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是谁说,散文就是真人真事?从什么时候开始?谁知道,告诉我。

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5%A3%E6%96%87   和

百度: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136/12828255.htm

都没有提到,散文必须是真实的。只有在百科里“分类”里的“叙事散文”里的“偏重于记人”有这么一句:“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我开始读钟 怡雯的散文,五六年前,从《河宴》读起,已经感受到虚构性成分。你可以说,那是不重要的虚构,是叙事方便的虚构。但,这里的讯息是什么?就是,为了艺术效果,真实性可以让步。

从这里开始,我就认为,散文要好读,就要加上艺术改造。

几天前,我都了钟怡雯最近的两本散文集。不禁让我再思考同样的问题。《麻雀树》前两篇是上乘的佳作。让我钦佩不已。能感受到,这两篇完全是真实的,虚构成分很低。但是,接下来的作品,让我产生五六年前的疑问。读这么琐碎的事,这么日常的事,好读吗?我觉得自己好像在看八卦新闻。吸引人的只是作者的一种口气与态度。

接着读《野半岛》,又很好读。觉得好像在看小说。可是,瞬间,一个念头:这是散文。我立刻觉得不对!

我先从读者的角度说。我从来不觉得读艺术作品,就是要读真的人物事。我是中了小说的毒吧?作者的精神,理念,追求,不用通过真实性来传达。说得再清楚一点,真实性不是对号入座。我读散文,也从来不觉得需要追究,这是真人真事吗?你感受到作品传达的情感,思想,哲思,不就好了吗?看见作者真人,跟他握手,谈上几句话,这让你觉得他的作品更有生命力吗?

再谈谈写作人的角度。要写出《看树》和《麻雀树,与梦》这样佳作,需要人生境界。一个人,需要多少时间,能多少次,有这样的高度?钟怡雯也遇上了人生偶然性,以多年写作功力为基础,才写出了这样高度的作品。所以说嘛,接下来写的都是芝麻绿豆了。我的问题是,散文家,如钟怡雯,要不断写作,还自我要求,是不是只有一个办法:等!只能低产。要不断写,结果如何呢?在真实世界里加上想象与创作咯。

为了艺术性,把真实性摆一边。这是背叛吗?显然很多作者不如此认为。可怜的读者却一厢情愿。

那,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绕了一圈,我们问,谁说散文是真实的?

我们看西方的分类法。Fiction和Non-Fiction。散文是什么?很奇怪。没有一个词是对应散文的。如果你写的是游记,传记,自传,日记,报道,书信请放在Non-Fiction里。如果你写的是好读的故事,管它是真是假,请放在Fiction里。他们的意思是,你写爸爸妈妈吗,你写朋友爱人吗,就属于“虚构性”文学。管你真,也不能放在Non-Fiction里。为什么?因为,读者不会追究,你有说谎吗。你又不是Lady Gaga,不是Donald Trump,谁在乎你早上起床喝不喝咖啡啊?

但是,如果你写一个神枪手的回忆录,里头说自己跟某政治人物在酒吧里谈过天。最终,你会被控上法庭,赔了钱还折了名誉。这是电影《American Sniper》的幕后花絮。Jason Hall就是当事人。在Non-Fiction里讲话,要千万小心。这是严肃的。不是写自己得病后,被评审责问而已。但是,电影《American Sniper》里把人物吹捧得老高老高,没关系。这只是based on a true story。反倒是东方社会,每次拍叶问啊,孔子啊,霍元甲啊,大家都跳出来说,毁谤,诋毁!唉,认真用错地方。

还是老问题。谁说散文一定要真?为什么一定要真?好处是什么?我只能告诉你,坏处一箩箩。

有人能够把假话说得动听,还不像假装。我做不到。不代表别人不行。连Star Wars 里的Yoda都不能察觉出Emperor的Dark Force。你说,是不是魔高一丈?文学奖裁判坚信,散文一定要真。怎么办?他们觉得不真,又违背了真理。你说,他们出于维护真理,使出“揦鲊招”。动机纯真,手段肮脏。他们说自己可怜。作者要表达高尚的理念,但是要艺术性高。他们追求的是最好看,最耐读的作品,不然宁可不写。怎么办?你能说,他们不是也怀有崇高理想吗?

讲了一堆废话。我很窝囊。我觉得,读者和作家都有权利选择。艺术性还是真实性。只是,文学奖可能真要考虑好,要站在那里。投稿者,明知规则在别人那里,你不赞成,就别自投罗网。可是,悲剧产生的关键在,大家迷迷糊糊,模棱两可。

好了。我的总结是,我的生活平淡。我觉得读文学作品,就是追求好读。同样的,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让人读了愉快。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写作/偶发小胡思.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