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初期电影艺术的命运»之阅后感

firstmoviola.jpg电影杂志第10期翻译了让-皮埃尔.格昂(Jean-Pierre Geuens) 写的<论21世纪初期电影艺术的命运> .文章是以很悲观的态度看待当代的电影.他从三方面来探讨:数字技术下产生的艺术复制品消除了传统电影艺术的”韵味”;电影商业集团和互连网将电影视为商业物品;电脑特技将电影陷入感官刺激.

首先,我承认,我们今天的世界改变了,跟以往不一样了.但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是不断的演进.有人怀念失去的传统,极力挽回过去的美好.我不否定他们的努力,也不反对他们的坚持.可是,对于社会新的性质,我们也应该作出尝试,加以探索.社会新的发明,新的创造不也照福了人群吗?

对于艺术,也是如此.它本来就是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的.中国古典文学从先秦到清末,难道不是经历了形式上和精神上的改变吗?”唐诗,宋词,明小说”虽然只是很概念化的概括.但是,这正说明了文学艺术是不断演进的.再看看世界范围内,现代艺术的诞生.现代人类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古典艺术的形式不再能承载现代人的表现力了,因而产生了现代艺术.回到电影艺术.它经过两次大变革.第一次是从无声到有声.第二次是从无色到有色.每次的变革都遭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认为新的形式没有旧有形式在美学上的意义.可是,经过许多电影工作者的努力之下,在新形式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美感体验.我觉得,电脑数字技术进入电影制作或许就是电影第三次的变革.它无法取代胶片,就象有声有色电影无法取代无声电影和无色电影一样.可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拒绝对这个电影的新形式进行探索.我们必须接受,电影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与其悲观消极的做反抗,不如乐观积极的投入新的创作.

作者在文章中认为现代数字科技复制影片,让电影院的”神圣”地位消失了.影片更容易被观众观赏,让电影失去了它的珍贵性.他更进一步说,现代人的繁忙生活节奏破坏了电影的观赏.我承认,过去的社会条件,让人们不容易观赏电影,确实让影迷们更珍惜每次在电影院的体验.但是,做这种缅怀除了不忘记过去的美好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吗?现代科技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欣赏电影,这对电影艺术的推广不是有好处吗?难道就要让电影成为少数人的贵族享受吗?对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来说,可以更自由,更不受任何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观赏到各式各类的电影不是一件美事吗?至于对现代人由于生活繁忙而无法陶醉在电影艺术中的指控,太武断了.即使这是现实,我想,现代人最终会找出办法,让自己好好的看一部电影的.社会本质改变了,那是无法改变的,积极的做法是寻找新的适应方法,而不是保守的开倒退车.

文章中引述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两个概念.我觉得他们之间是相矛盾的.”韵味”是被推崇的,它产生的必要条件是”距离”.但是, 瓦尔特.本雅明同时又认为,只有被大众在任何地方被传阅和议论时,艺术品才是有价值的.现代社会媒体的广泛正是让原本存在于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缩短. 作者认为这样一来牺牲了”韵味”,可是这不就是瓦尔特.本雅明认为的,让艺术品更广泛的流传,才有社会价值了吗?

作者在文章中以ARMAGEDDON为例,指责电脑技术让电影沦为感官刺激.我首先质疑的是,美感难道没有包括感官刺激吗?绘画艺术不就是很依赖于视觉效果的吗?磨娜丽莎就是让人看了觉得赏心悦目.音乐享受难道不是属于听觉系统的刺激吗?贝多分的命运交响曲让人听见命运在叩门. 作者要求电影要有更崇高的品位,不要靠”震惊体验”取胜.可是,我觉得,我们不可以抹杀任何一种流派或风格的艺术.一部拍得让人震惊的电影,可以给人各种感官上的享受,那就是它的成功.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否定任何风格的艺术作品.更何况,拍得让人震惊的电影也可以有深奥的醒思的.电脑数字技术只是一个工具,让电影的表现力加强.成功驾驭这个工具,可以让创作者开创电影的新面貌.我们期待,通过数字技术,电影界的精英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至于如果有人还是坚持觉得旧的,传统的电影更有美感,我觉得他们也不必放弃.继续拍摄和支持观赏,让它不会变成历史.这是积极的做法,就象面对现代社会的商业化性质时也应有的态度一样.

作者说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商业机制下,沦为商品.媒体宣传的是虚假的艺术性格.对于这点,我是赞成的.可是,我觉得,我们也没有必要太沮丧.作者所说的,出现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与电影相关的组织和机构,对电影艺术作出巨大的贡献,今天仍然可以存在.它们过去的努力,象出版电影杂志,办电影俱乐部,设置电影资料库,办电影节等等,我们今天也可以延续.作者认为互连网起了破坏电影艺术的作用.我倒觉得,通过互连网,我们比过去更容易推广电影艺术了.

<论21世纪初期电影艺术的命运>刊登于美国的<电影电视评论季刊> 2002年冬季号.今天我阅读它时已经是5年过去了. 作者五年前说的电影艺术所面对的”困境”,今天仍存在.但是,我觉得,电影艺术并没有死去,而且还很蓬勃的在发展.或许, 让-皮埃尔.格昂今天也会觉得自己当初太悲观了吧.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电影/理论讨论.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