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写作/旅游小记录

玲珑小镇(完结篇)

我心情很矛盾。一方面,我觉得玲珑是个好地方,值得让更多的人认识。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只要旅游业发展起来,这个小镇就难免改变。 第一天,我已经问我们的导游了:你觉得旅游业会带来改变吗?他自豪的说:当然会!然后他就说了自己找到的厨师和船夫,现在经济状况都改善了。他觉得自己带给了他们更好的生活。我追问:可是你说你喜欢这里乡民的淳朴。导游立刻明白我的意思,说:当然,我们还是要监督年轻的一代。 现在的玲珑,酒店是不够的。可是,正因为大集团还没有进军玲珑,它的小街小巷才显得那么简单而古朴。这里也没有大购物商场、戏院、娱乐场所。可是,如果可以选择,乡民们会拒绝吗? 且不谈经济发展对人的道德观的影响。因为这是每个人的选择。谁说追求效率、追求物质生活、追求名、利和权,就是不道德的呢?这不是我担心的部分。我觉得自己没有权力为了自己的私心,要求人们维持比较贫困的现状。我反而觉得,经济发展会提供乡民更多的选择。或许,选择玲珑作为退休地点的老人家会比较苦恼。这已经不是他们的乐园。但,想要为自己的人生谋取更多的年轻人,就可以留在玲珑,追求自己的理想了。 我担心的是,这里原始的景点会被破坏。先说那些考古遗址吧。显然的,现在这些考古遗址还保存得比较完好,是因为需要“长途跋涉”才能抵达。看看那些遗址的起点,连一个像样的停车地方也没有。还有很多私人的工厂、种植地就在遗址旁。政府显然没有很强的保护意识。所以,一定的改善是必须的。可是,我很肯定,访客多了,垃圾和污染也会增加。目前,洞窟里已经有了没有公德心的涂鸦。是的,我对我国游客的素质没有信心。要如何让这些遗址更容易接近,却又适当的保护遗址以防被破坏?这需要考古知识、人文意识、旅游策划的结合。万一有关当局为了吸引顾客,把遗址当成谋利的工具,也是我的其中一个隐忧。 再说自然景观吧。我很清楚,如果人工湖迎来了大量游客,我就没有办法再次体会它带给我的宁静了。然后呢,垃圾会增加、湖水可能也逐渐不再清澈、鸟类或许会离去、村民平静的生活也一去不返了。想象湖上一艘艘载着二十人的游客,大声喧哗、唱卡拉OK、吃了零食随手丢进湖里。然后,或许想趁机赚外快的渔民就开着快艇靠近游船,贩卖水果或鲜鱼。叫卖声、讨价还价,成了湖上的主旋律。老婆婆慢慢划船,随意送陌生人一粒榴莲,这样的感人画面就不可能再上演了。 其实问题只有一个。什么时候才足够? 导游找到的厨师,现在的经济条件提高了。那,她还要再赚多一点吧?每天一个顾客,她觉得足够吗?现在她的田园小餐厅,适合容纳三五个顾客。如果有载着五十人的顾客旅游巴来到来,她要扩建自己的餐厅吗,会因为烹煮大量的食物而无法兼顾质量吗?如果她不接,那顾客逐渐跑到愿意接的餐厅,她逐渐竞争不过她的对手,大环境在改变她还选择小量生产吗? 回到考古遗址。多少游客才是适当的?是越多越好吗?那,是不是开辟山路,把游客直接送到洞窟?那,是不是建造大路、大停车场,让大量的游客,不用徒步、爬山,也可以抵达?那是不是要收景点费?导游费呢?还有,是不是要建造商店,贩卖一些商品?原始人的玩具造型? 归途中,我对老公说,很多人来玲珑一定会很失望。为什么?没有东西买!一般的旅客,除了要拍照打卡,就是要购物了。我相信,如果玲珑发展旅游业,为了迎合需求,一定会产生各种所谓的玲珑特色商品。说回来。等旅游业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旅客对玲珑的印象,只剩下一些打卡点和一些商品。多少人真正的领略了玲珑丰富的文化特色和自然美景呢?当然,我这样说是很自大的。游客的素质也可以提高的。领略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就会提升人文意识、开阔人生视野。或许,接着,就会爱惜、珍惜和守护这些遗产了。但是,培育这样的意识,需要时间。 老公说,或许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来得早。我们赶在玲珑变化之前,抵达。所以,玲珑给了我们珍贵的体验。我希望跟更多人分享玲珑。我希望,政府能适当的帮助玲珑。我更希望,玲珑的居民,明智地为玲珑选择一个他们觉得最美的面貌。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 Leave a comment

