员之间的友爱.象缅甸人不计小队的敌人身份,让他们留宿的淳朴感情.和尚同样不顾一名陌生人的身份,救了水岛一命.象老婆婆跟小队间也建立了短暂但真挚的感情.所以,这是一本倡导爱的反战争剧本.我读着剧本时,心坎上就有一股暖乎乎的热流在流动.

这是我第一次在还没观赏电影前阅读剧本.这本剧本没有过多的词汇上的渲染.但是,人物的个性通过对白和情节发展中展现.剧本对人物动作,所处场景描述简单但清晰.剧本主题通过剧情的戏剧化表现,很有力量.因此,这是一本很有感染力的剧本.阅读完<缅甸的竖琴>剧本,我很想观赏它的电影.因为,我相信,故事中对景色和音乐的文学性呈现,转换成电影后,一定会更生动,更有表现力.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电影剧本.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