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电影/观后感想

世界

故事发生在一个以世界著名地标为主题的北京“世界公园”。他们的口号是:不出北京,走遍世界。主角是在里头工作的舞台演员、保安人员和围绕他们的人物。这是一个很好的点子。主题是20世纪末的中国人都想离开中国。 如果我是导演,我会集中在这个主题上发挥。有些原有的情节已经很扣题。像小桃说总是呆在公园里,想出去走走。她跟前男友见面,知道他将出国,好奇地要求看看他的护照。然后,他们公园里,反倒有俄罗斯女孩大老远来这里工作。同样的,她的男友太生的同乡,来探望他们,羡慕他们的工作环境与薪金。在这个小世界里,有人要出去,有人要进来。 可是,导演有太多东西想发挥,偏离了主题。尤其关于小桃和太生的爱情故事,应该也是围绕“世界”这个主题才对。可是,太生后来有外遇。这跟主题没关系。那几个老乡,在另一个建筑场地工作,意外身亡,也没有关系。导演还想说关于低下层人的低贱生活。他也想说一段没有主题的爱情故事。 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让小桃想方设法离开“世界”,爱情上的曲折,也是跟主题有关系的。原有的情节,是太生的外遇对象的老公,出国了,不知生死。这很好,离开了这个小世界,外面的世界也没有想象中理想。 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让小桃为了出去,攀上无情无义的生意人。太生因为贫穷,也没关系,虽然深爱小桃,也阻止不了她的离去。可是,最后,小桃还是上当了。她走投无路,还是回到太生怀里,也回到“世界公园”。 可是,导演却让这对情侣不小心煤气中毒。结尾时,两人对话说,是否已经死去。小桃说,这只是结束的开始。完全离题。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Maleficent

看完电影,老公说:“只有一个角色是真的。”没错,概括总结得很精辟。确实只有女主角是立体的。 Maleficent的小奴仆,也还有一点血色。但,其他的人物包括国王、王后、三个仙女、王子,都非常虚。就连同样重要的公主,也只是会笑,完全没有其他情绪,没有个性变化,形象非常空洞。 而Maleficent从开始的爱情,到失去翅膀的怨恨,到陷入复仇的黑暗,到重新发现爱,到获得亲情的重生,包括她虽然魔力很强却怕铁器的弱点,都塑造出比较鲜明而立体的形象。 连Kids’ Choice Award都颁给了Angelina Jolie最佳坏蛋奖。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Mandy

最好的作品,当然是形式与内容合一。 大部分时候,内容比较容易突出。但形式一般。 这部作品,却形式独特,内容只是附属而已。可以想象,作者在创作时,就找了可以展示形式的画面或情节,然后拼凑了内容。 所以,想要看故事,看角色,会失望。 但,看色彩,看构图,看气氛,看动作,再配合音乐,就很精彩了。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Clergy

有时候,复杂的剧情引人入胜。 但是,这部关于波兰教会的故事,却让我觉得,如果剧情能简单一点,或许更有感染力。 故事分别讲述三个教父的故事。一个酗酒,也跟一个女人搞上。一个是教会里的高层,透过政治手段,干很多坏事,目的是为了再升官。一个卷入一个强奸案,对象是一个男童。 看似三个都很邪恶的教父,其实后来一个是无辜的,一个改邪归正,一个继续邪恶。他们之间的关系,表面上是一开头时的一起喝酒,实质上是三人性欲上的挣扎。 如果故事能集中在强奸男童这件事上,情绪就能更浓烈和细腻了。现在,真正凶手有额外的坏事,分散了观众注意力。另一个有自己的烦恼的教父,其实跟强奸案无关,有脱节之嫌。 虽然,多重的情节线,让观众了解了教会组织的复杂性。当,人性黑暗的复杂性,却体现不出来了。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叶问外传:张天志

坏人也有坏的动力和坏的方向。当一个坏人无缘无故,随行随意地做坏事时,观众也会毫无头绪,满头雾水。 电影里的曹世杰就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坏人。一个女人没钱付鸦片钱,他对她动粗。一个男人出手相助,他放火要烧死他一家大小。后来,同样的女人不小心拿了他的毒品,他逼她吞下大量毒品,让她中毒而死。 表面看起来,这样的坏人无恶不作,丧尽天良。其实,观众感受也理解不了,他的个性和想法。 写得好得坏人会让人产生共鸣。不但理解他的坏行为的核心,还让人同情或者遗憾他的过错。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Hell or High Water

要如何才能让坏人也讨好?甚至于,在做坏事的过程中,也让人感觉畅快? 第一,最安全的是感情牌。像这部电影,主要的是两个坏人之间的兄弟情谊。再来,就是比较聪明的那个对自己的孩子的亲情。当坏人也表现出温情时,最能拉近跟观众之间的距离。 第二,比较有说服力的是社会根源。也就是说,在一个不合理的社会或社群里,合理化坏人的行为。比如逼上梁山。这部电影比较隐性的社会背景是,银行剥削贫民百姓,因此坏人走投无路之下,被迫打枪银行。这部电影处理得比较好的是:聪明坏人出于同情,给餐厅服务员留下一大笔小费,因此当她知道他是盗贼时,也出于理解大家的困苦和感恩,而没有作证,导致了最后坏人逍遥法外。 简言之,要拍出讨好的坏人,就得用这条准则:盗亦有道。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A Gentle Creature

女主角一直默默忍受。她的身边一直围绕着诉苦或者对她施压的人。她薄薄的双唇紧闭,眼神苦楚但坚韧。你会很气恼,为何她那么乖巧,为何她不反抗? 她的身上一直积蓄着委曲。直到尾声,在一个封闭的车厢里,好几个魁梧的大男人,对她施暴。镜头大幅度摇晃,灯光忽明忽暗,你看不清楚。但,你听到了。她挣扎,她嘶喊,她哭诉。看不清楚的暴力,反而更让人震惊。 有时候,不用都说的明白。把事情经过交代清楚,铺垫得足够,最后结果,隐隐约约,你的想象空间会更大。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The Disaster Artist

有一部电影,The Room,非常烂,烂到人们觉得非常好笑,以致成为了美国午夜的卖座电影。这部电影,拍的就是这么一件真实的事件。 真匪夷所思。一部作品,差到一定程度,竟然又被人接受了。人们愿意出钱支持它。可是,他们是把它当成笑话来看。导演竟然厚脸皮的说,他就是要拍黑色喜剧。 我觉得,这不是艺术。这只是市场商品。导演赚到钱,却没有获得艺术上的肯定。 如果是你,你要被当成笑话来看吗,即使可以赢取许多关注和钱财。因为是最烂的,所以大家记住了。这跟希特勒在历史上留名,有相似之处。 当然,James Franco改编,拍成一部关于最烂的电影的电影,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