玲珑小镇(四)

他继续说着这个市镇的历史。那些能够追溯到15世纪马六甲王朝的民族背景。可是,我思绪汹涌,没有注意听。我的内心不断挣扎:这个马来同胞在编造谎言,但是他何必说谎,可是我的视角不也是一直受限制吗,但他没有证据,我为何要相信他,他听起来只是泛泛而论,都是一些站不住脚的情绪化理论。。。 我已经忘了,第一天我们和导游被雨困在公园的小亭子时,是谁先提起了共产党的话题。话题好像是从马来西亚政治的种族偏见开始的吧。随后,导游说,马共不是华人的地下活动,马共也有马来人参与。我当然明白他是善意的,可是这却不是事实。我没有数据,可是马共里只有一个队是马来人组成,虽然也有马来人进入领导层,却还是寥寥无几。怎么可以因此说,马共是三大民族的运动呢?即使陈平也承认马共的失败就在于无法获得马来同胞和印度同胞的支持。说回来。导游说,就在玲珑,马共曾经干下残忍的罪行。马共放火烧了整个乡村,还杀了不少村民。我睁大眼睛,问他,真的?导游说,现在在Kampung Chepor,有一个马来同胞名为Aki,特地为这个事件成立了一个博物馆。如果我要,他可以带我去访问Aki。我立刻点头说,求之不得! 于是,第二天午餐后,导游约好了Aki。他的博物馆只是展示一些零散的道具,很难说跟马共有什么关系。而且,他的热情显然不只是揭露共产党邪恶罪行而已。他跟我们的导游一样,对自己的乡土有浓厚的情感。他喜欢收集一些看似古老的东西,比如一些从三峡水坝淹没前从其中一个小镇买来的印章。他还让我解读,到底印章上的字什么意思。这是后面的事。我们抵达时,先坐下来,听他讲故事。同样的,他从“马共不是华人的”开始说起,说这是个误解,是马来西亚政府的狭隘种族政策下的言论。然后,他说,1954年的一天,马共人员,进村来屠杀平民,还纵火。他说,马共的长矛插死还在襁褓的婴孩。Aki高高举起自己的手,说马共的长矛顶端的婴孩流血不止。然后,他哽咽了,说婴孩的血一直流到匪徒的手肘。 我问他,是什么事件让马共如此憎恨村民?他泛泛地谈到了马来亚独立之前,各种族之间的隔阂。我问他,他能确定这些马共成员是陈平领导下的吗?他说不知道,但是他们的旗子不是马共的三星旗。我问他,当时他多大?他说他还没出世,故事都是从老一辈口中听来的。我问他,有多少人伤亡呢?他说,他也不知道,有的人逃跑了,有的人被马共捉走了,有的躲起来,有的被杀了。他说,有一个幸存者的下颚被土匪砍下,终身残废。 我知道他不是亲身经历,就没有继续追问详情。我的情绪平复不下来。我才刚读了《我方的历史》。陈平完全没有透露关于这样的冲突。他在书里,偶尔还会为一些不幸事件感到愧疚。但那些事件的伤亡,也只是一两个而已。如果这个马来同胞说的是事实,那陈平也太邪恶了吧。或许,陈平把责任推给他所谓的“国民党土匪”。 后来,我跟老公聊。他说,他并不觉得惊讶。因为在那个时代,那是一场斗争、一场战争。马共在玲珑附近的森林里扎营,跟附近的居民起冲突在所难免。想象一下吧,马共当然要宣传他们的理念,当然要吸取成员。而平民里,当然也有不赞成的,有偏袒英殖民者的,有中立的。Aki也说了,马共土匪常常偷他们的家畜。像这样的小冲突,日月累积的不满与怨恨,是可能促成暴力事件的。老公还说,马共是要建立政权的,对敌人施暴,是很自然的事。 我以为,这一趟玲珑之旅,会给我许多答案。刚好相反。我更多疑问了。可以肯定的是,我发现了自己一直在听一方的话语而已。我一直想,共产党一直宣称自己的社会理念有多伟大,当然是虚假而虚妄的。我以为,我可看得很清楚,马共成员也是有人性的黑暗。但是,像纵火、群杀这样的恶行,真的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惊觉,《我方的历史》里,陈平一副正义凛然、光明磊落的模样,或许也只是一个假象。 我有更多疑问了。我没有完全信任Aki。但是,我发现马共的证词,也不该全盘接受。我会继续寻找答案。或许,真相不容易获得,也不可能获得。至少,我知道了自己的局限。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 Leave a comment

