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电影/日韩电影

影评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秒速5公分》——忧伤的唯美

绚目的色彩,精致的细节,优美的构图在《秒速5公分》里结合成“唯美”。可是,电影里还有一种忧伤的情调,它让那份美丽变成了稍稍的“凄美”。看完这部影片,你就觉得心中有股淡淡的苦涩味道。想举起手来振作一下,抹掉那味道,你会惊讶地发觉整个身躯都那么的无力。看完电影,打从心底,你就会吐出一声:唉。。。 青春应该是正面的,充满阳光气息的。可是,在《秒速5公分》里,即使是春天,也是樱花纷飞的落寞景象。当然,那还是一副很漂亮的景色。但是,听听导演新海诚(Shinkai Makoto)怎么解说:樱花花瓣每秒以5公分的速度坠落,是贵树和明里在人生旅途上,同一个起点出发,却渐行渐远的象征。他更进一步补充:每秒5公分乘以十年的时间,那会是多遥远的距离啊。我们都知道,这种距离,是现实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心灵空间上的距离。 童年,少年时期的情怀,因为本质上是真诚的,是纯洁的,而显得浪漫而可贵。但是,认为“小孩子”幼稚而不懂世故,那只是一种误解,更是一种偏见。贵树和明里面对成人为自己安排的未来,就感到束手无策。一种只能遵守而不能违背的现实世界,让小小的心灵早早就体会到了个人的无力感。在感到最甜蜜的时候,贵树的心里都被阴暗的现实力量笼罩着。他早就预知到,自己无法掌握未来。面对灿烂的春天时, 也会想到萧瑟的冬天的到来。这种悲观是因为贵树对美好的憧憬,也因为贵树对现实变幻的无力。心里的一份美好执著跟无法挽回的现实变迁结合在一起,就是来得过早的成熟。 但是,也是这份早熟,让贵树拥有不同于一般同年的少年的气质。花苗就被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了。他比他们都站得高,因此也看得远。只是,他也还只是一个少年。他还是跟他们一样,对世界还存是有一份好奇,也怀有一份胆怯。面对自己的前途,他们都有点惊慌,有点恐惧。没有人能够告诉他们,自己想要的什么,自己该走的路是哪条。人生旅途在他们面前展开,他们却无从辨认方向。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每一个人都会一步步地踏出了自己的人生。贵树,明里和花苗都不例外。 终于来到了成人的世界。贵树终于长大成人,终于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可是,他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正在慢慢枯萎,一点点地死去。为什么?终于立足于成人世界里,终于可以好好地谈一场恋爱,终于不再听“大人”的指挥自己做决定,为什么他却觉得自己快枯死?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少年时的那份萌动。这份萌动是“小孩子”对世界的憧憬,对自己的期待,对爱的渴望。这份萌动,虽然苦涩,却因为真诚,纯洁而显得浪漫和可贵。可惜,这份萌动,一旦失去,就无法归来。 人生就是这般。童年时,少年时,因为无知和单纯,受了多少心灵上的煎熬。可是,一旦长大,才发觉天真和纯洁已经一去不返。生命也是这般。总是伴随着苦涩的味道,总是避免不了遗憾。小时候认真许下的一个承诺,长大后却变成内心深处的一个伤口。 因此,当贵树跟明里不小心地擦肩而过,来不及打个招呼就已不见踪影时,他也就坦然地莞尔,继续掉头上自己的路。豁达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秒速5公分》很唯美。这不足够。因为人生本来就不只是幸福与满足。所以,《秒速5公分》也有点凄美。这就对了。因为生命一直都带一点缺憾与一点无奈。

Posted in 电影/卡通类型, 电影/日韩电影 | 3 Comments

Sekai no chûshin de, ai o sakebu《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烂版的《情书》

