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 电影/理论讨论 (8)
- 电影/电影知识 (10)
- 电影/美英电影 (66)
- 电影/观后感想 (163)
- 电影/连续剧 (9)
- 电影/南美电影 (2)
- 电影/卡通类型 (11)
- 电影/大马电影 (3)
- 电影/情节摘要 (242)
- 电影/日韩电影 (11)
- 电影/欧洲电影 (13)
- 电影/歌舞电影 (5)
- 电影/中文电影 (24)
- 电影/中东电影 (1)
- 通告 (6)
- 阅读/电影剧本 (3)
- 阅读/网络课程 (9)
- 阅读/阅读笔记 (642)
- 表演/现场演出 (5)
- Uncategorized (19)
- 写作/生活随感 (21)
- 写作/生活小抒情 (182)
- 写作/老之将至(专栏) (35)
- 写作/偶发小胡思 (43)
- 写作/文学创作 (80)
- 写作/旅游小记录 (72)
- 写作/游戏小虚构 (28)
Archives
Blogroll
Category Archives: 电影/日韩电影
7 Samurai《七武士》——时时刻刻串成的经典
这么经典的导演,这么经典的影片,当然也会存在非常经典的影评了。那我,还写什么呢?嗯,问题是,谁说我不能有自己的感受,即使是跟别人一样?所以,跟我写影评的一向宗旨一样,我只是旨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甚至只当成是自己的情感记录。所以,我也不在乎,自己是否真看懂了,看仔细了经典电影已否。重要的是,电影我看了,我享受了,如果能从中自我提升就已经足够了。 首先,《七武士》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画面感非常强烈,让人觉得很好看。我无法讲出到底黑泽明的拍摄有什么特点,尤其作为黑白电影,因为我对摄影掌握得不多。但是,我觉得《七武士》里的画面都是非常吸引人的。虽然色调是黑白的,但是表现力却很强的。影片的画面总让人觉得是经过讲究的考量而精心设计的。我们并不会因为它是黑白而觉得单调的,反而让人觉得非常丰富而有层次的。 黑泽明在影片里也展现了讲故事的功力。影片可以分成三部分:寻找武士,准备作战,正式作战,每个部分占去1/3的剧情。前面两个部分的精彩在于,故事情节有起有落,人物的个性各个不相同而显得有趣。这就是剧情片的特点,也是电影中的文学叙述性部分。而在让故事发展下去的同时,黑泽明也不忘了描述武士与农民之间的阶级区分,还穿插了一段爱情故事。影片开头,一群农民跪蹲在土地上的形象,象一樽樽的石像一样,虽然很顽固很有生命力,但是也是保守,卑微和愚昧的。作为影片小插曲的爱情情节,目的是要说明阶级之间的差异是不容易跨越的,虽然爱情发生得自然,单纯和美丽。所以,黑泽明的电影是有哲学深度的。 影片的后1/3部分是战争场面。《七武士》拍摄于1954年,当时的摄影器材肯定是有时代局限的。但是,影片的打斗场面不会比目前在电脑科技下出产的影片逊色的。多少人与人的格斗,人骑着马战斗的场面拍得紧张而精彩。我想,就这部分来说,就能让《七武士》成为经典之作。 虽然电影非常长,大概三个小时半,但是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烦闷。这是因为,不论是影片的剧情发展,还是画面,动作,都时时刻刻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而在影片来到了尾声时,或许我们才会发现,原来它已经让你目不转睛地观赏了三个半小时了。而,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我们又怎能不说,经典就是好看呢?