玲珑小镇(三)

当我们的船越过了大桥,停下引擎时,我突然被掷入眼前广袤的湖面和内心清澈的空灵中。那么宁静。却不是完全的寂静。细细碎碎的虫鸣,还有微风泛起的涟漪,是大自然的脉搏和律动。瞬间,我看到了导游心中的造物主的形象。祂无边无际、无穷无限。但是,我抗拒着。 这趟两个小时的船游,让我和老公完全放松下来。我们放下了整日来人类考古知识和地质科学知识的脑力轰炸的激动与兴奋。我们都暂时不发问,只是安静地感受眼前的美景。导游还是偶尔会给一些讯息。 这个人造湖是英殖民政府建造的水坝淹没所致。水坝供应霹雳各地锡矿船电源,平民百姓却到五十年后才享受到。现在围绕着人工湖,还有许多小甘榜,有的甚至只有十户人家。有的甘榜在小岛屿上。因此,居民至今仍采用更方便的水路。还有一个地点,让他们停靠船,也停靠车,让他们转换交通方式。导游指向一所小学,说还有一种类似校巴的船,载送各地的学生上学。沿着湖边,好多看似简陋但适用的小码头。其中一个还是周润发和Jodie Foster主演的电影,Ana and the King的取景处。 然后,我们的船驶进了小水道。导游说,花季,这里成了粉红色。我看着那些从树干垂下的须根,想象另一幅缤纷的湖面。 驶出了小水道,我们驶近大桥。这宏伟的大桥建于2005年。从Kuala Kangsar到玲珑,最靠近的距离,就是通过这座大桥。前一天,我们的车行驶在桥上,完全看不到湖面的景色,因为桥的两边筑起了高高的白墙。现在,我们在桥下,能听到自己的声音的回音。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心情,交织和交融。 桥下有一片小莲花潭。导游让船夫停下引擎。耳边的呼呼风声突然静止了,我被面前的景物震慑住。我一直在想,这就是导游所说的伟大的造物主吗?这就是多少宗教说的神的奇迹吗?我目睹了。我感受到了。我是很想臣服于祂的脚下。但是,扪心自问,我没有办法。这不是我的信仰。 这时,船夫拿出一张小纸,放到唇边,发出嘹亮的叫声。他在模仿一种鸟的叫声。在这里,小鸟们没有上当。后来,继续航行后,我们又停下,再尝试。结果,真有小鸟被蒙骗了。导游说,首先被吸引的是雌鸟。然后,会有其他的雄鸟不甘示弱,来参与吟唱。我们看到一棵树上有五只小鸟。船夫和雄鸟们听起来像一唱一和,其实是在匹比斗唱。 越过了大桥,我们的船倒回驶。我发现太阳在我的背后。导游看我频频回头,就说,我们正驶向一个观看日落的最佳地点。然后,他说,这湖上是晚上观星的好地方。玲珑被两座山脉夹住,所以没有光线污染。我抬头望,看到了繁星似锦的景象。当下,我明白了,连接我和导游的,不必是同一个形象。我们都扎根于这片土地,汲取、继承和延续。他的热情奉献给宗教的天穹。我对人类文化、历史、艺术的执着,也是人类精神的天宇。我们都可以,展翅蓝天。 看完了日落,我们的船朝起点驶去。这时,有一个站着划船的Makcik就在我们前面不远处。导游说,这种小舟的设计,就是要站着划才省力。导游跟Makcik来回对话。我估计就是话日常,没有去在意。然后,导游问我们,要吃榴莲吗。我想,好啊,在湖面买榴莲,也是一个体验吧。可是,当我们两艘船靠近时,我看到船上只有两粒榴莲。当我还在考虑要买一粒还是两粒时,导游自作主张只拿了一粒。我等待着。可是,导游说,terima kasih,就分道扬镳了。我惊讶之余,胸口暖呼呼的。 没多久,我们回到码头。重新踏在土壤上,我感觉特别踏实。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 Leave a comment