光碟盒子外写着:《情书》以来最感动你的爱情电影。我被这句广告词吸引了。但是,看看电影名字:《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觉得好俗气哦。再看看盒子后面的内容简介:除了同名原著小说打破了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销量,荣登日本史上最高销量的日本小说外,电影亦成为日本史上最卖座的日本爱情片。。。一部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一本是我最爱的小说之一。我受不了诱惑,决定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一个机会。 《挪威的森林》是文学,我一向认为文学跟电影之间没有直接可比性。但是,观赏的时候,我不断地拿它跟《情书》作比较。我知道,这不公平。但是,这两部电影确实有很大的相似点:都是诉说失去爱人的故事;都是通过第三者联系一对爱人;都是讲述一个放开失去的爱的勇气和豁达。 大主题上,两部电影是相同的。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就大相径庭了。而,不论是什么艺术作品,创作者都是在细节的处理上显出高低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是关于一对两小无猜的中学生的情窦初开,情感是简单,纯洁又含蓄的。但是,太多的情感表白让爱的表现太直露。如果能够减少一些录音带的部分,减少一些人物内心痛苦的宣泄,或许就不那么煽情了。而且,情节的安排也拖沓不简洁,又没有新鲜感。像律子的车祸没有给爱情故事任何影响,就显得啰嗦多余了。相反地,《情书》情节曲折,让人充满惊喜。感情含蓄,缠绵而又荡气回肠。 更重要的败笔是,《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解答没有深度。带着骨灰到所谓的“世界的中心”去完成未了的心愿,这么一个结局多么的俗气又老套。反观《情书》,用《追忆逝水年华》来牵引。最后,让感情在“时间”,在“记忆”里被提升。一段感情就升华了,变得隽永了。 如果不拿《情书》来作为自己的广告,或许《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还不至于那么难看。是广告提醒了《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在借鉴《情书》。而看过《情书》的观众都会评判出,《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是翻版的,烂版的《情书》。

Posted in 电影/日韩电影 | Leave a comment

Sanshiro sugata《姿三四郎》——武术之道

黑泽明本身一定是喜欢武术的。《姿三四郎》里的武打场面都是拍得很讲究的。当然也很好看。但是,喜欢武术就等于暴力好斗吗?不,黑泽明就是要通过这部电影告诉你,不。 导演用了超过两个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就是要讲一个人的故事。这是个耿直直率的人。他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对武术有兴趣。因为在这一方面有天分,所以练就了一身技术的他,就到处惹事。后来,基于还有赤子之心,就被师傅感悟了。再加上,他爱上了对打对手的女儿,就开始觉得比赛或者决斗是很无奈的事。后来,他更觉得自己身上的一技之长让自己非常痛苦,因为胜负和名利必定随着武斗而来。这时,他已经没有了年少的轻狂,反而体会到了人生的苦涩。后来,他体会到了武术之道,在于武者的个人情操,道德修养。最终,他还以德降伏了敌人。 电影里,许多习武的人,将武术变成复仇和赚钱的暴力工具。但是,姿三四郎说,不。他非逼不得已,不打斗。不论输赢,都不怀恨在心。更拒绝让武术变成一种表演,来取悦观众。但是,即使如此,每次上场武斗,他都全力以赴。即使将对方打败了,下了场,他跟对手还是可以维持很友好的关系。这就是武术的精神。 心里怀着恨的人,武术变成了暴力工具。对于高尚的武者,武术是体现体育精神的,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因为他心里怀有“道”。

