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文明进程本来就不容易

我不否认,我无法写出仔细的阅读笔记不只是因为这是一套历史书资料太多,还因为其实我并没有太用心阅读和太认真记住各个细节。所以,这是一篇最懒惰的阅读笔记。我只会写写自己在阅读时的一些想法。这种形而上的思考,本来就不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历史是必须累计资料,对个体个别研究的学问。但是,除了说抱歉之外,我还是只能写出以下这样的阅读报告。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心里最常浮现的感受就是:“人类文明太多样化了。”人类最早时期的文明主要就是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希伯来文明,迈锡尼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首先,各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特征。拿宗教来说,埃及的对来世的崇拜,波斯的二元论(正负,善良邪恶两个神的斗争),印度的泛神论和中国的现世伦理道德观完全不一样。这让我觉得,一个人不要太局限于自己的小领域,以为井底世界就是无穷的宇宙。历史让我开拓了视野,发现多元化的人类世界。

另外,这套历史丛书常常从一种流动的历史影响去看待人类文明。这让我知道,人类的发展是连续性的。不应该将某一时段,某一个历史事件,或某一时代的特征从过去中割裂开来。再拿宗教来说。波斯文化,希伯来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是巨大的。还有,印度文化对时间空间的虚幻性,和印度历史上的种族文化多元性直接影响了佛教里的教义。最有趣的是,书中对长达十世界的中世纪的看法也是颠覆了过去一味否认贬低中世纪的论调。作者将中世纪分成早期和后期。早期的中世界文化除了众所周知的受基督教影响以外,还直接来源于日耳曼民族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而,后期的中世纪其实是辉煌的文艺复兴的累计和准备。所以,文明也是遵循因果规律的。

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常常惊讶:“人类文明的进程为什么那么多样化?”人类不是像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是螺旋状地不断往上发展。就拿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来说,历史越往后未必是成果越大的。比如在古希腊的医生成就在人类古典时代结束后,停滞了超过十个世纪,才再被重新发现并承续发展。艺术方面,人类在某些时段会达到高峰,然后就无法再被超越了。比如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绘画,雕塑,文学和音乐都在几个艺术大巨人的创造下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巅峰。后代的艺术发展只能在另劈途径,寻找新的风格。

人类历史也不是像许多学者所说的那样,是不断循环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基础以后,发生了变革。比如说人类对民主的领悟引起了思想革命,社会物质基础的变化引起了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各种历史的流变又将民族主义推向了高峰。人类社会与群体的这些变化都是因为各种因素造成的。一旦一定的因素累计成熟,人类的文明进程从此就被推向了一个方向。所以,说人类文明不断地循环是不正确的。因为历史发展了以后,环境已经改变了,就已经无法再恢复了。

那,在惊讶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多样性时,我还是发现原来历史进程是会受一定因素影响的。比如说人类历史总是在民族,种族,宗教,传统文化的挣扎中。比如人类早期的社会总是依靠宗族的凝聚力生存的,这种狭义的观念在人类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也注定要被抛弃。基督教与回教,印度教与回教的斗争在人类历史上占了很大的篇幅。而且,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各种因素纠结在一起带来了人类的灾难。比如近代历史上,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是交融在一起,跟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的。还有人类的个人私欲比如对权势,对名誉,对利益的渴望也往往会在个体身上展现,进而因为个体获得无穷的实力而改变历史。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奥古斯都大帝,拿破仑,希特勒等等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无穷深远的影响。

但是,人类善的力量还是很强的。我当然不会低估人性贪婪邪恶的丑陋面。但是,人类的求知欲,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巨大的。虽然人类对权势,名誉,利益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是世界还是会在人类灾难中吸取教训,不让历史的灾难重演。当然,出自于个别的利益的考量还是会比较占上风。比如说,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发现了共同体的重要性,发现了和平是要在互相制衡地下共同努力维持的。当然,个别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会对和平事业产生威胁。所以,世界就在这个中力量互相制衡,抗衡中前进的。我要说的就是,人类就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单纯地认为人性本善很幼稚,忧郁地认为人性邪恶也太悲观。

所以,我阅读了这套丛书以后,就觉得人类群体或者在个体层面上是要不断斗争的。至少,我从人类历史上吸取的教训是:政治上的民主制度,经济上的自由体制,文化上的尊重包容,艺术上的人道关怀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理想。人类的文明进程从来就不是理所当然的。人类的文明是靠人类本身的努力达成的。

最后,讲一个题外话。我过去是非常抗拒历史书籍的。这次,在阅读《人类文明史》的时候,我竟然觉得历史是很有趣的东西,已经学会了喜欢历史书。这对我本身而言是一个突破。我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门。真开心!

 

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Edward McNall Burns),菲利普。李。拉尔夫   著(Philip Lee Ralph),(中)商务印书馆,1987年1月第一版,1995年2月第三次印刷

第一卷:罗经国,陈筠,莫润先,张长寿,王乃新,郝际陶,郭方,刘城   译

第二卷:罗经国,沈寿源,袁士槟,赵树濂,黄钟青,梅平,陈光月,周发   译

第三卷:罗经国,赵树濂,邹一民,朱传贤   译

第四卷:罗经国,陈博民,张益庭,邹一民,常明玉,张扬   译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