玲珑小镇(二)

早晨,我们的闹钟响时,外面正在下雨。我想,怎么办呢?千里迢迢而来,就为了这些考古遗址。出发前也跟导游确定了,如果下雨有什么对策。他只是回答说,早晨不常下雨。所以,我带着忐忑的心情,不知道是否只能跟导游聊天,等待雨停了。万幸,雨在早餐前停了。 可是一场灾难在悄悄降临。 这天,我们会去看五个石洞,都是考古遗址。其中一个还挖掘出了一具11千年前的尸骨。其他的洞窟找到旧石器时期的工具和新石器时期的坟墓。我还特意要求去参观发现壁画的洞窟,但它们的历史比较近,只是一百年前的原住民的涂鸦而已。 导游给我们的资讯说,最好穿上长裤和长袖衣。我问他是否有种族或宗教理由。他回答说,只是怕蚊子叮咬。但是,他也说,尽量少暴露肌肤,是对社群的尊重。他还是强调,短裤和短袖衣是没问题的。我以为,我们不怕蚊子不怕太阳,怕流汗怕热。但是,我还是穿上长裤,决定尊重马来同胞。而老公呢,却只穿了到膝盖的长裤。我们都以为,我们知道攀登马来西亚山坡的感觉,觉得越轻便越好,但也不冒犯马来同胞就好。抵达洞窟的起点时,导游在普通衣着外加上防水长袖衣和防水长裤,脚上还套上了长筒雨鞋。我们取笑他。他却认真的说,是防水蛭的。我们立刻就笑不出来了。 我们没有心理准备,五个洞窟中,有三个需要穿越丛林和攀爬石山至少一个小时。而一路上,我们迎来了水蛭大袭击。我已经尽量放快脚步,因为我知道,水蛭是感应到人体的温度而来的。所以,走得越后面,就越容易遇被它贴上。每次来到可以稍微停驻的石灰地,比如指示牌或资讯牌前,导游就弯下身去,用手电筒照我们的鞋子。他的眼睛可比我们尖多了。常常他伸出手指抓住了一只只暗红色的长条软体,然后捏死它们后,我们才看清楚了水蛭的模样。这个检查鞋子的程序,不断重复了十次以上。我们发现,老公的脚对水蛭的诱惑比较大。因为导游不断阻止水蛭钻进老公的袜子和鞋子。而我估计自己的长裤,因为裤脚折起来,比较不会散热,起了保护作用吧。 参观了第一个洞窟,回到起点时,我们脱了鞋子和袜子。我几乎要尖叫。老公的脚踝四周,贴了两三只水蛭。我和老公都像小孩一样,让导游帮我们清理掉这些水蛭。我们是碰都不敢碰它们。然后,导游还帮老公贴上胶布。我以为我幸免了。才不呢。 我们花了大概三小时探索五个洞窟。等一切都完成时,老公刚刚被咬的地方,流血不止。导游得带他去公共厕所清洗,再贴上胶布。老公这个伤口,一共换了三块胶布。一直到吃完了午餐,血才终于凝固。而我呢。