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洞》——雕琢或不雕琢

这部中篇获得95-96年的鲁迅文学奖。当时阎连科才37岁。可是,文字的造诣已经非常深厚。

这部小说的风格不艰涩,容易读;但同时让你觉得有功力,不简单。我期许自己有一天能有这样的水平。能够看出,作者没有刻意雕琢,很自然地就写出了简练而有力量的文字。

但,有时候作者也刻意雕琢。我能看出的有两种技巧。第一种是通感的运用;第二种是围绕着“黄金洞”不断出现相关的形容词。看这段文字就同时运用了两种技巧:天不是了天,地也不是了地,世界变得到处都堆满了老大、桃和爹的笑。他们在笑放着黄灿灿的光,没有声响地挂在楸树上、房坡上、墙头上、枯草上,挂在他们的嘴上、脸上、鼻上、耳朵上和额门上,连头发和眉毛上的笑都闪闪黄亮如炼成块的金子样挂着垂着,老远耀着光亮刺着村人的眼。整个村落和山梁都红漫漫笑盈盈的了。桃见了爹的脸上的笑粉淡淡一块一块霞光一样往下掉,老大见了爹的笑从他脸上落下来把他的衣服砸得抖动着灰土雾一样飞。爹见了桃和老大的笑,病脸上的瘦黄就转成红紫,笑如红绸布样在他脸上滑。1

不论是刻意雕琢还是随意书写,作者的文字都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小说集后面有一篇访谈。里面提到,阎连科已经写了500万字。假设这篇访谈是2013年做的,阎连科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那33年内,平均每年超过15万字。这是惊人的数目。毋庸置疑,这样的生产量得靠才气支撑;但没有刻苦的精神,也确实不行的。所以说啊,能随意一下笔就写出简练的文字,就是岁月的积淀。而这岁月,是靠用功才不白白流失的。

阎连科著;重庆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134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