Posted in 电影/日韩电影 | Leave a comment

はなび HANA-BI《花火》——只求灿烂

北野武自导自演的《花火》,像一篇语言简洁尖锐的散文。然后,在内容主题上的探讨和表现是非常反正规,富争议性的。这么样的一部电影,就是让人首先看不懂,思考过后重看才猛然醒悟,接着才能够欣赏的电影。 电影里的对白非常少,但是都很精练。男主角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几乎不说一句话。他的沉默反而让角色显得很突出而富张力。因此,电影的“静”态部分,反而让影片充满表现力。因此,导演对静与闹的间隔节奏控制得很棒。这种控制,除了演员对白的控制之外,还包括视觉画面的控制,和电影的剪接。电影用了很多副画来呈现主角的内心。有一部分是角色自己本身的画作。另一部分则是挂在墙上的画作为背景呈现的。这些画作在电影静态的时候出现,充斥着画面,其实是很响亮的“无声”。讲到剪接,有一场暴力戏,拍得简单但精致。镜头从上方对着一辆车子拍,旋转了180度,接着男主角从车里踏出来,地面的雪围绕着他旋转,然后他对着前方开了一枪,镜头瞬间切到红色的颜料撒在画作上。整组镜头运用拍摄角度,镜头移动,镜头剪接, 将一场暴力拍得非常有力量。 《花火》的片名,顾名思义,就是喷射到天空,非常美丽可是也很快就消失的烟花。有一次,男主角将子弹丢进火堆里,子弹被燃烧接着发出了爆炸声。妻子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就抬头看了看天空。这一场戏,是一个含蓄的暗示,也可以说是整部戏的思想了。花火那么灿烂,真让人向往。生命本身是珍贵的,但也是无常的。当男主角与妻子就位了,等待看一场花火时,它就是不出现。当男主角走向前去探个究竟时,它就像生命一样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将火花直喷在他脸上。然而,一场短暂的花火,背后或许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就比如,美丽的花火就像子弹一样,虽然美丽却能够致命。男主角用暴力也就是子弹,解决了生活上的许多烦恼,才让病危的妻子看上了一场美丽的花火。 最终,在面临人生的穷途,男主角毅然选择了自杀。人生对他来说,是短暂但灿烂的瞬间,也就是花火。自杀,在这里不是消极的逃避。在这里,导演赋予了自杀一种尊严。有的人选择长久但平庸。北野武则告诉我们,他只求灿烂。

Posted in 电影/日韩电影 | Leave a comment

セロ弾きのゴーシュ, Sero Hiki no Gōshu Gauche the Cellist《大提琴手》——因音乐而精彩

《大提琴手》讲述一个年轻的大提琴手,如何在几只小动物的帮助下,突破自己在音乐演奏上的瓶颈。指挥说他的演奏,没有表现力:没有愤怒,没有喜悦。结果,在猫咪的激发下,他将怒气通过双手弹奏了出来。在小老鼠妈妈的哀求下,他怀着深切的关爱,弹奏出了充满情感的音乐。布谷鸟也教会了他,简单的音符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负荷。还有就是一只小狸,帮助他找出总是拖拍子的原因何在。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说是来请教他,有求于他的。可是,当他突破了自己的瓶颈时,才豁然醒悟,原来是自己收获了成果。 这么一部温馨,轻松却富寓意的卡通片,确实让人看了觉得很温暖的。但是,我其实最欣赏的反而是它的配乐。也可以说,少了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这部卡通片就单调得多了。 第六交响曲也名为田园交响曲。它有五个乐章。里面包括了: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第二乐章,在溪边;第三乐章,乡村欢乐的集会;第四乐章,暴风雨;第五乐章,牧人的歌。而这部卡通片的背景正是一个乡间田园。卡通没有按照交响乐的次序来播放配乐,也只是摘取每个乐章的重要主题旋律而已。影片一开始,就先让地三和第四乐章里的高潮部分,即暴风雨部分登场。画面上的暴风雨跟配乐互相衬托,真分不出何者为主何者为辅了。然后,在大提琴手踏上归家的乡间小路上,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登场。抒情温婉的旋律,让田园的宜人夕阳景色变得那么动人。同样的旋律出现在大提琴手为小老鼠弹奏的时候出现。此时,这个抒情的主题旋律更增添了一股暖和委婉的气氛。第一乐章反而在卡通的中间部分出现,即为大提琴手在一个愉快的早晨辛勤劳作时,播放轻快而愉悦的旋律。最后一个乐章,牧人的歌,出现在卡通的最后部分。所有的小动物们,和大提琴手,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在观赏着一日尽头的夕阳美景。这一部分,真让人觉得世界是美丽的,美好的,同时也让人觉得心里是感恩的,珍惜的。 当然,《大提琴手》里还有两首很不错的音乐。一首是The Indian Tiger Hunt,另一首是The Merry Coachman,都是间宫芳生作曲的。它们象小品一样,让卡通片添上了一些小乐趣。 《大提琴手》就是一部关于音乐的卡通片。它不但讲述一个音乐演奏者的故事,还阐述了音乐演奏的重要理论。更重要的是,它试图表现一首古典音乐经典之作。短短的一个小时的卡通片,却将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精髓都通过画面形象化了。但是,我们何尝又不能说,是贝多芬的音乐让卡通片的画面更诗意化了呢?