在结束时,再次脱掉鞋袜,竟然发现有一群水蛭挤在一起欢畅地痛饮。我当下动弹不得,只得靠导游一一抓起,捏死,然后数了数,一共四只。 花了这么长的篇幅讲关于这场血光之灾。但,我一点不埋怨或懊恼。其实我是非常恐惧水蛭。从来没有给水蛭咬过。但是,这次体验了水蛭的大袭击,我才发现,其实也没有太可怕。因为一点疼痛都没有。就血流得很狼狈而已。 再说,我觉得这次水蛭的经验,倒更让我深刻感受到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他们为了有个庇护身躯的地方,得经过茂密的丛林和攀爬山坡。想象每次为了食物,都得这么千辛万苦。多不容易啊。 说说洞窟吧。 它们可不是平坦的地面。我们在里头,也不容易找到安全的地点踩踏。有的洞窟甚至非常矮。史前人类得长期弯下腰来,无法站直。然后呢,当然就是漆黑一片。有的洞窟里头会有小“天井”。我想象,下雨时,一定是一副别致的瀑布景观吧。有的洞窟里有蝙蝠。因此,他们得长期跟小动物和昆虫共处。我们只是短时间站在洞窟里,偶尔感受到微风吹拂,好像也蛮清爽舒服的。其实,史前人类要长时间适应黑暗、尖石的刺割、跟外面世界隔绝,还有长期提心吊胆因为也会有来寻求庇护的野生动物。只有亲身站在洞窟里,才能深刻体会到史前人类的生存意志。 这些洞窟是他们的住所、工作坊(制造工具)、厨房和坟场。他们一定没有想到,这些洞窟也是他们的博物馆。洞窟不但庇护了他们的身躯,还保存了他们曾经生存的证据。由于避免了阳光和雨水的侵蚀,它们的尸骨、工具和壁画才在本世纪重见光明。 补充: 贴了这篇短文后,我传了给导游看。他自己是不懂得中文字。但是,他的妻子是来自中国青海的回民。她帮助翻译了。导游回复我说,我搞错了。他并没有捏死那些水蛭。他只是揉它们,把它们的粘液揉走,然后就可以轻易地弹走它们了。我追问,他为何不杀它们呢?他只是简单的说,它们只是很烦人,却没有危害我们的性命。我以为他的不杀生或许来自宗教。显然不是。但,我想,对万物生命的珍爱,难道不是一种修养吗?我自己是非常憎恨蚊子的,对侵犯我的厨房的蚂蚁也会赶尽杀绝。这些水蛭,如果我敢的话,我也会绝情地杀灭的。但是,我尊重这种对所有生命的慈悲心。只是,我自己不做这样的选择。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 Leave a comment

玲珑小镇(一)

