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电影/大马电影

影评

Sepet《单眼皮的小恋曲》——前卫思想没有成熟形式的支撑

Yasmin Ahmad是很多大马公民引以为荣的马来籍导演,因为她的作品在一些影展上获得了肯定。在大家还非常期待她把大马电影推向一个高峰的时候,她却突然逝世了。确实是令很多人都非常心痛和遗憾的。那我呢?虽然,我在还没观赏她的成名作《单眼皮的小恋曲》的时候,已经被她充满人文关怀的广告感动过。但是,我不能对她评价,因为还没观赏一位导演的电影,就不能说真正认识这位导演。所以,我是满怀着期待地观赏这部《单眼皮的小恋曲》的。 首先让我惊讶的是,电影采用了香港许冠杰的音乐作为掀开影片的序曲。而后来,许冠杰的歌曲还出现了两次。除了配乐以外,我觉得影片里对华族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是很到位的,完全不像是一个异族的眼光下拍摄出来的故事。尤其是人物对白,除了很生活化以外,就很能体现马来西亚华人的口语化风格。除了华语之外,还有华人方言如广东话和福建话,还有不标准的英语。影片不但对华族生活侧面表现得准确,对马来族的文化特色也着重表现的。比如他们在家里爱穿沙龙,爱听马来音乐和跳马来舞。可见,导演是很用心地想拍一部表现马来西亚多元化民族文化的社会特色的电影的。我想,就是这点,让这部电影得到了许多马来西亚人的共鸣。也确实的,导演这方面的眼界和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让我们回到一部电影的最基本因素来评审《单眼皮小恋曲》。我觉得,导演试图将它拍得比较文艺一点,也就是用简单的剪辑,简单的镜头,以达到一种清新的感觉。我必须说,这点,她是不成功的。电影的流畅性是不足够的。许多镜头也缺少张力和表现力。而电影最重要的问题是,故事内容没有太突出的表现。导演将许多小小的细节都注重在拍摄多元文化社会,而忽略了电影的整合性。这是一部关于一段爱情的电影。我必须说,它并不感人,甚至落入非常一般的俗套里去。除此之外,导演也在许多人物对话里发表她对文化的思考。这种做法显得很粗燥而生硬。比如男主角对母亲念了一段泰戈尔关于父爱的诗词,两个马来女孩讨论一本关于殖民文化的书籍,两个华族男孩讨论马来西亚过去历史中异族通婚的现象等等。每一个课题其实都是很好表现得题材,但是导演却像在炫耀自己的才学而让它们路过般地亮亮相而已。 有些导演的电影,在思想上没有深刻的探讨,却在电影形式上玩弄得很成功。这种电影只能带来感官上的享受。Yasmin Ahmad则相反。她的思想在马来西亚社会来说,是开放而前卫的。很可惜,她在电影形式上的掌握却是欠缺的。或许,这是她的处女作,所以可以被原谅的。很可惜,她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成长。不过,在惋惜的同时,我还是必须客观地说,Sepet拍得不错,却不能说是很好的。它所享有的声誉是过高了。与其自我欺骗或欺骗大众,给一个导演过高的评价,我想,只有得到了诚实而诚恳的评价,一个导演的价值才是被肯定了的。

