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十书》——随意谈感觉

我觉得写得比较好的是第一和第二封写关于嗅觉的信。实在地述说关于嗅觉跟故乡,母亲和童年的回忆的关系。像这句:是一个人走向艺术的,不是教训,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吧。1那些关于嗅觉细致的描绘,像床单的浆糊与日晒后的味道,像校长头上厚厚蜡油的味道等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可是,不是每一封信都写得好。像第五封,用宗教的善与艺术的美瓜葛,却草草带过,做为讨论味觉的开头,一点关系都没有,有点故作深沉。不过,这封信里说到的甜,酸,咸和苦味道,跟童年,少年和中年连接在一起,确实有点见地。

后面几封信似乎少了发挥的主题,越写越玄。像听觉,写成了“大音希声”,还有伯牙的琴音,嵇康的《广陵散》,John Cage《四分三十三秒》,谈的已经不是听觉,而是艺术概念和哲学。这种音乐,只能出现一次,不可能延伸,复制。如果中国的音乐像蒋勋说的,不追求乐器的共鸣,那注定不能跟西方的音乐相比了。有了形而上的追求,还是得有形而下的努力。一味在东方道家和佛教的玄学哲理里卖弄,那中国艺术就没有发展与进步的空间了。

十篇散文有的谈美学,确实能启发读者。有的思维比较凌乱,纯粹只是散文,读的是作者的文彩。但整体上,好像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要谈感觉。好像都是比较随意的散文。其实还是不错啦,能够感受到蒋勋的文字魅力。

 

蒋勋著;联经出版社;2009年1月初版,2016年5月初版十三刷,2017年5月二版

1,25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