我特别容易被热情触动。我说的是他人。 这躺出走,我们的马来同胞导游,让我很感动。首先,身为导游,必须有专业精神。包括对自己的职业的使命感和对顾客的责任心。我们抵达时,天气已经转阴。当晚和隔天早晨都下雨了。于是,我们遇上了水蛭大袭击。我们的导游自己就非常害怕水蛭。他的原因是非常宗教性的。他说,水蛭咬过的伤口会不断流血,这妨碍了他祈祷。而我们的导游是个非常虔诚的回教徒。午饭和傍晚时分,他会暂时放我们在景点,离开十五分钟去祈祷。说回来。我们步行或攀登山丘到山洞,必须经过丛林。我们的导游,不断找安全的地点,检查我们的裤脚和鞋子。发现了水蛭,就徒手捏死它们。我和老公都不敢触碰水蛭。所以,我特别感谢他这么照顾我们。 除了专业,比较属于私人性质的可贵精神,就是包容、尊重和诚恳了。一开始,我试探我们的导游,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说马来西亚应该遵从多元化文化政策,那宗教呢?他回答说:我觉得宗教是个人的选择。当然,后来他说了,他觉得回教统治下的世界,将是和平而繁荣的。但是,他显然不是激进的回教徒。在三天两夜里,我不断询问关于马来民族的文化问题,像马来人为何要用手吃饭、马来人料理有汤吗、马来人能吃鸭吗、他如何看待马来传统艺术mak yong。然后,我也问了很多很敏感的宗教问题,像为何回教徒不能碰狗、回教徒庆祝新年时去扫墓吗、阿拉伯葱头式的回教堂是什么时候成为我们国家的建筑样式(500年前的回教堂是非常传统马来式的建筑,没有葱头顶)。我们姑且不去理会到底他的答案是什么。我只是采取聆听的角色,我并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他不断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回教的教义,我就觉得没有说服力。但是,我保持沉默。然后,他非常诚实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有自己不知道的,他就会坦诚说自己不知道。我非常珍惜这次跟一个马来同胞之间的交流。他没有刻意隐瞒、尝试迎合或恶意攻击我的问题。我觉得这就已经是多元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尊重的可贵精神了。 可是,我最感动的,还是他的热情。他说自己年轻时游历了大半世界,现在回来自己的故土,致力于回馈他的社群。他是那么乐于分享玲珑(Lenggong)的一切。他精心安排好各种节目,每个细节都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从他安排的马来乡村料理就深深感受到他的诚意。他特意带我们去参观一家小型醃鱼工厂,也没有鼓励我们买任何东西,然后就每一餐都安排了这道地道的日常菜肴。他非常自豪的说,自己找到的厨师,通过他的推荐,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他觉得这就是他目前的生活意义。 他是个虔诚的回教徒。他说,他相信自己的命运是阿拉安排好的。他觉得,生命里的一切机遇,都是有目的的。我当然不会赞成他的信仰。可是,我理解他的热情。他的强烈理念,是他的精神支柱。我和老公跟他融洽地相处了三天。我们感兴趣的是文化、知识和艺术。我非常坦白的说,即使我深深被玲珑的人文与自然所吸引。但,我不会像导游所说的那样,我为马来西亚感到光荣。但是,他让我看到了,一个对自己的生命充满热情的宗教徒。 他说社群大于个人。我不是。他说宗教是生命的主导。我不是。他说认识了玲珑,就应该为我们的国家感到光荣和骄傲。我不是。但是,我热爱艺术。他或许不会认同。我通过国家、民族、社群意识,看到存粹的美感。他或许不会了解。我觉得个人是一切群体的基础,也是最终的目的。他或许不会赞同。 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成为朋友。就凭我们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执着。我们会被彼此的热情所触动。这就够了。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 Leave a comment

仁嘉隆(四)

我对油条情有独钟。每周,我带毛孩去爬山,回来会拐进商业区,买油条当早餐。配上手冲咖啡,连毛孩都流口水。所以,我特别期待幸福村的蒜味油条。说到蒜,也是我的最爱,蒜味面包、蒜味牛油、蒜味花生,我都觉得非常搭配。这个蒜味油条,还没吃,就知道,一定非常美味。 在预订老厝时,考虑的就是隔天早晨能吃美味的早餐。可是,发现由于行动限制令,蒜味油条只在傍晚营业。于是,只要避过了周四的休息天就可以了。我计划了,周三三点入住老厝,参观了老厝和文化馆,就是油条营业的时间,四点。是有点遗憾。我没有吃茶点的习惯。但,聊胜于无。 出发前,我再查看,发现油条老板已经恢复早上营业。可是,一周休息两天。幸亏周三还是做生意的。 结果,当我们来到店面时,大门关闭。坐在外面的一群男人们对我说,今天油条老板要拜神。其中一位说:你明早来。我才开心了两秒钟,另一位却说:明天周四啦。 旅游,不可能完美。缺失的部分,也是体验的一部分。就像生活,你不会知道,另一个维度中的情节,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和结果。与其哀怨得不到的预设圆满,不如珍惜手头上的当下真实。而且,生活有趣的部分是,重返同一个空间,每一次的体验,也不会是重复的。蒜味油条,这次吃不到,下次或许会有更精彩的故事。 带着这个缺憾,我期待下一次的重逢。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 Leave a comment

