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dsc00177一个没有底蕴的城市,成不了一部好作品的背景。一个没有带着深厚情感的作家,写不出一部让人感动的小说。当上海遇上了王安忆,才有了这部洋洋洒洒的长篇——《长恨歌》。

单单是这部长篇的前面几章:〈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就已经足以让我们看见作者对上海的深刻了解和深厚情感。作者的文字风格也一展无疑了。我喜欢这段:上海的弄堂是很藏得住隐私的,于是流言便蔓生蔓长。夜里边,万家万户灭了灯,有一扇门缝里露出的一线光,那就是流言;窗前月亮地里的一双绣花拖鞋,也是流言;老妈子托着梳头匣子,说是梳头去,其实是传播流言去;少奶奶洗牌的哗哗声,是流言在作响;连冬天没有人的午后,天井里一跳一跳的麻雀,都在说着鸟语的流言。1文字有点像议论文,将许多见解用排列的方式列出来。但是,这种见解深透着作者的观察力和思考,是带有哲理意味的。但是,这是一部小说,不是一部论文集,所以是有故事情节的。可以说,王安忆在散文,杂文和小说的形式之间游走得很平衡,很显出她的功力。

整本书的年代从40年代跨越至80年代。我们被王安忆带领,领略了上海这城市的各时代的精神面貌。从早期的好莱坞电影,时尚杂志,咖啡馆,摩登服装;后来的隐蔽的社交活动,物质的匮乏;最后开放后的舞会,商业活动繁荣滋长的生机和混乱。王安忆对文革没有花多少笔墨。我想,主要原因在这段话里透露了:像他们这样亲受历史转变的人,不免会有前朝遗民的心情,自认是落后时代的人。他们又都是生活在社会的蕊子里的人,埋头于各自的柴米生计,对自己都谈不上什么看法,何况是对国家,对政权。。。。上海的市民,都是把人生往小处做的。对于政治都是边缘人。2作者想描写的是一个平凡人物的一生。她不是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是即使再光辉,最终也会被时代,社会,时间给磨平,回归平凡,平淡。

长篇里的人物,都很能代表时代的面貌的。爱摄影的程先生代表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有前有势的李主任代表政治领域里的阴险黑暗。解放后投入政治的蒋丽莉代表热情激进的份子。张永红是开放后的新一代摩登小姐。长脚是赶上时代开放的混混份子。王安忆对他们特性的刻画是入木三分的。能够掌握跨越40年的不同人物的特性,王安忆的观察力和领悟力是敏锐的。

最后我想谈的是,作者对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是描绘得非常生动的。从王琦瑶年少时期跟吴佩珍的友谊,跟程先生的暧昧关系,到后来跟康明逊的爱与恨,都刻画出东方人的细腻,含蓄和小气。这种感情方式表面上看平淡无起伏,其实像一股暗流,在人物内心之间汹涌。我最欣赏的是王琦瑶跟老克腊之间的一段情的描写。他的喉头有点哽,不敢抬头,总觉着有什么事情是被误解了,又说不清,还有什么事情确实是他错了,也是说不清。当王琦瑶的手抚上他头发时,他感觉到这女人的委屈和体谅,于是,就有一股同情从心里滋长起来,使得他与王琦瑶亲近了。3

其实,《长恨歌》并没有让我读得很投入,很愉快。但是,我还是必须承认,它是一部写得很用心,很不错的长篇。或许,就像王安忆自己本身讲过的一样,她不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作家,但是很勤奋耕耘。所以,《长恨歌》就是缺少了一些“灵气”之类的东西,虽然你觉得其实它已经很“大气”。

王安忆著,(中国)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10页
2,210页
3,317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