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下午》——有意思的散文

IMG_0761因为作者的文笔中带着古文,而又不失优美和富诗意,让这本记录了很多旅行经验的文章,读起来比较象散文而不是游记。另外,作者的写作手法里,又偏爱用排比。这种排比的技巧,恰好反映出作者喜欢做综合式的比较或者总结。所以,这些文章读起来确实不象一般的关于某时某地的旅游经验,更像把各个经验提炼出来的结论或理论。比如这段:然而斯德哥尔摩究竟是什么样一个水城呢?它的水,是无远弗届的水;不同于威尼斯之尽在城里打圈圈的水。斯城的船是“去”的,威城的船是“绕”的。。。故而斯德哥尔摩是个平铺直叙,水天一色的城。它既不是登高爬低如重庆,旧金山那样的天成山城,也不是摩天大楼耸立如纽约,香港如此人为的登峰造极。它其实是最佳的自行车水平滑行看景的城市。1

读着作者对某个城市的介绍,或者对某种旅游经验的叙述,其实获得的并不是特定的旅游资料。作者在字里行间,展现的是他本身的审美观念。而,这本集子里最能吸引我的其实就是那些单单谈着这种美学观念的文章。读着它们,我们能够感受的是作者非常写意,随性,敏感,浪漫的性情。而在作者上好的文笔之下,他的文章都带着一种朦胧的诗意,很富美感的。像〈旅途中的女人〉这篇,讲的就是旅人带着距离,能够体会到陌生环境里的陌生事物的美感这道理。但是,作者却写得如此诗情画意:那女人正在看书。书加上她,便是她当时的全然自由世界,与俗世隔绝。这替其他过客造出一幅旅途景象——寂寞而迢迢的长路。而那坐在对边的女子低着头,像是在看着自己的手,或手上的指环,那么无关宏旨的动作(甚至根本没做动作),你却一丝不苟的用眼睛轻巧而自然的记录下来。为什么?便为了虽然上帝把你们安排在同一节车厢,幻象的取舍却在于你自己,你一径有你个人不能释怀的事或物,要在即使是稍做短暂停顿的移动迅速车上,也会劳师动众的去寄那愁思。2

再举一个例子,能看出作者的浪漫情怀的段落:即使如此,仍该去,往外头去,往远方去。即使气氛单薄了,外在的散漫之浓郁色彩不足了,也该将自己投身其间。不要太快回家,不要担忧下一站,不要想自己脏不脏,或者地方脏不脏。不要忧虑携带的东西够不够,最好没带什么东西;没有拍下的照片或没有写下的札记都不算损失,因为还有回忆。记忆,使人一直策想新的旅行。而夜晚睡在不甚洁净的稻草堆上,给与人的,不是照片而是记忆。想想可以不必睡在铺了床单的床上,是多么像儿童的梦一样令人雀跃啊。3

坦白说,作者的浪漫情怀,我是羡慕但未必会身体力行的。但是,我喜欢他的散文。他的情怀加上他的文笔,让他的散文读起来非常富美感。所以,阅读他散文,是一种享受。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评价。

舒国治著,(台)远流出版社,2007年9月15日二版九刷

1,〈冷冷幽景,寂寂魂灵〉,25页

2,〈旅途中的女人〉,61页

3,〈散漫的旅行〉,161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