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圣经》——“上帝”只是一个概念

IMG_2435又是一本关于宗教的书。这次是基督教。

作者房龙以轻松的口吻,简易的文笔写出了圣经里的故事。偶尔还会加上一些历史背景与文化知识的讲解。所以,这是一本很容易读的“故事书”。

首先,我觉得作者把圣经当成一本记录历史资料的书来看待。几乎三分二的篇幅是在描述犹太民族的历史。我觉得,这当然有其意义。但是,我不能认同的是对于一些神迹或者先知的特殊能力的一些描述。作者本身在谈到耶稣的时候也说了,一些所谓的神迹其实只是以讹传讹的后果。比如说耶稣能够神奇般地治疗任何病症的力量,或许只是因为耶稣了解人的意志与意识对病症起的重要作用的缘故。但是,耶稣治好了某个病人被大家夸张了,然后人人相传,就成了奇迹。那,我不明白为什么作者在介绍摩西或者一些先知时,也把那些奇幻的特殊能力也讲述得真实似的。

作者在谈到犹太民族早期跟其他民族之间的暴力战争时, 说了我们不应该用今天的眼光太苛求犹太人,因为所有人类族群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都必须经过一样的过程。这点,我是赞成的。我反而想从这里衍生,谈谈早期的宗教观念。

不难看出,圣经〈旧约〉里的故事充满了人类残暴力血腥的历史。比如说把孩子或者妻子当成祭品,奉献给耶和华。这跟今天的人道主义完全背道而驰了吧。我想说的是,“上帝”这一概念也是随着人类意识发展而发展的。早期人类眼中的上帝就是嗜血的。再比如说,早期的上帝也没有将所有世人平等视之。犹太民族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而对异族或者异教徒是不必仁慈的。所以,当战争发生了,上帝会保佑自己的选民,而残酷地惩罚其他人。

所以,并没有所谓的“全能完美的上帝”。随着人类意识到人人平等,不该局限于民族,肤色,语言,文化,甚至宗教上,“慈爱的上帝”的上帝这概念才出现了。我想说什么呢?很简单。上帝就是人类的想象。从早期只爱犹太人的上帝,到耶稣以后爱所有人的上帝,都是人类自己意识的投射而已。

我觉得,书中对耶稣的描述还蛮客观的。我的意思是,耶稣看起来就是一个真实的人。但是,他是伟大的,因为他打破了犹太民族狭隘的民族主义。我愿意认同,从这样一个角度,耶稣如果真有其人,其实是伟大的改革者和思想者。但是,就此为止。他不是上帝之子,他没有背负着人类的罪恶,他并没有神奇的力量。

我觉得,那些虔诚的基督徒应该认真对待《圣经》里的历史事实。如果没有保罗和彼得的功劳,基督教组织是不会跨越耶路撒冷的狭小地域的。也不要把《圣经》当成天降的神书。在人类早期,甚至到耶稣去世以后,《圣经》都还不存在的。

 

(美)房龙(Hendrik Van Loon)著,施旅,于一译,(中)三联书店,1988年2月第一版,1996年5月第六次印刷。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