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导演的故事》——安东尼奥尼的文字想象

我不认识这位导演。在看完书后查询资料才知道我观赏过他在《爱神》里的一小段〈欲〉。我记得自己其实不喜欢〈欲〉。买这本书完全因为它属于“电影馆”系列里的书。以为这本书跟电影会有关系,但读下来发觉其实不然。或者应该这么说,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导演的书,但是想在里头了解他的电影,是比较难的;或许想在里头窥视他通过文字展现的想象力,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毕竟不是个作家,他的文字并不引人入胜。但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艺术家。他非常爱幻想,而且容易将现实的琐碎片断化成艺术意象。比如,他看见一个男人从保龄球馆出来,进入了一辆汽车,就跟踪这个男人。我们甚至不知道,跟踪是否也是幻想的一部分,因为后来这男人谋杀了两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再比如,他在报刊上读到一篇新闻,说四个男人在一只坏掉的游艇上,漂流到了澳洲的一个港口。导演就开始幻想这四个男人之间的故事。

但是,说他不是作家,却能写出很尖锐或者有诗意的句子。这完全是因为他思考问题的脑子跟作家是一样的。比如这段:我也望着漆黑的窗外,不觉得那是深山夜里的一部分,一个像山一样饱满坚实的夜,一个古老庄严的夜。可是它就摆在那儿,那片窗外的漆黑,隐藏着我们无权看到及了解的动作,姿态,表情和想法。1还有这一段:那女孩明媚的目光在我进店时震撼了我,以悲剧的讽喻留植在我心中。我曾在街上行人的脸上看过相同的讽喻,阳光下相同的讽喻现在正抚触着万物,落在万物上,如同乔伊斯的雪,落在所有的生者和逝者身上。2因此,我们不能在这本书里读到一个作家式的文章,但却能捉到一个艺术家灵感的点滴。

或许,我们能够在这些文字里,猜测出这位导演的电影将是什么味道儿。比如说,他会是个重视人物内心活动的导演。因为文字里,他对人物的细腻感情很重视:光是观望那些广大的绿色和黄色的景色是不可能满足的,她要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打乱它们的波浪起伏,以及它们的抑扬顿挫。3还有,这位导演是重视环境的气氛的凝造的:“芬芳”不是电影的形容词,但我相信电影能连这种感觉都可以弄得出来。那天太阳落在远方那看来无害的云朵背后,在雨后一会儿时间才落下来,歪斜地打在墙上。那气味是湿灰的泥墙和柏油的气味。4再来,导演当然对画面和动作的想象特别敏感:照亮这些区域后,每个空间都投射在窗户里窗户后和窗户外,好像女人把办公室一片接一片地丢出窗外,也包括她自己在内。5最后,或许我们就知道,这个导演喜欢让故事的结尾带着迷蒙神秘的意味或者富有含蓄的寓意。比如说,在短篇〈你想要〉里的结局是:她孤独一人,且无须感到可怜,因为那怜惜对她的生活已一无助益。6

我想,我需要看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我非常好奇他的种种文字想法如何在电影里表现。文字意象和电影意象之间的转换,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是一个艺术家。因为他的情感感受和思维想象都是敏锐而有创意的。

米开昂基罗安东尼奥尼著,林淑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2次印刷

1,〈往边境去〉,63页

2,〈女孩,犯罪。。。〉,50页

3,〈两封电报〉,10页

4,〈这污秽的身躯〉,20页

5,〈两封电报〉,13页

6,〈你想要。。。〉,32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电影/电影知识,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