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电影/观后感想

First Cow

故事很简单。但是很好看。主要是故事背景很有趣,也胜在很真实很有说服力。 两个平凡的人,以售卖糕点来赚取生活。也梦想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糕点材料来源却是小地方唯一一只母牛的奶水。而这只牛是别人的。这个别人也是小地方最有权势的人。 这样看似很简单的故事,却发生在美国十九世纪初。平民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开荒者。住处是简单的木板围成墙,有个遮天的屋顶,地面却是踏得实实的土地。晚上点蜡烛,洗澡只是用块布擦身,煮食是烧柴,赚了钱藏在树上。这样的时期,法律就是人治。发生争执,被伤或杀,都只是受害者的霉运。这样的时期,还是阻止不了人们梦想更好的生活。拼命争取就是铤而走险。一只牛的奶水,能许未来,也带来祸害。 看似简单,导演一定做了很多功课。才能带观众进入一个已逝去的世界。然后,讲了一个很简单但很花功夫的精彩故事。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The Assistant

为什么乏味的助理工作,像开灯、准备茶水、整理文件、接电话、打扫老板办公室、准备老板的外卖能吸引观众?因为一般的电影中,白领阶级不是这样的。 你以为穿上长袖窄裙,成为老板办公室入口的关口,就很神气吗?其实,她要接听老板娘的电话然后挨骂,她要当保姆然后成为小丑,她要接听陌生外语电话然后支支吾吾希望没有坏了事情。 你以为当一个知名老板的助理,日后就能登上云梯、坐上老板的位置吗?可是,她得先在办公室里捡到一只耳环,她得目睹青春少女被带到高级酒店,她得忍受人事部揶揄你说你不是老板的菜,她得学着像其他同事一般视若无睹。 这部电影就是充满这些表面平静的细节。可是,它比那些表现充满冲劲、神采焕发、衣冠楚楚的白领阶级的电影精彩多了。没错,那些电影有起伏、有情绪、有希望。但是,它们缺少了最关键的一个要素:真实。 那些电影,看了会让你向往。这部电影,却让你想:幸亏我不是她。这就是真实的意思。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Shadow of a Doubt

大师Alfred Hitchcock在这部影片里只是想制造紧张的气氛。故事是从罪犯干案后,逃难到一个庇护所开始的。整部电影就是把事情深埋时的怀疑和疑虑,和事情揭发后的提防和避开拍出来。 如果你想在里头看到一宗案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那就会失望了。 我想,只有大师才会想出这种角度。也才会挑战这种角度。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Lionheart

中间这大概十分钟的戏,就是这部电影的最好总结了: Adaeze觉得走投无路无比沮丧,在放弃的边缘自暴自弃。妈妈走进房间来。她鼓励女儿说:上帝不会给你负荷不了的难题。你一直很坚强,我相信,你一定能挺得过去。于是,Adaeze得到了启示般说:谢谢妈妈。 第一,如果Adaeze是电影开头所刻画般是个女强人,这些空泛的鼓励话,完全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我是她,我会觉得烦死了。 第二,这个妈妈真是无聊极了。难道她不知道,女儿这般本事,还需要她来说加油吗?其实,完全说不出切实际的话,还是忍不住要说,只是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不是为帮助女儿解决问题。 第三,这个女强人,知道妈妈完全不懂生意之道,却一副长辈的教训模样,还是深受鼓舞,绝地逢生。我作为观众,真的觉得被欺骗了。 说到底,这是一部非常肤浅的励志电影。把一切问题的解决之道归结为:If you think you can , you can。生活如果真的如此简单,要不你一直逃避问题,要不你一直欺骗自己。 结果,女强人如何解决问题呢?一半靠运气、一半靠好心肠。两者的关系还是:好心肠会带来好运气。这么脱离现实的讯息,迟早会让观众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相信一个谎言。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1,故事本身,不需要多少修饰,就已经很吸引人了。这样的题材,单单听了:用眨眼写作,就已经足够震撼了。 2,看似很简单。其实剧本和剪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把观众带入主角的内心困境。偶尔从主角的视角看世界,偶尔从外在世界看主角,偶尔又有过去的回忆,偶尔又又虚构的幻觉世界。很精彩!这么多重的视角与世界重叠,却一点都不混乱。非常有感染力。 3,把一个故事讲好就是这样。技巧形式精心设计,却不留痕迹。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Shirley

已经不再在乎,电影总把艺术家的怪异个性与癖好,和创作过程,过分夸张和戏剧化。反正,这就是市场需求。观众喜欢。现在,我更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夸张和戏剧化得有特色和创意吗? 就这部电影来说,还算不错。在呈现作家虚构幻想和真实生活之间,电影的节奏和画面、音配、情节都掌握得很好。最出色得部分是,电影最后带出了女性主义的讯息。不把电影当成一个作家自传来看,把它当成两对夫妇之间的复杂关系来看,就不会失望了。所有的作家怪诞行为、创作时的幻听幻觉、冲突性强的画面,都让这部电影有了受害或压抑女性内心写照的效果。 艺术家都难相处,都爱挖苦人,都不近人情吗?谁管呢?关于艺术家的故事,说得精彩而好看,就好了。我是这样。观众也是这样。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姜子牙

1,奇幻的神怪世界,感觉非常科技化。没有了过去中国飘渺的、比较有水墨画质感的效果。比较像是未来科幻世界的质感。这是西方电影艺术的影响。或者说,这就是目前中国时代的特色? 2,有一个画面,直接从西斯廷教堂著名的天顶画搬来。就是那个神与阿当伸出手相触那一副。还有,姜子牙悟透以后,那形象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耶稣。这是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或者说,这就是目前中国文化大融合的特色? 3,说回来。并不觉得这些模仿有问题。毕竟世界已经不是封锁隔离的。文化艺术上的互相渗透也避免不了。最大改变是,动画技术已经用电脑制作,所以看起来就跟西方的电影很像。想一味回归到中国传统,或许很难了。毕竟,这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现在的面貌。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还是能融入自己的文化的元素,就不会沦为抄袭或完全没有创意的劣作。总结一句,西方的元素,还是有经过重新消化和再创作。这样就很好。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上次被一个电影的名字吓到是韩国电影Nobody Knows。导演说,你需要知道详情,因为故事里的人不知道。 这次,导演认为,你不需要知道详情。因为重点是,有的伤还,发生了,甚至一次就够了。 这里,名字不是总结或摘要。它成为了内容的一部分,先是一个悬念,然后是一个转折,最后是一个结果。

Posted in 电影/观后感想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