Posted in 电影/大马电影 | Leave a comment

初恋红豆冰Ice Kacang Puppy Love——没有红豆味道的杂雪

《初恋红豆冰》是一部非常“阿牛式”的电影。什么叫“阿牛式”?想一想《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就知道了。是的,就是有一点点的文艺腔,然后主要是以非常好玩的幽默来讲故事。但是,这种带着非常强烈的个人色彩的风格,就算成功了吗?没有。 电影的主要问题,或许我应该说,阿牛导演的问题在于,他有太多想法,但是却不能用一个主题连贯。比如,他设法让镜头多摄取带有复古色彩的背景或道具。再比如,各个人物都非常有特色,而且呈现出很夸张但有趣味的个性。然后,他又不想太儿戏,想为电影带点重量,所以插入比较严肃的亲情和爱情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就是因为阿牛想要表现的太多了,所以整部电影没法让人在观赏完毕后,留下一些比较深刻的片断印象。无可否认,其实在阿牛想要表现的每一面,都有不错的点子。许多复古的背景都很古色古香,摄影镜头也非常顺畅美观,各色人物丰富了电影的情节发展,严肃的课题也确实让电影显得比较有内涵。但是,到底,电影最后要表达的是什么呢?好像很多,但是也就是说很多零零碎碎地而没有一个主要的。 电影的配乐最能让人感受到以上我所说的缺点。整部电影,配乐不断,在配乐终于中止时,其实是电影角色在唱歌。或许,阿牛花了很多心机在找适合的配乐。也可以说,配乐跟电影画面是很配合的。但是,问题是,连续不断的配乐,其实已经起不到扰起观众情绪的作用了。 剧情方面,也是同样的毛病。故事是不断地在发展。但是,因为没有一个主题在牵着走,许多剧情就变得没有意义。比如说,让botak写给打架鱼的信,辗转奇妙地回到botak手中,有什么意思呢?让打架鱼的妈妈知道了botak的暗恋,又对电影内容有什么作用呢? 我真希望,阿牛能够集中其中一方面,细腻深入地研究如何表现得深刻而让人难忘。红豆冰又甜又冷,很好吃,电影旁白说。而我就觉得,如果这部电影真是一碗只有红豆的红豆冰就好。可是,这是一碗除了红豆,还有仙草,cendol,花生, 什么都有,杂七杂八的杂雪。好电影要能够让人吃了记得红豆的味道,而不是很多东西入口了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Posted in 电影/大马电影 | Leave a comment

Woohoo!《大日子》——支持本地电影,还是支持好电影?

我承认,我在观赏完了《大日子》以后,心里会挣扎:这是一部好电影吗?我的判断是客观的吗?我有没有因为它是本地制作,而太偏袒它了,或者太苛求它了呢?我想,有这种情感上的挣扎是正常的。但是,我谨记着自己对待艺术的原则和态度,也就是:艺术审美也是经过理性判断的。所以,看完了两次,我认真地思考:“这部电影是一部好电影吗?”。 这是一部很认真地电影制作。这一点,必须肯定的。首先,演员们的演绎都很夸张,虽然谈不上很精湛,但是是很认真的。影片的剪辑也是有讲究的,虽然谈不上有独特的风格,但是也是有用心的。而这部电影的最大特点就是想尽办法本土化。影片里充满了许多非常富有马来西亚社会面貌特色的小细节,而且语言也是非常本土特色的。除此之外,电影里设法穿插的广告语言其实也安排得不会太唐突。而这种本土化的尝试也很成功地结合幽默的方式,形成很有自己风味的风格。马来西亚的华人在观赏时,是很容易产生共鸣的。这点,《大日子》是成功的。 只不过,我无法把《大日子》归类为好电影。它的最大败笔在于,它没有深刻思想的支持,而沦为庸俗老套的肤浅电影。整部电影的情节都是可预测的,没有新意。而这种老掉牙就是思想简单的成品。编剧并没有认真思考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只一味地将情节简单化。人物的个性感情变化简单,事情的发展变化简单。为什么简单?因为复杂的问题是很难表达的。而将问题简单化的最大问题就是,内容变得不符合现实,很难说服观众。比如说,舞虎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又为什么会面临失传的危机?看完电影,我们发现,其实舞虎就跟舞狮一样,找人传承真有那么难吗?而,舞虎真有那么难吗,甚至连敲锣打鼓也需要苦练?大团圆结局更是自欺欺人,有情人总成眷属,生意由危机变兴隆,连生孩子也能如愿以偿,这一切跟成功举办一场舞虎表演有什么关系呢? 我无意间听见电台访问演员。他呼吁本地人支持本地制作,否则本地制作将难于生存。我会支持本地电影吗?看情况。如果本地制作继续走这种路线,我不会盲目地支持。但是,如果本地电影也拍出了好电影,难道还怕没人支持吗?

Posted in 电影/大马电影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