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杨牧《亭午之鹰》——静与富,敢和容

2014年6月我读不下这本散文集。今天,时间终于到了。我读懂了。原来,杨牧喜欢长句子,翻来覆去地叙述某事某心情。像这段描写雪在风中的景象:四野又恐怕是持续多风的,不时将整齐的雪脚吹向两侧,忽然倾斜在左,忽然在右,如妖魂之舞,扭动着腰肢,而那变化是如此快速和谐,仿佛随着音乐在起灭,遂又像一种旋律在游走,无名而有形,令我目不暇给,于是迷惘间,她倏然旋飞,搅乱那定型有机的程式,一阵轻呼而止,又接回方才扑破的关节,继续扭动,起灭,游走。1

这次,我读出了杨牧的气质。文字中有一种从容,淡定,温和,更是细腻。大部分散文写的都是气候,天空,大海,森林,河川,树影;但处处反应出作者的静谧而安宁的心境。我特别注意到了文字中出现“静”,“宁”,“谧”,“寂”的段落。看下面这段,巨河倒过来从天而降,却是安宁的:我们站在路上,抬头看天,一带透彻的蓝,如巨河倒悬,安宁地流着。2脑中出现的回忆,牵起思愁,依然是宁静的:对着那些平时作息不可或无的书稿之类的东西,忽然看不见那些东西了,眼前只剩一片迷茫,好像是空虚,母亲的面容和声音向我呈现,宁静超然,没有特别什么样的表情,那莪沉着,安详。3

再看看这些字都跟什么联系在一起。这段是跟富庶讲在一起:秋天总是这样的,在小小的这样一个角落,安静地,富庶地,人们分食各种新鲜的收获。4这段是跟果敢放在一起:秋天还那么深,遇到多风的下午,野樱依然摇摆细枝,那样落拓地让叶子一片一片跌到土地上,似乎是没有一丝怨尤的,带着垂老的宁谧和果敢,也没有任何拒斥活介入的神色,对时间完全漠然;岁月悠悠,有情天地里独多一种无情,一种放弃。5还有,跟宽容搭上了:单独的时候,觉得那海边的小屋是完全静寂,宽容的,正适合我藏身,将我想写的东西煞尾写完。6

重读杨牧,我终于看到了他宽厚而豁达的心境。那些文字,都没有多少人事与事物,但却实在地流露出作者严密而细腻的思绪与情绪。我知道自己是无法达到这个境界的。我不是一个细腻的写手。但,这正是我朝向的目标。

 

杨牧著;洪范书店;1996年4月初版

1,126页

2,22页

3,164页

4,33页

5,70页

6,191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阅读/阅读笔记.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