仁嘉隆(三)

做功课时,看那些lorong-lorong,以为很容易记。结果,依赖google map,竟然迷失在横直交织的小巷里。后来还是靠google map,输入lorong 1,才找到了老厝。 狭小的小巷(该称为小巷吧,很窄),勉强能让两辆车擦过。但,还有很多随意停泊的摩哆和车。让人不得放慢速度和加倍提防。两旁的屋子各式各样:单层和双层,旧式新村屋和新式洋房,有围墙的和开放的,精心装修过的和废置的。车子驶入新村时,凌乱充斥眼帘。 可是啊,新村就适合用脚来逛。尤其到了傍晚,家家户户打开大门,那神台上慈祥的白须老人家非常和气,欢迎你的到来。会有一两只狗狗对你好奇,用吠叫警告,别侵犯私人禁地。然后,有个老婆婆坐在庭院藤椅上,跟你交换友善的眼神。就是没看到小孩,或许都躲在屋里滑手机和玩电游了吧? 有的住家,白天经过时,门关起来。到了夜晚,打开大门,竟然成了小餐厅。在老厝隔几间的邻居,是一间百年老庙。在老厝后面,面对大街的文化馆,曾经是独特的新村房子,重新改造,成了素食馆和文化活动中心。我想象,过去,裁缝店、理发室、小贩档口、小型加工厂、杂货店、中医诊所等等,全就在一个新村里。是住家,也是服务大众的场所。是逼仄,也是齐全而方便。是少了私隐,也是共享共荣。 到幸福村来,最可贵的,就是重温新村的老式生活。暂时忘却千篇一律的排屋格局和各自为政的都市生活。 但是,如果长住,你愿意吗?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 Leave a comment

仁嘉隆(二)

抵达老厝时,有点失望。没有照片里看来的宽敞。心想,我们一家来,客厅怎么可以容纳呢,才四张单人的沙发椅。而且问清楚了,不能煮饭,连厨房都没有。网络上是这么说,但我还抱着小希望,或许屋外还是可以烤肉的。屋主说,只能打包。而且啊,蛮热的。虽然整间屋子是很明亮,我们抵达时的三点左右,开了风扇,还是觉得闷热。屋主带我们上楼去,一进房,哇,好焗。心想,小孩们来了,会呱呱吵的。 可是,晚上回来,第一印象就被推翻了。 开了冷气,窝在被里,就很舒服了。房间是小。但是,想象别人家的房间也就是这样了,哪像我们家。冲凉时,看到墙面上的斑纹和裂缝,很开心。对啦,小时候就是觉得很恶心。现在记起来了。上上下下那看起来简陋其实精致的楼梯,竟然多了一份趣味,也因此有了亲切感。每次下楼来,转弯踏上地面前的那扇大木窗,开了一个大口,心灵特凉快。这时心想,孩子们会找到乐趣的。不在楼下谈政治、聊家常,就可以在楼上,席地而坐,玩玩桌游、扑克牌、小游戏。 隔天,早上一趟游荡回来,拿着手机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抓景,更是欢喜。像只小动物一样,在一个迷宫里,也不慌,反倒沉浸在捉迷藏的趣味里。穿梭其中,不断给自己惊喜。用小瑰的眼睛,到处找晓珊的记忆。那些不经意的木板纹理、刻意保留的窗口小勾勾、分成两半的木门、木板间的细小缝隙、后面废置屋子的铁锌屋顶、木窗的透明简陋小窗帘,都让我珍惜不已。对,要烙印在脑里。最可贵的是,晨曦。窗口、大门、天窗、玻璃、大门边的洞口照进来的温暖,引领我走入逝去的和想象中的时光。

Posted in 写作/旅游小记录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