Posted in 电影/卡通类型, 电影/日韩电影 | Leave a comment

웰컴 투 동막골Welcome to Dongmakgol欢迎到东莫村——理想主义寓言故事

《欢迎到东莫村》用非常轻松幽默的方式在讲一个严肃的理想主义思想。由于是在描绘一个理想的世界,故事里的一切都变得简单而平面,没有了现实里的复杂多面。最明显的就是,不论是战争哪一方(南韩,北朝鲜,美国)都是不顾平民百姓的生死,滥杀无辜的邪恶一方。而相对于战争力量的,就是东莫村里的村民,淳朴单纯的善良一方。这是简单的善恶二分法。虽然没有说服力,但是对于采用寓言式的故事叙述方式来说,是可以被原谅的。也就是说,《欢迎到东莫村》就是个寓言故事,就是要简单平面。 东莫村是个世外桃源。一个美国军,两个南韩军和三个被朝鲜共产党意外地相聚在这里。外面的世界正在进行着残酷的战争,但是这里的村民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毫不被干扰。当外面的世界正在争权力,争土地,争荣誉的时候,这里的村民却担心着庄稼的收成。东莫村就是理想主义的象征,而傻妹就是他们的代表核心。傻妹象征一种单纯的童真,没有利害关系观念,没有贪婪丑陋欲望,而且长得漂亮可人。就是这种理想的美丽,单纯和善良,对抗了外面纷乱世界的纠纷,对抗了人性里的丑陋,虚假和邪恶。 东莫村似乎有特殊的感染力量,三方面的兵士居住在这里,从互相对敌,逐渐放下成见变成朋友,甚至称兄道弟。可是,他们却给东莫村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侵入,让东莫村陷入了危机。傻妹更在这个时候牺牲了。这象征着理想主义虽然美好,但是却敌不过暴力的侵犯。用理想主义去跟邪恶的暴力对抗,就只会留下血淋淋的无辜尸体。那,对付邪恶力量,应该用什么方式呢?结果,为了保卫东莫村,三方面的兵士团结一致,同样用暴力还击。这就说明,为了反抗被侵犯,我们还是必须用暴力捍卫心中的理想。最终,大部分的兵士壮烈牺牲了。这就让这部寓言故事增加了一股悲剧力量。 整部电影充满了唯美的画面。有许多自然景色的画面在配乐下让我觉得很熟悉。尤其当许许多多的蝴蝶飞向天空时,加上音乐的配合,不禁让我想起宫崎骏的卡通片。后来,我在资料上发现,导演是个宫崎骏迷,而这部电影的配乐正是久石让作曲的。而,电影的主题思想其实跟宫崎骏的理想主义思想很接近。 我不得不觉得,这是一部拍得不错的电影,尤其偶尔的幽默很逗趣,偶尔的唯美很富诗意。但是,我无法认同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更觉得它无法成为经典。毕竟,它太简单而平面了。而且,这样的理想主义寓言,已经不新鲜了。早在一千五百年前,中国400多年的时候,陶渊明已经作了一部《桃花源记》。但是,能够借鉴前人,然后创作出一部轻松幽默的电影,也就不错了,不是吗?