Posted in 电影/日韩电影
Leave a comment
《老男孩》 ——复仇这把钥匙
《老男孩》不象一般的惊悚片那样,会让你心跳加速,手心发热,眼花缭乱。可是,它能让你内心极度不安,有些镜头甚至让你打从内心感到毛骨悚然。这除了是影片的叙事结构和故事节奏所凝造的压抑的效果之外,更归咎于电影本身的主题。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存在于外在世界的猛兽或鬼怪;世界上最黑暗的恰恰是埋伏在人的内心世界里的阴险,残酷,和邪恶。人的这些黑暗,在复仇心理的驱使下,象潘多拉的宝盒被打开了一样,一一地流溢到空中,毒害着呼吸着的人们。“复仇”,就是那把关键的钥匙,将一切释放。 举三个电影中让人看了会起鸡皮疙瘩的镜头。第一个是将生生的八爪鱼,硬硬往嘴里塞。还活着的生命,在人的口里苦苦搏斗,做垂死的挣扎。最可怕的是,这是一场有意识的,刻意的屠杀。吃食者脸上流露出毫不留情的冷酷神色。第二个是将人质束绑着,然后用锤子背面硬硬将口里的牙齿撬拔掉。即使人质拼命地求情,锤子还是没有怜悯之心。鲜红的血从牙缝之间流出。结果,五六颗无辜的,还沾着鲜血的牙齿被丢到一旁。最后一个,主角拿着剪刀,硬硬将自己的舌头剪下。舌头被剪后,口中充满了大量的鲜血。将口中的血吐掉以后,仍然不断涌出的鲜血让主角喉咙哽咽,发出的声音同时是痛不欲生和悲痛绝望。 如果说,影片将复仇的主题拍得让人心寒的话,那更有力量的命题是:被卷入漩涡的人是无辜的。男主角一心想复仇,可是最终却成为复仇的受害者,为无心的过错付出惨痛代价。复仇者设下长远的陷阱,只为了一报心中的仇恨。可是,最终还是难以逃脱多年前的悲剧,自绝身亡。扰乱心灵的是,他们都无意间违反了天理人伦。一对父女成为情人并进行性交。一对姐弟互相倾慕并发生肉体上的亲密接触。原本单纯的爱的关系,被投下了黑暗的阴影。你会同情他们,因为他们是纯洁的,但是你同时觉得恶心,因为他们乱伦。 复仇者报了仇后,觉得活着的意义已经失去了。被报复者被报了复后,选择遗忘,重新生活。他们俩岂不都是受害者?他们都犯下了无心的过错,讲了不该讲的话,爱了不该爱的人。与其说他们是彼此之间的受害者,不如说他们只是自己的受害者。无辜只是一个借口,当人其实是有自由选择的意志时。俘虏着内心的仇恨的心理,其实才是最大的敌人。是它,开启了人内心的黑暗。
Posted in 电影/日韩电影
Leave a comment
《东京物语》
《东京物语》没有强烈的感情,却有一股淡淡的忧伤流淌其中。导演小津安二郎用的是平静,客观的视角,却向我们娓娓的讲述了一个从智者睿智的眼睛看到的人生故事。 电影中用的视角都是客观的第三者视角。角度是微微向上的仰视角度,刚好是日本人席地而坐时的视野高度。中景或特写镜头中的人物,眼睛并不是对着观众的。这就意味着,观众并不是从第一人称(讲话的对象)的角度出发,而是个旁观者。 绝大部分的镜头都是固定不动的。导演喜欢在人物移动时作剪接。比如,前一个镜头是人物向观众走来,剪到下一个镜头是观众在人物背面看见人物走离镜头。对室内的拍摄,通常是一个空间一个镜头。只有在人物离开了拍摄的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时,镜头才进行转换和剪接连接。比如在幸一的房子里,太太在忙着打扫,在前一个镜头时,她走向右边,离开了镜头。下一个镜头,我们换了一个空间,看见她从右边走出来,进入镜头。接着,她又再走向左边,离开镜头。观众接着再在另一个空间里看见,她从左边走进镜头。每个镜头的连接都非常完美,富连续性。 电影的叙事性并不强。比如,电影开头,一对老人家正在收拾行李,观众并不知道他们要去那里。再如来到东京孩子的家,跟着他们一起进入的女人是什么人。导演并不喜欢明明白白的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摊开来。观众必须耐心的看下去,接着答案自然揭晓。 电影偶尔会出现纯粹景象的拍摄。象尾道矮小,密集的屋子,坐落在一条河边,除了移动的河面船只之外,便是从屋子烟筒吹出的袅袅炊烟。出现在东京的则是几个巨大的工厂烟筒,吹出浓浓的烟雾。通常,景物画面都会伴有音乐。这个时候,音乐起了抒情的作用,让景物非常写意。有一幕,在热海海岸边,老夫妇沿着堤坝走,刚好有一群小孩快乐的奔跑着,音乐伴随着推轨镜头,让画面显得非常富诗意。这正是老人与小孩的对照。欣欣向荣的孩子们跟正走向迟暮的老人夫妇都在走着自己的路,一条人生之路。 电影的构图都是非常平稳的,黑白色调也很和谐。这正好配合导演所要表现的日本人特有的道德礼仪。他们的言语礼貌,行为谨慎,服饰井井有条,一切都是符合规范的。象葬礼后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的那一幕,大家长幼有序的坐着,画面上是对称的。 一切电影技术都显得那么平淡,不抢眼。但是,深藏在里边的是最深的人生感慨。婆婆问孙子,长大后想当什么。年幼的小孩没有作答。婆婆岂不知道,小孙子从来没有想过长大后的事。她想表达的是,“恐怕婆婆已经看不到了。”在老妇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晨,老公公到屋外去了。他说:“日出真美。”是阿,人生的起始就像日出一样,灿烂夺目,令人欣喜。可是,生老病死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老公公失去了老婆婆,难道不伤心吗?但是,除了脸上的落寞,我们那里看到了他的悲怆?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事业与家庭,必须离自己而去,他也没有埋怨过。说是看开了,但是也黯然的悲叹,人生寂寞啊。小津没有带着批判性的眼光。为什么?因为他更有智慧的洞察了人生世态,接纳了人生的自然规律。 节奏慢,客观视角,镜头固定,叙事性弱,抒情性强,再配合平稳的画面构图和黑白色调的和谐,正带出了小津的风格。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人生,平凡的人生,普通人的平凡的人生。
Posted in 电影/日韩电影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