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填补历史的空白

这是一本有历史价值和人文关怀的书。

辑一是从马共总书记陈平的角度说故事。这部分记录了几个主要事件像55年的华玲会谈和89年合艾和平协议。有些有趣的部分,如果不是从陈平口中说出,事情真相也不会暴露。像这段陈平的总结:我们有点天真。我们以为跟英国相处这么久,也一起对日军作过战,就有谈判的可能,没想到他们绝不妥协。我们没有预测到他们最后会让东姑取得独立,与东姑联手打击我们。1有一些细节,也能感受到共产党员也是平凡人,会迟疑会懊悔。像华玲谈判时,政府派了一辆载送犯人的车子接他们。共产党的代表上车了。事后,他说:事后有点懊悔,当时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坚持才对。。。2因为在陈平眼中平,这是谈判前的过招。

辑二却专访2004年的大马总警长,从一个官方的角度诉说共产党的发展与国家的应对。这部分虽然是官腔的调调,但还是有价值的。这位警长显然是个了解世界共产党发展和世界局势的人。他一再强调,共产党的失败是必然的,马共最终会淡出历史舞台。虽然,警长以胜利者的姿态有点高傲,但也不至于嚣张跋扈,对马共没有谩骂与侮辱,也算有大将之风了。

辑三和辑四是星洲日报记者作的资料收集,让读者填补事件与人物的空白。

辑五集中报道了马共放下盔甲后,在泰国南部建立的友谊村的生活。这部分就是我说的人文关怀。这些马共成员,有的在森林里度过了三四十年。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他们面临的考验却不小。比较让人感到心酸的是,大马政府迟迟不愿承认他们的公民身份,让他们不能回家来。还有新的一代,同样面临身份的问题。有几位家乡在新加坡,连探亲的可能都没有。

书的封面上说,《青山不老》的特点在于——一群新闻工作者从中立的角度,尽量客观地呈现马共历史的点滴和片段。但它不是严谨的学术著作,不可能呈现完整的马共历史面貌,只能期待它填补部分的“历史的空白”。我觉得,新闻工作者也是有立场的。像最后一辑,就站在了人道主义的立场。至于,填补了历史的空白,我觉得星洲日报确实做到了。

刘鉴铨主编;星洲日报初版;2004年3=2月初版,2009年8月第三版

1,56页

2,59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One Response to 《青山不老》—–填补历史的空白

  1. yang chee keong says:

    请问这本书还有卖吗?我想买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