Posted in 电影/日韩电影 | 3 Comments

酔いどれ天使, Yoidore tenshi《酩酊天使》 ——净化人心那潭污水的医者

这部黑泽明早期的作品,《酩酊天使》在表现手法上比较简单直接,但是也已经透露出大师的风格偏向,喜欢用一些比喻或象征的手法。 电影里的比喻用得很明显,也跟电影的主体思想相紧扣的。那就是那潭污浊的湖水。这潭污水,比喻电影里的社会,社群,也可以是人心。而这名医生,就在跟社群,跟人心斗争。影片开头,一群小孩在污水里游戏,他生气地吆喝他们,明显地说明他在跟污水作战。这个医生在保护他的护士,要去报警时,说他要为这个社会消毒,就是跟社群里的坏分子作对。电影里有一个片断,是医生对黑社会分子病人说话,劝他离开黑社会,用污水作比喻,说他身边的那些猪朋狗友在污染他的生活。而人心呢?医生不断对小女生病人说,要用理性医病,连做人也要用理性。所以,医生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社群里,就像那潭污水。但是,他并没有同流合污,他作为一个医生,医治病人的身体;作为社群的一分子,也在精神上跟恶势力斗争。 电影里有一段比较抽象的象征手段。就是病人松永的梦。梦里,他拿斧头将海岸边的一副棺材劈开。结果发现是另一个自己,但是脸色非常难看。然后,这个另一个自己就在海岸边追逐自己。而,背景是汹涌的波涛。我对这个象征的解读是,松用在自我斗争。他内心的黑暗面在侵蚀他本身,所以他拼命地逃跑。那为什么要在海岸边,而且浪涛澎湃呢?这只是一种增强画面感的手法,让观众看了觉得追逐非常激烈,情绪也是激动的。 同样的增强画面感的手法用在两个和社会分子决斗的时候。他们的拳打脚踢拍摄得很逼真而激烈的。为了加强画面感,他们还倒在铺满白漆的地上滚动,将身上染满了不均匀的白漆。最后,松用还在飘扬的衣服背景下倒毙。可以说,导演达到了要表现强烈画面感的效果。 还有一个值得提的是音乐的运用。电影里有一个陌生人常常坐在污水边弹吉它。他跟电影内容并没有直接关系。那他是为何而存在呢?我的理解是,他只是一个用音乐在观察其他人,一个超然的旁观者。后来,当另一个黑社会分子从他身上抢走吉它以后,音乐的客观性就失去了,也就预示了这个角色对故事内容起的转折作用。 《酩酊天使》在思想上可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有趣的是,黑泽明的导演让它在形式上丰富了。

Posted in 电影/日韩电影 | Leave a comment

My Sassy Girl《我的野蛮女友》——传统,违反了再回归

2001年,《我的野蛮女友》除了在韩国极轰动之外,也可是红遍中国,日本,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的。九年后的今天,我看了影片后,也可以窥视到当年的社会面貌了,因为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一定是因为电影里的某些精神影射了社会精神。其实,换个角度说,电影烙上了时代精神也就是影片的内容是有时代限制的。而当社会面貌改变了以后,其震撼性就会减弱了。 电影一反传统的爱情故事,颠倒了东方爱情观里的男人主宰掌控一切的观念。这个男主角在家里被妈妈欺负,性格温和驯良,甚至到了七岁才发现自己是男性。女主角也一点都不是传统的贤惠温柔的女性,凡事都要作主,还时常霸道地欺负男主角。有一幕,一个外表非常亮丽的现代女性,其实拥有男性器官,就很象征性地说明,现代男女性的界限与社会角色已经非常模糊。电影里就是男女角色的变换这一点,顺应了东方社会现代化的转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而影片又非常巧妙地运用幽默的方式,以缓和了其实非常紧张敏感的跟传统文化思想的冲突。 但是,说电影非常反传统,其实它却还是非常传统的。电影的前半部分是以非常轻松的格调在反传统。到了后半段,就非常认真,非常传统地在讲一个温馨感人的爱情故事了。《我的野蛮女友》的最终主题其实就是:爱情原本就是注定的。要强求是强求不了,但是想逃却也逃不了的。当缘分没到时,心里想碰见但是即使近在咫尺也会擦肩而过。当缘分到时,绕了一大圈,最终还是会相聚在一起。电影里用一个很有创意的讲法诠释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一个活在过去的人遇上了一个来自未来的人。 我不想评判到底这个爱情主题是否有深度还是肤浅。我想讲的是,这个思想是非常传统的。说到底,这就是人类对爱的渴望和憧憬的反映。而人类这种欲求是历久不衰的。《我的野蛮女友》虽然说很大胆地反叛了传统,但是追究根底,其实是一个古老的,永恒的爱的主题让它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观众。它只是用了一个现代的方式在讲一个古老的故事。我相信,也只有这个经典的主题会让《我的野蛮女友》继续感动以后的观众,即使社会面貌已经改变。

Posted in 电影/日韩电影 | 1 Comment